高考語文命題導向的一個失誤(曾刊於《語文教學通訊》)

(說明:《高考語文命題導向的一個失誤》是1993年6月我發表的處女作,這文章沒有什麼學理性,只是寫出了多年從事高三教學的感覺和想法,由於是第一

高考語文命題導向的一個失誤(曾刊於《語文教學通訊》)

一篇,當時很高興。本來首篇論文應是研究疊詞的,也是《語文教學通訊》要刊發,已經下了用稿通知,準備發在“青年成長”欄目中,最後說學術味太濃卡掉了,後來發了這一篇。現在看來,文章不管寫的如何,但,我們一線老師首先指出了高考不能促使學生讀書的弊端,當時可能有點年輕無畏的感覺(33歲)。第二篇也是發在《語文教學通訊》上的卷首語,當時是讀了蔡澄清老師的《說“點撥”》,感到很好,感覺自己也能寫,就寫了這篇。因此,我從《語文教學通訊》上,開闢了自己寫作的兩條道路,一是教研論文,一是教育短論——在不少雜誌僅卷首語大概有30幾篇了,所以,對《語文教學通訊》一直心存感激。)

高考語文命題導向的一個失誤

高考語文命題導向的一個失誤(曾刊於《語文教學通訊》)


不可否認,高考命題經十幾年的實踐和探索,在標準化、科學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由考知到考能的導向性轉化,對推動語文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方法的轉變起了重大的作用。也毋庸諱言,高考命題在某些方面還需急待改進。事實證明,高考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因此,為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其導向還需迫切地進行研究和探索。

十幾年來,高考命題導向的最大失誤,我認為是沒有引導學生讀書。造成這種局面有以下原因:

一、考試量的飽和化,考試模式的多點化,客觀上導向了題海戰術,學生便失去了讀書的時間。

由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可知,一張試卷一般要十六、七頁,字數少則五六千,多則近七千(91年卷6682字),在這幾千字裡,設30---40道題目,含語、修、邏、文,閱讀、鑑賞、評價等知能點,加上寫作以及高考選拔特點所決定的題目的難度,在兩個半小時完成,可見遠遠超出了常規,難怪有些作家說,他們如參加考試也考不及格。量的飽和化是由於只注意了一般閱讀的速度要求,忘記了中國語言約定俗成以及它所需要的感悟性、自悟性,考量的飽和、模式的多點,客觀上便導向了題海戰術,學生便失去了讀書時間。較大的考量、較多的考點,為了得分率,為了學生的升學,老師不得不運用急功近利的題海訓練模式。雖然許多老師對這種教學感到厭煩,但也只好就範於高考之“棒”。否則學生、家長、社會都不答應。這樣教與學也就失去了廣闊性、自主性、創造性。最重要的是動搖了學生健康發展的根基以及它最主要的促成因素-----閱讀。最近翻閱了《89年香港中學語文會考試題》,這張題目共100分,設3道題,一篇作文70分(出題由作文到基礎知識,和我們相反);一道修改文句中用錯的字、標點和詞語,15分。一道修改文句中語法運用上的毛病(只修改,不說原因,比我們這方面的題目簡單的多)15分。這些題目要求不高,簡單實用,抓住了“書寫表達”、“理解感受”兩個環節。我看效果未必比我們的高考試題差。我們知道,學習中國語言最根本的兩點:一是要提高對語言的理解感受能力,一是要提高書面表達能力,這些不讀書都做不到。葉聖陶先生說:“至於文字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漸能駕御文字。”由此可知理解熱愛和表達的前提必須是多讀書,而就範於高考之下整日在題海里掙扎的學生,“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豈不是空話。

高考語文命題導向的一個失誤(曾刊於《語文教學通訊》)


二、選材的隨意性,拼湊性,主觀上沒有引導學生讀書。

幾年來,高考試題的選材,特別是整體閱讀的選材考慮到社會應用及教學的需要,注意了記敘、議論、說明及特殊文體的選材安排。這些文章或段或篇大都是文質兼美的經得起推敲的文章。但是這些文章用於高考的閱讀材料大都具有臨時拼湊的痕跡,或者根據往年的情況略加變化,或者根據命題者的愛好、熟練程度而選用。這樣老師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就只能在高考的指揮下,除課本必修課外而盲目地進行。我認為,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讀書,使語文學習走出狹窄的象牙之塔,匯入廣闊的信息社會的洪流,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審美修養,除減少考量、考點外,在考試選材方面應有一條暗含的主線,那就是古今中外有定論的文學名著以及記敘、議論、說明等具有時代氣息的時文。而近幾年選於名著的閱讀材料,特別是整體閱讀材料基本為零,這樣怎麼能引導學生讀書。我們可以這樣想:如果連續三年均選一定量的《紅樓夢》等中外名著中的篇章作為考試閱讀的材料,那麼就會影響從上到下的整個語文的教學活動。教師從高一甚至從初中就會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有閒的時間閱讀一些中外名著,那樣整個語文教學的面貌就會改觀,師生也不會在蟹殼裡作道場了,我們的語文教學形成什麼局面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中學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而讀是一切能力的基礎,讀的基礎又必須從時間上給以解放,方向上給以引導。現在的考試從全國各地多如牛毛的複習資料來看,它已把語文教學導向了死衚衕。這不僅迫及到初中語文教學,甚至也迫及到小學語文教學,那些可愛的孩子同樣也在題海里掙扎。學生不讀書,不能讀書,我們不引導讀書,這是語文教學的失敗。而培養健全而富有創造性具有全新觀念的社會主義的建設人才,也將是一句空話。要扭轉這種局面,高考語文命題必須糾正不引導學生讀書的導向性失誤。

(此篇是我的首篇論文,發表於1993年第6期《語文教學通訊》)

高考語文命題導向的一個失誤(曾刊於《語文教學通訊》)


2020年3月2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