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昌當了33天的憋屈帝王,最後下場為何還那麼悲慘?

張邦昌是一個讀書人,好不容易考了個進士,為了一步步往上爬,投靠了當時的權臣王黼。這王黼就是一個善於巧言獻媚,但並無學識的草包,靠的是巴結蔡京被提拔上來的。所以,在對待金國上作為宰相的王黼一直是主和派的首領。張邦昌既然是王黼一黨的,當然也是主張和金國議和。

張邦昌當了33天的憋屈帝王,最後下場為何還那麼悲慘?

而宋金議和,大宋就要派一個親王,到金國那當質子,派了誰呢?就派了老九康王趙構,同時得有個使節代表團,團長就是張邦昌,這倆人要說也是患難之交,關係還不錯,而且這倆人到了金國之後,還很受人家金國歡迎。

金國君臣對這倆人態度都不錯,感覺也不錯,所以後來靖康之難,把北宋攻下來之後,金國人覺得宋朝這麼大江山,我們馬上來統治怕有困難,我得立一個兒皇帝,我找個漢人取代大宋江山,幫我來維持統治。

金國人就想到了誰呢?張邦昌。

張邦昌當了33天的憋屈帝王,最後下場為何還那麼悲慘?

但是張邦昌非常清楚這個皇帝不好做,所以百般推辭。可是金人卻不願放過他,甚至以全城百姓為威脅逼迫他稱帝。當時的他根本沒有話語權,更是沒有辦法遵從自己的想法做事。在這樣的處境下,他想要保命就只能聽從金人的吩咐,所以也就因此獲得了漢奸的罵名。但是回過頭去看這段歷史的話,可以發現他其實並沒有做過出賣宋朝。

張邦昌當了33天的憋屈帝王,最後下場為何還那麼悲慘?

賣國求榮者那必是在外出賣國利益,一般都是皇帝的寵臣,但張邦昌不是。在第一次受命前去金營議和期間,竟然發生過宋軍突襲金營的事情,可見欽宗並不把張邦昌的性命放在心上,何來的寵臣之說。

其次就是求榮。主要是他被立為君主之事。其被金人扶持為楚帝事件,這裡要澄清的是,張邦昌開始並未接受金人的給予的皇帝位,最後是金人以屠城向要挾才被迫同意的,原因也很簡單,金人對張邦昌很瞭解,他為人怯弱,在北宋官場中是主和派,便於控制。

張邦昌當了33天的憋屈帝王,最後下場為何還那麼悲慘?

據史書記載,登基那天張邦昌是痛哭流涕,他心裡也明白,這絕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我這輩子名聲算完了,張邦昌總共當了33天皇帝,這33天皇帝之間,他從來沒敢自稱是朕,從來不敢拿出一個皇帝的架子來,跟群臣商議個事,也都以平等同僚的身份。

張邦昌當了33天的憋屈帝王,最後下場為何還那麼悲慘?

等到金人撤走,張邦昌立馬自覺地將玉璽交給趙構。本以為看在他如此自覺的份上,趙構會網開一面留他一命。但是趙構卻覺得他曾經聽從金人做事,所以留不得。於是他就找了一個莫須有的理由將他給賜死了。張邦昌不曾做過傷天害理與禍害國家的事情,最後不僅不能善終,還揹負了一生罵名,真是太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