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俊春:给“天平”装上“千里眼”

他是一名基层法院的员额法官,吉林大学法学硕士毕业,善于审理疑难险重案件;然而,这并不是他的主业,他的主业是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法院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当主任;他也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却成了全省法院系统能做到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审判实务深度融和的为数不多的法官之一,他叫齐俊春。

给党组部署工作装上“千里眼”

1月29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法院党组通过“学习强国”APP召开了春节后第一次党组会议,及时传达了上级党委防控疫情的会议精神,就本院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提前部署。这是秦皇岛市范围内最早利用“学习强国”APP召开的远程视频党组工作会议,被《人民法院报》官方微信宣传报道。

齐俊春:给“天平”装上“千里眼”

在他的工作日志里和桌面的台历上,可以看到他每天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写的密密麻麻,也就是从这一天起,他开始着手准备应对疫情的工作措施。因疫情防控要求不能聚集开会和开展正常的审判活动,他想到了组织远程视频会议落实工作;试验了几种云间会议产品后,向院领导建议可以利用“学习强国”APP的视频会议功能远程高效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面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齐俊春从1月27日(正月初三)开始整个2月份一直坚守工作岗位,前瞻性地给院党组提出多项工作建议,承担了组织视频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编写网上办案的操作规程、带头网上开庭、举办网上司法培训、充分发挥该院新媒体宣传优势等多项工作任务,倾尽全力为院党组分忧,抗疫期间工作成绩十分突出。昌黎县政府办公室得知后专门请他去给县政府相关人员讲授召开远程视频会议的准备和操作。

给法庭审执装上“千里眼”

2月14日上午,经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秦皇岛市第一件互联网开庭审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顺利开庭,主办法官就是齐俊春。因为云间审判符合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方便快捷化解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这次开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点赞,被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人民法院报》官方微博、河北省高院官方微信、《河北日报》客户端、河北电视台、河北今日资讯、秦皇岛电视台等广泛报道宣传。

齐俊春:给“天平”装上“千里眼”

为克服疫情防控给正常审判工作带来的严重影响,做到推进审判工作和疫情防控两不误,他想在前面,行动迅速,对提供网上开庭的“云间操作系统”进行了多次测试和模拟开庭,结合云间庭审系统操作要求,借鉴杭州、广州互联网法院审判工作经验,以民诉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为基础,将自己擅长的信息化应用知识和诉讼法的审判要求精准地融合贯通,开创性地起草制定了《昌黎县人民法院关于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民事案件“云庭”互联网庭审操作规程(试行)》,经本院审委会讨论通过后予以发布,这是河北省基层法院第一个发布的相关规程,被河北省高院官网第一时间刊发,为该院今后开展互联网开庭的规范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给法官、律师“提素”装上“千里眼”

因疫情防控需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暂时关闭,不再接待当事人来院立案和安排开庭,一些法官对下一步工作一筹莫展。齐俊春编写完云庭审判规程为全院今后的网上审判工作垫好了基础、铺好了路后,为消除疫情对审判工作不利影响,推进立案和审判工作从线下移到线上,开展对本院全体民事法官和书记员关于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的微信培训研讨会,秦皇岛市律协全体律师受邀参会。

齐俊春:给“天平”装上“千里眼”

2月19日下午,他主讲的法官、书记员和全市律师325人参加的微信培训研讨会圆满成功。培训研讨以大家最熟悉的微信群为依托,通过语音讲解、图片展示、文档共享、文字解说结合的形式,解读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网上诉讼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仔细讲解了网上立案和网上开庭的操作流程。因培训内容丰富详实,针对易错环节和书面学不到的实践注意事项总结全面精准,把抗击疫情与不误诉讼工作结合紧密无间,得到参会各律所的一致好评,河北省高院对昌黎法院创造性地开展微信培训,主动克服困难推进网上诉讼工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省高院的“基层动态”中大篇幅报道;秦皇岛市渤海明达律师事务所就参加培训专门发文回应。

为加快网上诉讼进度,他协调县委政法委、检察院和县看守所各方,查勘场地、推进进展和汇报工作,向政府申请追加预算解决资金和设备,紧急筹建互联网法庭和刑事三方远程庭审系统以进一步克服疫情对审判工作的影响。同时为本院全体法官线上审判提供贴身技术保障,从布置场地到设备安装,从云庭系统调试到辅导书记员和对重要庭审进行微信直播。

在他的组织领导下,该院的网络诉讼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被《人民法院报》新媒体、最高人民法院新媒体、《河北日报》新媒体及河北广播电视台和秦皇岛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