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甘平凡,你是從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的?

大書說生活


“想得卻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

“等你發現時間是賊了 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

這裡引用的是李宗盛老師《給自己的歌》中的歌詞,他也正如自己歌中所寫的那麼通透的活著。

從你想得卻不可得的時候,從你奈何不了時間分毫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普通。

我當然也是如此,雖然我確實比同齡人聰明一些。

但是追不到的女孩,考不上的學校,掙不到的錢,都在拷問著我的自命不凡。

活的普通挺好的,人人生而普通。

再有本事的人,也逃不開生老病死,因果循環。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我們所有人都只是在天地的規則下普普通通地過完一生,無一例外。

我想人人都有所得,不過多的大概是不可得吧。


紅死魔的面具


很多人不甘平凡,我是從什麼時候感覺到自己就是個平凡人呢?

我大概是到了二十八九歲左右,才認清了自己的現實。我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工人,少年時沒有太多的想法,直到上了大學之後才慢慢的開始有了轉變。當時我考的是北京的一所大學,剛到學校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就像和高中差不多,但因為是助教,慢慢的和室友熟了以後,我才感覺到自卑,因為宿舍裡有兩個室友,特別有錢,剛上大學就有車,而且一身穿的都是名牌,從他們的言語當中能感覺到好像是高了我們一頭似的。

那時候年輕嘛,心裡覺得不服氣,心裡想你們不都是靠父母嗎?有本事畢業了以後看各自的發展,等我以後賺了幾千萬,你們還敢在我面前得瑟嗎。就這樣,我在大學裡幻想了幾年,想著以後怎麼怎麼掙錢,當上總經理成為CEO迎娶白富美之類的。

畢業後找了第一份工作,就跟我當頭棒喝,當時沒有工作經驗,加上業務不熟做錯了一單,被經理罵的狗血噴頭,然後我一惱,直接甩手說不幹了!

往後過了幾年,慢慢的把我在學校裡那種高傲的自尊心磨得平平的,別說菱角了,連個毛刺都沒有了。

到了二十七八歲,我才悟出這個道理,我可能真的只是個普通人而已,沒有口才,又不會拍領導馬屁,自己想創業,但是也不知道幹什麼,沒有任何規劃。做好本職工作還可以,其他的我啥都不會幹。

其實不甘平凡沒有什麼,年輕人嘛,就要闖一闖,闖不出來大不了就跟我一樣,好好的找個工作,找個班上唄!


最高的那個山尖尖


大概是妄想破滅的那天吧

小時候經常會想:“清華北大似乎都不錯的亞子,等我以後考大學是去清華呢,還是北大呢?”

我一直覺得這是個令人費解的問題。

直到上了高中,才瞭解到清北錄取線是個多麼恐怖的存在。

那時才發現--似乎隔壁大學就不錯嘿?

稍微大點,看見別人“飛簷走壁”--從房頂跳下來啥事沒有。當然,人家受過訓練。

我不服,我覺得我也行,我可不是那些凡夫俗子……

然後我腳崴了,腫了好大個包……

再後來……

再後來我覺得我天資聰慧,編程建模啥的,只要我認真這麼一學,我就可以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

然後某一天當我看到桌子邊落了一層薄灰的編程書,發現了電腦裡10個G的建模教學視頻……

預期和現實巨大的落差會讓人無力反駁。

吾等本為凡人。


緣起相識


當我讀到一句話,來自中島敦的《山月記》

“我不肯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終於知道自己並非珠玉,然而心中既存著一絲希冀,又不肯甘心與瓦礫為伍。”

我感覺這反應了大多數人,當然也包括我,有時候自以為自己與眾不同,不過是對自己不努力的藉口。我不去努力,面對比自己好的人就可以說她努力了所以比我好,只要我努力了我也可以,而事實上我並沒有努力過,也害怕努力了也達不到目標,所以一方面不甘心自己是個普通人,另一方面還不努力。我是在微博上看到這句話的,是一個故事後面別人的評論,當時我哭了,因為感覺說到了我自己,好像就是再說我,那明明就是我啊!一個自以為是的普通人,不努力卻想一步登天。從那之後,我再也不會為自己的普通找藉口,我會為了自己想要的去努力。而這句話,也將一輩子烙印在我心裡,激勵我。


熱愛生活i


從我決定結婚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