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都会死去,那么为什么要活着呢?

倾、我所有


影片《降临》曾提出一个哲学性的假设:如果你已经知晓你的未来,你会去改变结果吗?你还能坦然地迎接人生的全过程吗?当然,影片在一个科幻的设定中并没有理想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另一部影片《阿甘正传》,却对此出其不意地给出了答案。影片中,阿甘在拥有了一切之后,突然感觉到一种巨大的空虚。于是,他开始跑步,跑遍美国的各个角落。在奔跑中,他见证了诸多风景,也感受到内心的澄静。在某一天,阿甘突然不跑了,他回到了故乡,回到了人生开始的地方。在阿甘的这段人生经历中,我想,我们开始明白,既然人生的终点是死亡,我们为何还要活着。因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终点,而在于你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读过的书,历经的得意与失意,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你的收获,你的成长,你在世界上留下的烙印,你对别人的改变,世界因有你而产生的微小不同。为了这个目标,就值得我们不懈奋斗。


影像之魅


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实际上有两部,一部是《奥德赛》,说的是奥德修斯回乡的事儿。另一部是《伊利亚特》,说的是特洛伊战争的事儿。荷马史诗在古希腊时期就是非常重要的作品,直到今天为止,也仍旧是一种可以给生命提供慰藉,给生活提供解惑的精神食粮。

比如说,当你问出诸如活着的意义这种非常具体、但又有些超脱日常经验的问题时,文学经验或许能给你提供些启示。

我们知道,《伊利亚特》描写了一场战争,一场时间跨度非常长、波及面非常大的战争。这场战争诞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英雄,就是阿基里斯。

阿基里斯的名声至今都被传唱,不光因为他的勇武绝伦,还因为他对于生命的深入思考。

阿基里斯并不是完全的凡人,他的母亲是神,意味着他身体有一半神的血统。

但他终究还是凡人,不可避免会遭遇生老病死,然后彻底被人遗忘,就像从来没有到这个世界来过一样。

身死名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悲哀,且古今中外无不如此。总有一天你会意识到生命是短暂的,如梦如幻,如露亦如电。这种生命的局限性和人对永恒、对确定性的追求是完全相悖,且非常难以弥补的。

当你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果不是一味颓丧,便一定会努力寻找更高层的精神寄托。比如说求助于宗教,或者献身某种伟大的事业,或者留下一些不会被时间磨灭的痕迹。

前面说过,阿基里斯的母亲是神。相对于人来说,神总是有些未卜先知的。她看到了儿子的命运,她非常爱自己的儿子。

她对儿子说,如果你参与这场战争,你的功绩会被永世传唱,但是你也不能再从战场上回来。你如果不去,你可以在世界上某个地方享受生活,幸福终老,但你也会像其他凡人一样,皆有一死。

母亲并没有阻挡儿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她只是在为阿基里斯的命运哀悼。

看着他现在这样地出众,是神一样的人中豪杰,却又将眼睁睁看着他被夺去这一切,她无能为力。对母亲来说这有什么区别呢?无非是阿基里斯的生命被战争夺去或者被时间夺去罢了,而她自己,在儿子死后还要永恒地活着。

人总有一天会意识到这种生命的局限性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阿基里斯也一样,他如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

随后怎么选择呢?

他还是选择了踏上战争之旅,让生命更迅速地燃烧。他要去夺取荣耀和盛名功绩,即便明明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

《伊利亚特》故事就是这么开头的,阿基里斯已经到了特洛伊城下,并且和带头大哥阿伽门农发生了冲突。他感到愤怒,并表示不再出战,而宁愿作壁上观。

战争僵持着,所有人被拖入无尽头的痛苦,并且对于阿基里斯而言,这里也无所谓永世留名和战争的荣耀。这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充满了等待、折磨、喧哗,和无意义。

不可一世如阿基里斯,却要承担阿伽门农的羞辱(在他自己看来)。恐怕他还曾会想,或者已经想到: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远离战争,享享清福呢。

但事态因为朋友被赫克托耳杀死而发生了彻底改变。

当然就赫克托耳来说,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保卫自己的城池,这是他该尽的义务嘛。

但是阿基里斯的怒火却被彻底点燃起来了。他要复仇,要手刃赫克托耳,屠戮这座不可一世的大城,让成千上万的人品尝自己所受的痛苦。他终于决定出战,过来宣布赫克托耳的死期。

不光如此,在他杀掉赫克托耳后,还用车拉着赫克托耳的尸体绕着城跑,以此泄愤!

但这能改变什么呢。朋友已经死了,永远地死掉了。

赫克托耳的父亲,普里阿摩斯老王,一个失去了许多个儿子、失去了赫克托耳、并马上就要亲眼目睹王城陷落的人,只身一人,以一个老迈父亲的名义深夜到访,跪倒在阿基里斯面前,亲吻着仇敌的手,请求对方归还儿子的尸体,准许给赫克托耳一个体面的下葬。

老人知道一切已经结束了,自己注定要在风烛残年承受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国破家亡的打击。

但是既然还活着,作为一个父亲活着,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他不能坐实儿子抛尸野外,任由曾经高贵的身体被乌鸦和野狗抢食。为了换取这具看一眼就心碎的尸体,普里阿摩斯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王的尊严。

阿基里斯快乐吗?

大仇得报,盛名在即,掌控一切局势,俨然一敌国。敌人的命运操控在自己手里,阿伽门农也要仰仗自己,出发前要的一切现在都有了。

他快乐吗?

他看着老迈的普里阿摩斯,想起自己远在故乡的老迈父亲。正如自己亲手夺取赫克托耳的生命,任由普里阿摩斯心碎一样,自己的父亲马上也要给自己送终了。此刻这对本该是仇敌的老少,对火而坐,痛哭失声。他们痛哭于失去或即将失去的至亲,也痛哭自己的生命。因为有相似的痛苦,他们相濡以沫。

但那又怎么样呢?

凡人皆有一死,生命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如果想靠永生不死来追寻永恒,那就是痴心妄想。“迟早要死”是凡人解不开的诅咒,但也正因如此,活着才有了张力和厚度,有了戏剧性。一个有阅历的成年人阅读伊利亚特,会发现做人比做神更快乐、更踏实。因为神的一切行动或即将采取的行动,都因为永生不死而被稀释了意义,都变成了可有可无、不再必要。

那晚后,阿基里斯归还了赫克托耳的尸体,他也与自己和解了。战士们该吃吃该喝喝,该比赛比赛该运动运动。阿基里斯知道,命运不久以后就要上门了。他坦然对待,生命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题主问题是:既然人都会死去,那么为什么要活着?

实际却应该是:正因为人都会死去,所以才要赶紧活着。

如果你长生不老,明天跟今天一样,放眼未来永远都有机会,那请问还有什么事情是今天必须要完成的吗?何不高歌纵瘾,爽了再说?反正还有明天,还有无限个明天呢,对不对。

正因为凡人皆有一死,所以才要: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既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



北冥夙槿


既然活着就不要去想死去,活着有活着的乐趣!



不怕苍蝇拍


人看透人生,有三种选择。其一,反正迟早都得死,混呗,哪天死无所谓。其二,既然,迟早还得死,不如强者弱食,偷抢骗打杀,只要自已快活,什么都干,死也无所谓。其三,人生来是吃苦受累的,既来了,就得有担当、有责任地努力奋斗,对国家对自已对家庭对社会负责,对子女老者负责,就是死了也要留个好名声!


手机用户5837162679


首先,我觉得你这个问题有些消极了,既然人都会死去,那还活着干什么。因为啊,人这一生虽说是短暂的,但是从我们出生落地,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哭着从这个世界中降生,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吃饭,我们都在体会着人生的种种,高兴的,快乐的,伤心的,崩溃的瞬间,体会着日月星辰,良辰美景,那些美好的瞬间

那么像你问的人既然要死,那为什么要活着

因为活着那能让我们体会到种种


娜O369


人活着就是为了等死!不管有多少的房子,车子,票子,看淡了都是云烟,活的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最终什么都带不走。在别人的笑声中来,又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去…


家有亦儿


活着,一个哲学问题。

永生是一个追求的理想状态,做不到永生怎么办?基因延续更优化成为了首选,找到自己认为合适的伴侣,培育孩子成材,提供优良的环境及教育多属潜意识的选择。

精神层面的存活成为了部分人选择,花开有声人过留名,关云长的忠,张飞的勇,提供给我们的思路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是可成就精神永存的一个可选性方案。

家国天下这话为为什么活着做了一个简洁又全面的诠释。


逍阅阁


活着证明你来过这个世界,你能活着证明了你能给你身边的人带来意义,你活着也是你身边人活着的动力!



Anber


研究宇宙的专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或许应该都有目的的,人类一直为自身的存在的意义纠结了几千年,更苦恼的是,人类一直无法找到,宇宙世界存在的目的,有一种特别的观点认为人类的存在就是为了感知宇宙而存在的,如果没有感知,我们的世界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当然这种想法,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在通常的思维中,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a-王佳琪在这


大的说,宇宙也有生命,每天都有新的星球诞生,每天也有星球落寞。人的生命轮回,在宇宙中就是昙花一现,瞬间的泯灭而已,这是一个生命的轮回,是大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不可改变。正常情况,在一个人诞生的时刻起,他也在开始接受孕育着下一代的使命。往小的方面上讲,当老去的细胞寿终正寝,新的生命便破土而出。生命的奇妙,就是不停的周而复始,永远的循环。生与死是相对的,没有单一的存在,逻辑上,主题似乎有些讲不通,但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纠结。简单的回答,生下来,就跳河自杀是最好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