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全职妈妈占比八成:越年轻,越爱当全职主妇?

文 | 陈子非

这可能昭示着一种隐忧,即年轻女性中全职妈妈比例越来越高,并不全然是年轻人对全职妈妈的接受度变高,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女性成为全职妈妈是一种“被迫”选择——压力来自于家庭,或者来自于职场。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全职妈妈的那些事儿。

95后全职妈妈占比八成:越年轻,越爱当全职主妇?

(视觉中国/图)

日前,某知名母婴社区平台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以备孕到育儿全阶段、高线到低线城市全覆盖的用户线上调研为基础,深入洞察中国年轻家庭结构、孕育观念、消费行为和习惯的变迁。

白皮书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数据是,中国年轻父母全职在家的比例逐渐上升,占比58.6%,其中,95后全职妈妈占比已达到82%。

年轻的全职妈妈越来越多,是因为年轻人对于全职妈妈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吗,抑或背后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

全职妈妈也是一种职业

在传统的刻板印象里,全职妈妈并不是一份职业。尤其是老一辈人普遍认为,女性在家带孩子,天经地义。

追根溯源,这是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承续。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种家庭分工,实际上它隐藏着两个歧视:第一,女性的基本职能是生育/顾家,一个女性的理想模板就是“贤妻良母”。不知不觉间,女性便被“工具化”了,女性的妻子、母亲等角色属性,压抑了女性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第二,它暗藏对女性的歧视,贬低女性的社会属性,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社会能力等低于男性。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崛起,男女平等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男性这一身份不再是一种霸权和特权,女性同样可以工作、可以追求梦想;反之,男性也不一定要“主外”,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主内”,全职爸爸队伍越来越庞大。

当“男主内、女主外”的界限打破了,关于“内”与“外”的鄙视链也被打破了——并不是说,你在外赚钱才是干正经事,在家里做好一日三餐、照顾好老人小孩就很“轻松”;而是说,全职爸爸、全职妈妈也是一份职业,只不过服务的对象是自家人。

所以在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中,当雇主津崎平匡与保姆森山实栗相爱后,他们想搬去更大的房子,津崎建议森山实栗出去工作,森山大为震惊:“我已经有家务这份工作了呀!为什么作为妻子就应该免费做家务工作?”

当全职妈妈被职业化,接受度、尊重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时,就会有越来越多人愿意从事这一“职业”。95后作为年轻世代,更为崇尚男女平等,对于全职父母的接受度高,全职父母的比例也更高一些。

低线城市全职妈妈比例更高的隐忧

不过报告也显示,虽然95后全职妈妈占比已达到82%,但她们更多集中在低线城市。高线城市指一二线城市,低线城市指三四五线城市。

换句话说,一二线城市全职妈妈的比例,远远低于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职场女性的比例,远远高于三四线城市。这样的数据差距又说明了什么?

它可能昭示着一种隐忧,即年轻女性中全职妈妈比例越来越高,并不全然是年轻人对全职妈妈的接受度变高,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女性成为全职妈妈是一种“被迫”选择——压力来自于家庭,或者来自于职场。

95后全职妈妈占比八成:越年轻,越爱当全职主妇?

(视觉中国/图)

一方面,在大城市与小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男女平等的进程还是有差异的。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在四五线城市和广袤的农村地区,“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仍有深厚的现实土壤。比如在很多农村,逼婚、催生、重男轻女仍比较普遍,做家务、带孩子还是被视为女性的主要责任,如果由男性来承担这些工作,就会被认为“不伦不类”,女性就会被指指点点。所以在低线城市,全职妈妈的比例就更高了。

另一方面是,低线城市女性的就业机会更少,在职场中也可能遭到更多的歧视。

某招聘网站发布的《2019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男女职员的平均薪酬依然存在23%的差距,且上升通道依然狭窄,在高层管理人员中,男性比例高达81.3%,女性仅有18.7%。生育带给女性的负担依然是企业将女性拒之门外的核心原因。在晋升受阻的归因方面,女性选择“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的比例是男性的4.6倍。

白皮书中也显示,职妈妈们有60%都在考虑干副业,特别是低线宝妈的诉求更为强烈,渴望兼顾家庭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通过副业提升经济话语权。然而由于环境、精力等种种限制,大多还在构思阶段,只有35%付诸了行动。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之前某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批“00后宝妈”,从14岁到17岁不等,大多是念初中时怀孕辍学,靠在直播平台上发布孕期视频和母子互动成为“网红”,赚钱养家。农村里出现的那些95后全职妈妈,有多少是相似情况的?高度发达的媒介导致“童年的早逝”,并进一步加剧了受教育低的女性地位的不平等。

爸爸应更多地参与到育儿中来

如果“95后全职妈妈占比达到82%”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男性可以帮忙女性多做一些什么,让这个事实成为一个正面现象?

如今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请一个月嫂得一两万,请一个住家保姆也得大几千块钱。但并非每一个家庭都请保姆,因为很多家务活都由女性承担,如果是全职妈妈家庭,那么全职妈妈理所当然地就承担了绝大部分家务。

不过,还是有不少男性有这样一种迷思:干家务不叫工作,全职妈妈免费做家务是天经地义。由此他们也贬低全职妈妈的价值——全职妈妈没追求,全职妈妈没贡献。

但全职妈妈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轻松,甚至比上班族还累,而很多全职妈妈没有假期、没有社保、没有收入、没有晋升机会。虽然说给全职妈妈工资,是钱从左口袋进入右口袋,但重要的是,有尊重全职妈妈这一职业的意识。爸爸如果收入有限,可以给少一点,但也请多参与到育儿中来。

白皮书显示,虽然92%的爸爸或多或少会参与带娃,但只有28%的爸爸在不工作时,会分担一半以上的带娃工作。并且大部分爸爸参与的带娃方式,是洗碗、擦地等普通家务,或遛娃、做游戏等陪伴孩子,像哄睡宝宝、喂养宝宝、给宝宝换纸尿布等,参与度就大大降低了。

而且,很多爸爸会把分担家务当做额外的付出,当做一种“牺牲”。在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中,金智英带娃情绪崩溃,丈夫安慰她说会帮她。金智英听了后也发了无名火,她说,“能不能不要再说‘帮’我了?帮我做家务,帮我带小孩,帮我找工作,这难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吗?再说,要是我去工作,赚来的钱难道都只花在我身上吗?干嘛说得好像是发善心帮别人做事一样?”

如果爸爸们愿意更多参与到育儿中来,全职妈妈的工作得到认可和尊重,全职妈妈也拥有收入,那么全职妈妈的比例再高(包括农村地区),也不意味着什么。反之,如果全职妈妈的比例高,是性别不平等在家庭关系中的另一种反映,那么它就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