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近來豐田“機油乳化/增多”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豐田中國對此高度重視,已於3月15日做出了正式回應,並就用戶最關心的相關問題做了簡明陳述,換言之:

“機油乳化/增多屬正常現象,不存在產品質量問題,也不影響汽車的正常使用。”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官方的一錘定音讓車主心中懸掛良久的石頭終於落下,然而,針對部分消費者關心的諸如“為何此次事件集中在豐田幾款車型爆發?此次事件與同期美國召回事件有何關聯?……”等問題,官方並未做相應的回覆,可以理解,畢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為此,針對此次事件和上述問題,我們著重從技術層面做了個更詳細的解讀,希望能對那些仍舊心懷疑慮的消費者有所幫助。


什麼是機油乳化/增多?

字面含義不難理解,但要明白機油乳化/增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就必須知曉機油乳化/增多產生的原因。實驗表明,產生“機油增多/乳化”現象無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機油+水=乳化明顯

機油+防凍液(含水)=輕微乳化

機油+汽油=不會乳化,但汽油會稀釋機油導致“機油增多”。

換句話說,但凡有油氣或水汽(油氣蒸發後的凝結水或冷卻水)進入發動機缸體內部與機油發生混合(以下簡稱“油水混合”),即可能產生機油乳化/增多現象。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反之,既然機油乳化/增多現象存在,那必定有油氣或水汽進入到了發動機缸體內部並與機油產生了混合。那麼問題來了:油氣或水汽如何進入到發動機缸體內部?這是否真的向豐田官方聲明的那樣,實屬正常現象而非質量問題呢?


機油乳化/增多原因淺析

接下來,劃重點!

首先,我們來聽聽坊間各路大神的觀點:

劃重點

01

發動機缸墊密封失效導致油水混合

發動機中存水最多的地方便是水道,流經發動機的除了機油以外,只有冷卻水。由於發動機缸體上的油道和水道距離很近,一旦缸體上某個密封墊圈損壞而失去密封性(如反覆壓力變化或化學腐蝕造成的氣缸墊老化),就會讓冷卻水滲入機油道中,進而產生機油乳化/增多。

然而,鑑於此次出現問題的車型都是新車或準新車,上述原因導致的概率不大,故排除。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劃重點

02

發動機缸體缸蓋鑄造砂眼/裂縫導致油水混合

事實上,發動機在鑄造過程中,會經過一系列的排查,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發動機在裝配過程中,都會經過一種名為“試漏機”的專業設備的反覆檢測,將各部件間的“洩漏率”(發動機並不是一個完全密閉的系統,每個工件之間都存在一定的空氣洩漏,絕對的“不漏”是不存在的,即“洩漏率”)控制在嚴格的數值範圍內,方才合格。僅這一項,就可以篩選出比較明顯的缸體缸蓋砂眼/裂縫問題。所以,無論是從機加工鑄造工藝、裝配流程亦或質量控制標準,缸蓋缸體的砂眼/裂縫問題都是非常罕見的個例。

同樣,對新車或準新車而言,發生上述問題的概率極低,排除。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劃重點

03

“溼壁現象”導致油水混合

本次機油乳化/增多現象,多發生在豐田TNGA架構下主推的2.5L和2.0L兩款自然吸氣發動機,兩款發動機皆採用了基於實現快速燃燒理論打造而來的雙噴射系統,即主流的“缸內直噴”。加之發動機本身就是一個非完全封閉的系統,這就使得部分霧化燃油氣體在高溫高壓的噴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從活塞環的四周滲入到曲軸箱內,加之發動機冷啟動和低轉速時溫度過低,導致發動機缸體內部少量的凝結水不能蒸發,進而產生“溼壁現象”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不難發現,當前出現問題的很大一部分問題車型,都是搭載有全新2.5L阿特金森發動機的油電混動車車型,而混動的一大特點就是在發動機運行過程中會頻繁的冷啟動,無法穩定保持較高的工作溫度,導致溼壁現象,最終,凝結水以液滴的形式混入到機油循環中造成機油乳化/增多。

而這,也與豐田官方給出的回應基本吻合,也是目前廣被認可的原因。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劃重點

04

“呵護型”的開車習慣導致油水混合

對相當一部分消費者而言,汽車乃家之“重器”,日常使用過程中對其倍加呵護,甚至捨不得深踩一腳油門以免轉速過高損傷發動機,諸如此類。且不說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器械,本身各方面都經過了嚴苛的性能測驗,而只有當運行到一定的狀態時,部分零部件才會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在此要提到發動機上的一個專門給曲軸箱強制通風的小部件——“PCV閥”,其作用就是從曲軸箱內排出經過活塞環滲入到曲軸箱內的氣體,減少“溼壁現象”的發生。而PCV閥與進氣管相連,由於進氣管是負壓,處於常閉狀態,只有當人們深踩油門加速的時候,進氣管內真空度下降,彈簧恢復部分壓力,進而打開PCV閥來釋放裡面的氣體進入氣管二次燃燒。換句話說,PCV閥是通過油門大小開啟的,所以,開車過程中時不時地深踩油門,還是很有必要的。有時候,過於的謹小慎微,對汽車而言反倒是一種傷害。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劃重點

05

用車環境溫度過低導致油水混合

此次問題爆發的節點正處溫度較低的冬季和初春,更會加速機油乳化/增多現象的發生,這或許也是類似問題北方多於南方的原因。加之疫情的“助攻”,

動車較少或行程較短,導致發動機尚未達到最佳的工作溫度(尤其是混動車型),進一步加劇了該現象的產生。

……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基於發動機系統不是完全的密閉系統,產生的“溼壁現象”也在所難免,或多或少地產生機油乳化/增多,確實是正常現象而非質量問題。真正的問題是:

什麼程度的機油乳化/增多,才是個問題?

機油乳化分兩種——局部乳化和全面乳化。

局部乳化,主要表現在機油加註口蓋中出現乳化,是不同品牌、不同車型、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普遍存在的現象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全面乳化,顧名思義,即所有機油發生了乳化,會導致發動機損傷甚至報廢,這才是個問題。當然,2018年本田因發動機設計缺陷導致的大面積爆發機油乳化/增多,則另當別論。

回過頭來再看此次豐田機油乳化/增多的部分車型,曝光的皆屬於“局部乳化”現象,這也難怪豐田官方可以篤定地告訴大家:一切正常。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同期美國召回事件

讓部分消費者不解的另一個問題,發生在美國。

由於同期的豐田及雷克薩斯在美召回事件,引發了消費者心中的猜忌,甚至吐槽豐田“雙標”。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早在今年的2月6號,豐田便在美國召回了4.4萬輛於2019-2020年間生產的凱美瑞、亞洲龍、RAV4和雷克薩斯ES車型(正是這次國內機油門事件的主角們)。召回的理由:發動機缸體加工缺陷,可能導致冷卻液洩漏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一邊是美國的發動機缺陷可能導致冷卻液洩漏,一邊是國內相同車型發生機油乳化/增多,以致部分消費者懷疑“此地無銀三百兩”。

然而,事實是,此次美國召回的車型為“海外特定發動機製造工廠在特定期間所發生的製造問題”,而國內車型由於發動機供應工廠不同(美國市場供應的A25系列發動機由美國自產,中國市場供應的A25系列發動機則源於日本進口),故二者不是同一個問題。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此外,關於“此現象何以發生在豐田的幾款新車型上”,實屬有點“後人遭殃”的味道,機油乳化/增多固然存在,只是在此次集中曝光之後產生的聚光效應而已。要知道,豐田與雷克薩斯共用的這套混動系統,早在2017年底就已投放市場,已經過了兩個冬天的考驗。這套動力系統也是目前豐田集團使用最廣泛的混動系統,是市面上公認最好的混動系統,以出色的能耗表現、可靠性和平順性著稱。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至此,你的心中是否還有疑慮?


關於解決方案

對於那些依舊不放心的車主朋友,可參照豐田中國的官方回覆(解決方案),任何問題可與當地4S店聯繫需求幫助。

溫馨提示:面對網絡上大量的真假難辨的各抒己見,車主們切勿盲目地“騷操作”,而應當遵循官方的指示,到4S店尋求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

豐田“機油乳化”疑雲難開?這或許能讓你釋懷


寫在最後


一言以蔽之,機油乳化/增多不是問題,也非豐田個例。作為全球第一大車企的豐田集團也絕不會傻到通過“忽悠”來解決消費者的問題,更何況,這是豐田及其重視的中國市場。所以,拋開不必要的疑慮,盡情享受車輪上的生活,向著陽光,一切照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