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87电视剧《红楼梦》首播,陈晓旭是当年最受观众诟病的主演,这个情况是真的吗?

阿丹151014015


87版《红楼梦》诞生之初,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评论者批评了很多不足之处。

其中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是被批评的主要对象。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批评声音逐渐消失,变成了众口一词的赞美。

下面这段文字,见于1987年的《红楼梦学刊》:







同一期《红楼梦学刊》的另一篇文章则记录了当时学术研讨会上的情况:





此外批评者普遍还提到一个问题,就是:

高鹗续本虽然评价不好,黛玉之死却是妙笔。电视剧给黛玉设计的另一种死法,艺术性上比高续本远为不及。



后来之所以舆论大转弯,有这么几个原因:



1.国产电视剧水平大滑坡,老剧在网络上逐渐被吹上天。

八九十年代的四大名著都是这波缅怀的受益者,以前经常被批评的缺点都在这种光环下被掩盖了。



2.大多数情怀粉其实长大后没再去回顾电视剧原片,而是靠着几张剧照和自己的脑补,重设了一个美好的形象。

据我所见,87红楼粉广泛存在一种症状,就是坚持认为那版红楼梦拍了两个结局,自己在电视上见过林黛玉的另一种死法。

(如:关于87版红楼梦中黛玉之死等情节,为什么我记得之前看过完全不一样的版本?)

类似的是83射雕粉丝,他们粉的都是黄日华和翁美玲在他们脑洞里演的那部剧,而不是现实中真正的83射雕。



3.陈晓旭盛年早逝

抛开陈晓旭演过林黛玉的过往,单看这件事的话:

一个低学历企业主,在本地邪教泛滥的几年里接触并盲信妖僧邪师,上缴大量智商税,最后拒绝治疗病逝。

如果一模一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人而不是陈晓旭身上,这就是一起迷信害死人事件,这个死者多半还会被网友嘲笑是个傻X。

但因为是陈晓旭,这件事竟然被解读出这么多浪漫美好充满诗意的东西。

事后净空就把陈晓旭当成很好的宣传材料,继续消费她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谢谢各位看官,这是我自己的想法,欢迎探讨,也很想看见别人的指正。


君颖娱乐说


是真的!那个时候我十八九岁,我还记得看完以后大家都说陈晓旭的林妹妹不好看,说她有点鹰钩鼻,还有配音难听,反正也是批评的一无是处!我当时刚刚参加工作,单位的同事也都说陈晓旭的林黛玉不好看,我父母都是老师,我家住在大学校园里,那些老师的评论也是如此。大家都对邓婕扮演的王熙凤很满意,还有对史湘云评价也不错,对宝钗的评价是她有点一边脸大一边脸小,歪歪脸,还有觉得她说话舌头硬。我想想还有那些评论啊,对了,还有就是说刘姥姥的扮演者太丑!其实当时对八七版红楼梦评价并不高,尤其是结尾大家都不喜欢!现在八七版红楼梦已经成为经典了!尤其是陈晓旭的林黛玉形象深入人心,大家真是越看越喜欢!都说经得起考验的才是经典!八七版红楼梦就是通过岁月的洗礼从平庸变为经典的,陈晓旭也从人人批变现人人称赞了!


天河水29209501


对于这个问题,还真不太清楚。当时看这部电视剧时,年龄正在上学,而且同学们没有议论这部电视剧。

当时的报纸我们学生很少能看到,所以对陈晓旭的诟病不清楚。



父亲对《红楼梦》很熟,其中的片段信手拈来,不过他觉得我们这些小孩子不懂《红楼梦》,所以也不爱和我们谈论《红楼梦》电视剧的得失。

只记得当时我家买《电视报》,父亲很期待《红楼梦》的上演。

我当时也看过几遍《红楼梦》,不过只是看故事情节而已。



《红楼梦》一上映,父亲只说林黛玉进贾府应该用小孩来演,其余则没有议论。

在八十年代的诸多明星里,陈晓旭真的不显眼。

其实对于一个角色的理解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理想的林黛玉。对于角色的批评和表扬都是正常的。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才有了文化的繁荣。对于87版电视剧的争论,说明人们重视这部电视剧。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30多年的检验,87版《红楼梦》被奉为经典。陈晓旭版的林黛玉被誉为空前绝后的林黛玉!甚至说,天堂多了陈晓旭,人间再无林黛玉。

不知道是因为林黛玉才爱上了陈晓旭,还是因为陈晓旭而爱上了林黛玉,总之在众多扮演林黛玉的演员中偏爱陈晓旭。爱陈晓旭版的林妹妹!



陈晓旭爱读《红楼梦》,她喜欢林黛玉。应聘《红楼梦》演员时,陈晓旭就是奔着林黛玉去的,她说:“在综合素质上,我觉得我是最适合的,演黛玉是为了人生追求,完成一种使命似的宿愿……”

陈晓旭的宿命就是林黛玉,她一辈子也没有走出林黛玉。



陈晓旭英年早逝,她的墓碑为两块大石头,其中一块篆“陈晓旭(1965.10.29-2007.05.13)”,另一块题篆冯其庸先生的悼词“碧海沉沉一彗星,长天划过半空明。为君留得形音在,多谢绛珠一片情。”

墓碑旁立着一尊汉白玉“林黛玉”雕塑,墓前香炉上方镶有一张林黛玉经典剧照。



幕后是柳树,陈晓旭就是靠着一首《柳絮》诗,获得了扮演林黛玉的资格。

87版《红楼梦》无论初映时如何,但是,它是迄今为止,获赞最多的一部电视剧。陈晓旭也是最被认同的林黛玉。


润杨阆苑


是的,我当时太小不懂,后来大点才听说很多人不满意林黛玉扮演者,骂声挺多的。都比较维护老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红楼梦还有一部影版的,还有戏曲版的。不过没想到几年后陈晓旭竟然成了最经典林黛玉,当年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全家都是认同她,说到林黛玉第一印象就是陈晓旭,陈晓旭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就是陈晓旭,都说陈晓旭的出生就是为林黛玉而来的,我清楚记得我那时候买的笔记本上都是她的林黛玉,现在还保存着呢!我小时候特别爱画她的林黛玉,还有邓婕的王熙凤。永远的林妹妹!


青兰wy


根据1987年6月“电视剧《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的专家意见,林黛玉形象的塑造受到比较一致的批评。之所以林黛玉的形象在当时备受诟病,有3个重要原因。

观点一、陈晓旭不够漂亮,无林黛玉倾国倾城之貌。

荣国府的小厮兴儿曾说,林黛玉的模样是“世间少有的”,而且风流婉转,薛蟠看了一眼便酥倒在那里。

《红楼梦》选角的时候,林黛玉其实并不是人们最看好的“林妹妹”。陈晓旭不是惊为天人的漂亮,甚至说她的五官都算不上绝代佳人,在当年红楼梦剧组中,如果按颜值来排的话,陈晓旭未必能进入前三。

在导演王扶林看来,陈晓旭也不是林黛玉的完美人选,一是她长得不够漂亮,二是她的鼻子有点高。但是由于陈晓旭弱柳扶风的身姿和忧郁的诗人气质,王导还是力排众议,拍板选了她。

观点二、87版林黛玉将“妒”字移为主要性格特征,引人反感。

林黛玉是曹雪芹浓墨重彩着力刻画的美好形象的代表, 首先,林黛玉并不孤僻,而是孤独。寄人篱下的她未免敏感,但是她却十分地乐意与人交往,并非孤芳自赏,目无下尘。其次,黛玉十分幽默,口齿极其伶俐,善于说笑,走到哪里都能给人带来快乐,除了她和宝玉之间的情感,生活中的事情并不斤斤计较。

而电视剧在刻画这个人物形象时,不仅没有利用原著提供的丰富材料和必要的影视表现手段充分挖掘她复杂悲凉的内心世界和展示她美好真挚的情感追求, 反而将一个“妒”字移为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征, 使人反感。

87版林黛玉形象之诟病, 与改编者对原著诗化小说个性的忽略有直接的关系,导演亦没有利用影视表现手段有效地弥补演员造型的优势与表演的劣势之间的差距。

观点三、珠玉在前,王文娟版本深入人心。

在陈晓旭之前,已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林黛玉”,她就是越剧版的王文娟。60年代内地出品的越剧电影《红楼梦》红遍大江南北,让几代观众为之痴迷、垂泪,其中的精彩唱段更是脍炙人口,传唱至今。

大家熟知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句,正是出自随着王文娟版本越剧《红楼梦》。她所塑造的那个柔弱多情的“林妹妹”,早已成了越剧艺术的经典形象。

很多观众认为,王文娟的林妹妹,与原著的感觉是非常相符的。她最大的优势是演出了林黛玉大家闺秀的感觉,她扮演的林黛玉,外形秀美清雅,书卷气十分到位,感情纤细入微,却又不乏刚毅执着,她那精湛的表演和细腻的唱腔,征服了无数北方观众。

陈晓旭塑造的多愁敏感的林黛玉,与王文娟版本有所出入。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陈晓旭翻白眼、撇嘴巴等怪表情有扭捏作态之嫌,不及王文娟身上的典雅气质和温婉韵味。

而30年余年过去,87版红楼梦通过岁月的洗礼变为经典,陈晓旭也从人人批变成人人称赞了!在笔者看来,老一辈的50后、60后红迷应该喜欢王文娟多一点,而70后、80后红迷则应该更喜欢陈晓旭多一点。


建国后的猫


是真的。

当时有观众认为陈晓旭不够漂亮,似乎林黛玉还要比她漂亮些。

有说陈晓旭有点龅牙,不太美观。有心的人应该可以发现,电视剧中林黛玉笑的时候总是用手绢遮着嘴。这么一来,反而演出了笑不露齿的淑女样子。

还有说演得太过了,真正伤心抑郁的人不会总是哭,应该是一种欲哭无泪,行尸走肉的状态,她总是哭反而演的不好。

毕竟当时也是新人嘛,有质疑很正常。时间会证明一切,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是永远的林妹妹,这就是她在观众心中的地位。





少年就要年少轻狂


是这样的,当时很多人嫌弃陈晓旭不够漂亮,配不上观众眼中的林妹妹。

这是林妹妹↑↑↑


这是宝姐姐↓↓↓

薛宝钗的饰演者张莉确实更明艳大气,符合大众审美。


1985年导演挑选角色时,她说“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觉得林黛玉在演另一个角色”。当时“林黛玉”一角竞争激烈而她最终脱颖而出,她非常清醒,她把自己的缺点与优点都看得明白,然而那就是一个非她莫属的角色——那似乎是一场宿命。


“也许我在长相、在表演,或其他单方面不如别人,但是在综合素质上,我觉得我是最适合的,演黛玉是为了人生追求,完成一种使命似的宿愿,不是仅仅一个角色追求,除黛玉外无二人选。”这是她给自己的评价,也是导演、剧组认同的评价,同样也是被广泛认同的评价。


这手捧书卷时的顾盼眉眼,这翘首赏花时的婉转婀娜,这纤指拈花的娇娇喘喘……带着淡淡诗意的哀而不伤......都让我们已经无法区别当年那个在桃花树下葬花的人究竟是陈晓旭,还是林黛玉?


每一个传奇角色背后,是“不疯魔不成活”的痴狂。如程蝶衣之于张国荣,更如林黛玉之于陈晓旭。


奇幻电影世界


大家都知道和氏璧的故事,卞和在楚山发现了稀世之璞后便献给楚厉王,楚厉王命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楚厉王大怒,以卞和欺骗自已,命人断其左脚,遂出国都。卞和为使璞玉出世便含垢忍辱,以待明君。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便认为,此宝得遇主人了,便不顾生死,又通过中贵人上贡到武王,武王又命玉工鉴定,玉工仍然说是石头,武王更怒,便把中贵人骂了一通,招来卞和,将他的右脚又砍了去,把卞和扔到楚山下以羞辱于他,卞和便日日泪下如雨,点点滴滴把个璞玉磨的混圆,有的地方已成窝状,他不甘心,以待得见天日那一天,终于武王也死了,卞和已白发苍苍,当他听说文王即位,他的泪已干,哭出的泪全滴出的是血,这样流了三天三夜,石上斑斑点点变成了绛红色,周围的人感到奇怪,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万,传到文王耳朵里,文王马上亲自查问,从楚史上得知确有其事,于是楚文王亲自坐车到楚山下找到卞和,此时卞和已气息奄奄,文王问卞和: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卞和答道:我非为自已哭,而是为宝石被无能的人看作石头,为忠贞的语言被人蒙蔽,是非颠倒,世道昏暗而哭。楚王大悟于是便载上卞和回宫,回去调理,文王又斋戒三日,亲自坐镇,命玉工当场剖璞,璞破玉出,晶莹剔透,文王大喜,命玉工依势琢出一杖玲珑剔透的玉来,为嘉卞和忠贞之功,命名此玉为和氏之璧,此璧得以名扬天下。后来传入赵国,秦王强势以十五城强夺和氏璧,赵国大臣蔺相如机智地完璧归赵,这便是此玉的来历。后秦灭赵得玉,汉灭秦又得玉,终至唐一直为传国王玺,像征皇权的像征,唐后不知所踪。

之所以绕了这么多弯子来答本题,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正如历尽劫难的和氏璧一样,非有有缘明智之人才识此宝。

《红楼梦》真与和氏璧有一比,出生之日历尽文字狱劫难,曹雪芹和卞和一样被逼的痛心砍掉后半部,付出了生命代价。一百年后被胡适等人发现才初露真容,直到87版《红楼梦》横空出世便又遭人吐嘈,直至今日绛珠陈晓旭又作古,甚至连曹雪芹一样被人诬蔑为伪作,我为此玉哭矣!

王文娟是越剧大家,她演的戏曲版林黛玉很得黛玉之魂,演贾宝玉的男角哭灵一段也堪称经典,美中不足的是程高夲的结局,好比凤凰被拔掉了尾巴。

87版《红楼梦》历时八年,集全国红学精英和研究成果,演员也是全国草根海选,王扶林更是慧眼识真珠,选了十二钗,尤其三玉一钗一云一凤一母一姥一政一赦一甄一珍一琏一蓉一蟠一环一金刚一英莲一桂花等等的筛选,可谓是颇居匠心,而作曲家,歌唱家,配音,选址,道具,场景,都达到了建国后文艺上乘作品的标准。

奇怪的是作品中的演员的命运,竟冥冥之中与人物惊人的相似,百思不得其解。

至于87版《红楼梦》初问世被人诟病,一如和氏璧一样被人视为石头而百般挑剔也属正常。如今对作者曹雪芹的诟病尚未落幕,87版《红楼梦》又成耙子,好在作品夲质和87版《红楼梦》尚在,由巨眼人自己看吧!


狼烟一九三一


(全文阅读需六分半钟)

1987年版的《红楼梦》播出后,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的确是遭到了不少的非议,讽刺,甚至是千夫所指。据说电视剧播完了,还有相关专家召开了几场座谈会并撰文批判,专家们一锤定音,老百姓也是一边倒。那股风潮不亚于当年的“超级女声”。当然,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批评久远以前的观点,这是有失偏颇的,好比以现在的“骨感之美”去批判盛唐的“丰腴之美”一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审美观!每个地方也都有每个地方的审美观!

首先说明一点,我是一个男人。为什么有此一说呢?因为站在男人的角度看女人,或者站在女人的角度看男人,这样可能会比较“客观”一些,好比男人选妻,女人择夫。

批评的最多的无外乎几点:

首先,容貌的原因。长相不太符合原著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记述,这个确实不能怪陈晓旭女士,因为那个年代里不流行韩国的整容,这是第一,第二要怪就怪曹雪芹他老人家,把林妹妹写成了仙,写的太不食人间烟火,写的太完美无瑕了,写的太销魂了,以至于让天下所有的男人在尘世中都找不到自己心中的那个“林妹妹”,看到任何女子都无法达到自己心中的那种难以企及的绝美,因为此女只有书上有,此女只有天上有,所以最终迁怒于选角导演和陈晓旭女士了,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躺着也中枪!

其次,先入为主的原因。贾宝玉一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一“掉”可不打紧,竟“掉”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竟一掉就“掉”了20多年。越剧《红楼梦》的数次播放,1958年初演,1962年搬上银幕,1978年重映,如潮水一般,在老百姓快要淡忘时就来一波,在老百姓不再谈论时又来一波,一次次的推波助澜无疑让越剧这个“林妹妹”在当时老百姓的印象里根深蒂固。当然我并不是否定越剧《红楼梦》的美,相反,我和我的母亲都非常喜欢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老师饰演的“林妹妹”,那也是几乎无法超越的银幕经典,至今都是余温不减,追随者众矣!

最后,是演技的原因。陈晓旭女士在1987版的《红楼梦》的表演的一颦一笑里,一步一顾里其实是忠于原著里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记述的,但由于以前的知名老艺术家王文娟女士在越剧里的“林妹妹”并非是按原著排演的,有所创新,所以在越剧《红楼梦》盛行的八年后,凭空出现了这样一个“病妹妹”,这可如何得了啊?百姓岂能“善罢甘休”?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在1987年那是个笑话,但在1987年以后的现在却是个神话……有些美的东西当时太超前、太独特,只有等到多年以后才能被人发现……如同梵高的画作一样,如同唐伯虎、黄宾虹的画作一样……

陈晓旭女士香消玉殒之后,人间再无林妹妹!

而我的老母亲也为此掉下了伤感的眼泪,虽然她从未见过真的“林妹妹”

仅以此文,纪念我心中的林妹妹——陈晓旭女士!

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师友不吝赐教!


楚襄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典,87版《红楼梦》播出之前,人们心中的林黛玉是王文娟,所以当陈晓旭版蹙眉苦脸的林妹妹出来后,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王文娟是越剧名家,从1958年开始就和徐玉兰合作演出越剧《红楼梦》,1962年被拍成电影搬上大银幕,该片1978年重新放映后,仅中国内地观众人数就达12亿人次,成了一部中国戏曲史和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贾宝玉的一句唱腔台词,让王文娟版林黛玉深入人心,也让王文娟打上了林黛玉的标签,2006年4月25日,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艺术回顾展举办,当时的主题就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这一版林黛玉的特点是秀美清雅,蕙质兰心,颇有大家闺秀感觉,很多观众认为,王文娟的林妹妹和原著非常相符,可以说王版黛玉深入人心,即使到现在,一些老年观众也念念不忘。

87版电视剧《红楼梦》横空出世后,陈晓旭版林黛玉以一个全新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外形清瘦,弱不禁风,形象上就和王版出现巨大反差,不仅如此,人物性格也是尖酸刻薄,难怪很多人不接受。

一些观众心中,林黛玉美若天仙,但他们忽视了“病如西子胜三分”中的病这一特质,由于王文娟版的影响,将林黛玉看成一个没有任何缺陷的完美女人,陈晓旭这一造型,显然同一些观众心中预期不符。

所以,《红楼梦》播出之际,陈版的这个林妹妹饱受诟病,不仅部分观众不接受,一些专家学者也不接受,并发文提出质疑和批评。

《红楼梦学刊》是红学研究领域最为著名的一份刊物,1987年曾组织召开过一次电视剧《红楼梦》座谈会,会议内容刊登在学刊上,其中就以《参差不齐的人物再塑造》为题,点评了各个人物的塑造,对王熙凤、贾宝玉、薛宝钗等都比较满意,唯独到了林黛玉这里,受到比较一致的批评。

文中直言林黛玉的形象塑造是失败的,今天看来就是一个笑话,不被绝大多数观众所接受,但在当时,这种声音一度甚嚣尘上。

不可否认,王文娟版林黛玉绝对是经典,但陈晓旭版林黛玉则是另一种经典,两者相映成辉,互不抹杀才对。

而对于今天的年轻观众来说,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王文娟是谁,也没看过越剧版的《红楼梦》,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中经典,千万不要说陈晓旭后再无林黛玉这种话,等你老了,世界也变了,焉知那时候观众心中的黛玉会是什么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