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第二篇-三才者

《三字經》第二篇-三才者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解釋】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麼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麼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啟示】人類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電、風、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魚蟲百獸,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世界。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

【解釋】什麼是“三綱”呢?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準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相親相愛,夫妻之間和順相處。【啟示】要使人與人之間有一個良好和諧的關係,每個人都要認清自己的地位,人人從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寧,人類永遠和平。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解釋】再讓我們看一看四周環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時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復,永不停止。【啟示】 春、夏、秋、冬是因為地球在繞著太陽運轉時,有時面向太陽、有時背向太陽、有時斜向太陽,因此有了溫度不一樣的四季變化。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解釋】說到東、南、西、北,這叫作“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啟示】我們的祖先最早用鐵發明了“羅盤”,也就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從而使確定方位變得十分簡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針的作用太大了。在我們人類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

【解釋】至於說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宇宙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據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和組合變化而產生的。 【啟示】“五行”學說包括很深的哲學道理,非常複雜、我們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解釋】“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記時的標記。 【啟示】 和“五行”一樣,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們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記年外,記時已多不用了。

曰黃道 日所躔 曰赤道 當中權

【解釋】地球圍繞太陽運轉,而太陽又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運轉。太陽運行的軌道叫“黃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條假想的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這就是赤道。【啟示】地球在不斷自轉運動中,同時繞著太陽轉動,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太陽系又繞著銀河系轉,而銀河系只是宇宙的一個小點點,天地之大實在是不可想象的。

赤道下 溫暖極 我中華 在東北

【解釋】在赤道地區,溫度最高,氣候特別炎熱,從赤道向南北兩個方向,氣溫逐漸變低。我們國家是地處地球的東北邊。【啟示】我們國家所處的位置在整個地球的東北邊,由於面積遼闊,熱帶、溫帶、寒帶三個溫帶都有。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是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

寒燠均 霜露改 右高原 左大海

【解釋】我國冷熱均勻,霜期和露期會跟著季節而改換,右邊是高原,左邊是大海。【啟示】我國地處寒、溫、熱三帶,大部分在溫帶,既無嚴寒,又無酷暑。冷熱均勻,冬天結霜,夏天結露,霜期和露期會跟著季節而改換。若你面向南方,那麼右邊是高原,左邊是大海。

曰江河 曰淮濟 此四瀆 水之紀

【解釋】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這四條大河是中國河流的代表。【啟示】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全長五千多公里。我國最聞名的河流是黃河,她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五千年文明的發源地。

曰岱華 嵩恆衡 此五嶽 山之名

【解釋】中國的五大名山,稱為“五嶽”,就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這五座山是中國大山的代表。【啟示】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國境內的喜瑪拉亞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號稱世界的屋脊。中國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每座山都有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

古九州 今改制 稱行省 三十五

【解釋】州:古代行政區域單位名稱。 制:制度,有確定規模、法度。 行省:行政區域,簡稱省。 【啟示】古代周朝分為九州:冀州、幽州、幷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秦抬皇統一中國後廢九州改成郡縣,到宋朝把郡縣改成府,到元朝,中央設立中書省主持全國政務,各地區設中書省,稱為行省,簡稱省。三個五省,是在抗戰勝利後,東北劃九省加收回臺灣省,連原二十八省,共三十五省。

曰士農 曰工商 此四民 國之良

【解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知識分子、農民、工人和商人,是國家不可缺少的棟樑,稱為四民,這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啟示】由於社會的發展,今天人民的職業已經不僅僅是這四種了。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只要對社會有好處,都是光榮的。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解釋】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做為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保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啟示】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有多少仁義之士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跡。這些人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