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讲解《三字经》104: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原文】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读音】

披(pī) 蒲(pú) 编(biān),削(xuè) 竹(zhú) 简(jiǎn),

彼(bǐ) 无(wú) 书(shū),且(qiě) 知(zhī) 勉(miǎn)。

【字词义解释】

(1)披:剖开。

(2)蒲编:将蒲草编订成册。蒲,蒲草。

(3)削:将竹子削去青皮。

(4)竹简:一片片削去竹皮的竹板。

(5)彼:他、他们。

(6)勉:努力。

精细讲解《三字经》104: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解释】

西汉时期的路温舒,小时家贫,每天都要到野外去放羊,没机会读书。

但他一心上进,把蒲草编成席子,将借来的书抄在蒲席上学习。同时期另有一位名叫公孙弘的人,小时家境贫寒,买不起书,于是他将竹子削成竹片,把文字刻在竹片上为书,时时充实自己。

他们都是穷得买不起书的人,却依然勤勉好学,后来果然都有了一番成就。

精细讲解《三字经》104: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相关故事】

编蒲抄书

路温舒,字长君,西汉巨鹿东里人,即今河南新郑人。

路温舒年少时就十分喜欢学习,可家里穷,每天他都要给别人放羊才能勉强填饱肚子,根本没有机会进学校读书。

他常常想,如果我能边放羊,边读书,那多好啊!

有一天,路温舒赶着羊群来到一个池塘边,看见那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

这蒲草这么宽,不正像那抄书的竹木简吗?这样的书,不仅不用钱,而且重量也比用竹木简做的书轻得多,放羊时还可以带着阅读。

于是,他采了一大捆蒲草带回家中,然后做成和竹简一样的书。

有了蒲草书,路温舒就不愁没书读了。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有时间就读。读完一本再抄一本。这样学习了一段时间,他获得了不少知识,并因此当了小吏。

乘着当小吏的机会,他又学习了当时的律令,被提升为狱吏。县里的人遇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都请他帮忙解决。

精细讲解《三字经》104: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后来,路温舒升任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职。

宣帝即位,他上疏请求改变重刑罚、重用治狱官吏的政策,主张“尚德缓刑”,“省法制,宽刑罚”。

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狱吏。汉承袭秦朝这一弊政,必须改革。

他还反对刑讯逼供,认为刑讯迫使罪犯编造假供,给狱吏枉法定罪开了方便之门。另外,他在奏疏中还提出了废除诽谤罪,广开言路等建议。

凭着刻苦用功的精神,路温舒终于从一个放羊娃,成长为西汉时有名的法律学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