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鼓勵農民多種糧食,農村好多家庭都沒存糧,大家看法怎麼樣?

拋磚引玉者


這是個大問題,本人覺得,國家應該鼓力農民種糧後存一年糧夠自用,各戶做完鐵質倉囤,國家樸貼百分之五十,有利保障農戶不會受糧價影響,家有餘糧心自安,別外國剩出倉庫多囤戰略糧,八億農民,每人囤五百斤,這是個天文數字,國家國庫充足,由軍隊管理,價格國家控制,這叫大庫滿滿小庫流,國庫兩年吃不空。


談古論金923


虧本買賣怎麼鼔鼓勵,你知到農民嗎?你瞭解三農嗚?連年的一號文件還是那個樣,老農青春獻城市,老了回鄉領幾十元,還能種多少糧


用戶8367510482694


農民不是傻瓜,種一年糧,不如到外面打一個月工,加之老無所依,老無所靠,難道等死在田裡?


財宏農夫


其實農民種糧食不需要鼓勵,如果糧食比礦泉水值錢的時候,農民自然會種糧食


手機用戶7017964931


就目前國內糧食價格,鼓勵農民種糧就是把農民往貧困的道路上趕。


用戶992849799628


存糧有什麼好,易回潮、易生蟲,存久了不好吃。


用戶1627978047804


輸血太多造血難,五臟依賴吃偏飯。外糧便宜多進口,農民種地喝稀粥。


用戶9594073853760


用的著你鼓勵嗎?不重地吃什麼!


用戶4046367859226


政策有問題


三高留不柱平地鳥


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單純靠鼓勵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這些年從國家到地方,也出臺了一些配套的鼓勵政策,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小麥玉米等補貼,還有農機的扶持、土地深耕和化肥補貼等,但是這麼一些利好政策,仍然無法調動農民種糧熱情,原因在哪?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根源就是四個字“糧賤傷農”。

真正在農村種地的農民,都有筆明白賬,種地的成本越來越高,而對應的糧價卻一直比較穩定,數十年了沒有什麼大的差別,但是良種、播種、化肥、耕種、澆灌、收糧等各個環節的費用卻大幅上漲,一畝地統算下來,風調雨順的時候還能小有餘富,也不過是三瓜兩棗的收穫,如果天氣稍有不順,或旱或澇,都會導致欠收賠本。這還是在不算人工成本的基礎上,如果算上人工成本,根本就是賠錢的。

老百姓現在都會算賬,出去打個工,一年下來還得剩個幾萬塊,手裡有個整錢兒,但要在家種地,真的沒有任何希望,維持個開支平衡就不算了。即便不外出打工,在周邊幹個忙工,一天也得賺個百八十塊,隨便幹幾天就比種一畝地的收成高,而且還不需要任何成本。

中國的糧食發展,最終的目標還是走集化化、規模化的道路,控制成本,科學種田,豐產豐收,而單純靠散戶單打是根本行不通的,代價太大,附價值太低,這不是一個鼓勵就能解決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