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向东: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五)

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五)

陇南模式升级之“实然(下)”

——汪向东

(三)在“质量战”方面

广义的“质量战”,是一个系统工程。陇南电商“整体战”、“融合战”、“全域战”开展的情况,会在“质量战”的结果上反映出来。狭义的“质量战”,以聚焦解决当前质量问题为主。陇南在“质量战”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提升网店网商质量、网货质量、电商服务质量来进行。

1、提升网店网商质量

陇南近年一方面继续将电商作为“双创”平台,鼓励更多草根农民、包括贫困户开办自己的网店。截至2019年,陇南全市的网店数量从试点结束时的9600多家增加到14700多家。另一方面,则是着力提升网店的质量。具体做法,一是对网店和网商给予分类引导。鼓励和引导早期进入电商后来转行的网商回归,对整改无望的僵尸网店予以淘汰,重点扶持和培育有发展前景和一定实力的网商,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和水平;二是持续开展典型引领,评选电商明星、电商扶贫英雄,在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的同时,也为整个电商队伍树立学习和赶超的榜样;三是大力促进传统企业转型电商,改变电商从业者以草根为主体的状态,改善电商队伍的结构和整体实力。到2019年,全市年销售额突破千万级网商有108家,年销售额百万元级网商1004家[i] 。继早期的成县农民小段、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等草根网商代表之后,近年,陇南又涌现出全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张会林、郭文平,“西北小强”郭岁强、乡村网红“鸡司令”尚育康等一批更具实力、带动力更强的企业家电商代表。

汪向东: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五)


汪向东: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五)


2、提升网货质量

陇南为了解决前期农产品电商遇到的“有产无量、有品无牌”的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一是以各县区特色农产品为依托,开发适销对路的网货,并迅速形成规模化供货能力。同时,按照《电子商务法》和平台规则的要求,积极为开发出来的网货办理上网销售的资质认证。例如,仅2018年一年,成县就新建了13条网货生产线,新建电商扶贫车间8家,SC认证网货46款[ii]。到2019年,全市已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网货产品达1200多种[iii];二是以“创品牌、保质量、增收入”为目标,以两个“三品一标”[iv]工作为抓手,努力提升本地农产品的质量和影响力。在产业链后端,全市各县区大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工作,并取得明显成绩。截止2018年底,全市获证农产品“三品一标”313个,认定、认证、登记面积358.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6.6%,涉及种植、养殖、林果、加工四大类227个产品[v];在产业链前端,注册了“礼县苹果”、“陇南绿茶”等产品品牌,创建了“南秦岭”、“遇见康县”等区域公共品牌。结合“整体战”“融合战”,经多种渠道和手段的广泛宣传和着力营销,提高了陇南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成县核桃,武都花椒、橄榄油,文县茶叶、纹党,礼县苹果,两当狼牙蜜,康县黑木耳,宕昌中药材,徽县苗木,西和半夏等产品蜚声中外;三是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陇南近年按照稳面积、优结构、攻单产、提品质、增收入的思路发展农业,电商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为农业结构调优提供了市场导向,反过来,农业的发展和结构的优化,为网货开发和质量提升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汪向东: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五)


汪向东: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五)


3、提升电商服务质量

电商服务,按提供服务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的服务、协会的服务和服务商的服务。在陇南电商的发展中,前两类服务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以致“政府推动”和“协会运作”成为陇南模式不可分割的内容。电商扶贫试点任务完成以来,陇南各级政府和电商协会继续着力推动电商发展。近年,围绕打好电商“四战”,政府在引领发展方向、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上,对电商的各种支持有增无减;协会发挥了密切政府与市场主体关系的桥梁纽带的作用,成为促进“三商”联动的组织载体和工作载体,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2018年,政府和协会还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电商发展法律维权服务中心,为全市电商发展保驾护航。

更值得关注的变化,发生在市场化的、即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方面。

一是我们前面讨论“整体战”谈到的,以“陇小南”为代表的网货供应中心,基于市场规则开展运营活动,为“三商”联动关系注入新活力,扭转了电商中心展示有余、助销不足的困局,特别是明显地提升了服务商对电商、尤其对中小卖家的服务质量;

二是陇南服务商阵营里出现了一些代表服务升级的新面孔。例如,我在调研中去过的陇南艺禾产品包装设计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是一家伴随陇南电商后试点期成长起来的专业服务商。公司主要经营农产品、文化产品、工艺产品的开发设计、包装设计与制作、产品营销策划与推广、产品摄影等业务。陇南电商“质量战”为此类专业服务商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他们也为陇南电商整体质量的提升做出了贡献。为此,公司总经理徐涛在2019年全市电子商务推进会上,获得“2018年度电商扶贫英雄”称号;

三是在陇南模式向全国各地复制扩散中,不仅有政府官员、专家、创业者、企业家现身说法,更有一批经陇南实战检验的电商服务商,走到各地手把手指导,甚至通过竞标直接落地注册公司,承担起为当地电商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和电商扶贫提供服务的责任。例如,文县山哥水妹公司承接云南镇康县、陇南你我他公司承接陕西丹凤县的电商进农村示范项目等。这其实是市场对陇南电商服务质量提升的认可。

汪向东: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五)


汪向东: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五)


(四)在“全域战”方面

近年,陇南不断夯实电商“全域战”的基础,网络、交通等各类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到2019年,全市实现了包括贫困村在内的宽带网络全覆盖,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加上高铁、机场,形成立体交通新格局。在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全覆盖的助力下,陇南所有县区均成立了电商服务中心,所有的乡镇成立了电商服务站,村级服务点覆盖率达到85%以上。县、乡、村三级物流加快发展,全市有物流企业296家,快递服务站1618个,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打通了物流最后一公里。企业建设网货供应平台,物流中心,市县两级建设电商产业孵化园,创业园和农产品网货交易平台[vi]。

陇南的电商“全域战”,企业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全市专门组织开展了多形式的“电商扶贫宣讲活动”共计300多场,为电商再攀高峰加油打气。针对下一步电商发展的需要,陇南在继续开展各类专业人才培训的同时,建立了全市电商讲师人才库,还成功承办了全国第八届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甘肃赛区的决赛。

陇南的电商是从初级农产品网销开始的,近年,电商从“+农业”不断向“+加工业”和“+服务业”延展。为破解“有产无量、有品无牌”的困局,陇南以本地农产品为依托,“三商”联动大力开发网货,不仅促进了农产品初加工,而且进入到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领域。“电商+加工业”打开了电商增值的新空间,让陇南人尝到了甜头。例如,成县家裕农业合作社从开淘宝中药材C店起步做电商,目前已发展成一家集核桃、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电商企业。合作社整合了27个贫困村的核桃园1500余亩,实现年加工优质适销核桃产品3000多吨,他们研发的“同谷家裕”牌系列产品20多款,建立了坚果炒货加工、大型保鲜库及枣夹核桃仁、琥珀核桃仁、蜜饯核桃仁、核桃早茶等多条生产线,产品除了自营网销,还向其他网店、微店和平台供货。其琥珀核桃仁系列、五味核桃系列、蜜饯核桃系列网货在天猫商城、淘宝、微信商城、一亩田、拼多多、1688等电商平台成为热销商品,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贫困户分红人均达1700元。

配合和落实省里“一部手机游甘肃”重点建设项目的部署和要求,陇南以旅游电商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全企入网”工程,让“电商+旅游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市各大商超、酒店、景区、交通、收费站、餐饮店和农家乐等商贸文旅服务企业,率先基本实现了“全企入网”。手机移动支付畅行无阻,知名旅游平台的入驻率进一步提高,游客可以初步享受到“一部手机游陇南”的便利。康县、宕昌等旅游品牌强县,进一步探索以电商助推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的新模式,在旅游景区开设电商扶贫农特产品新零售体验店和供游客参与的体验点,拓宽了陇南电商的应用范围。

汪向东: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五)


汪向东: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五)


(五)电商“四战”的保障和积极效应

为保障打赢“四战”,陇南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县处级的电商发展局,加强对全市电商发展的推动和工作协调;市里明确对电商工作“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实施电商人才队伍“十百千万工程”,尤其特别重视培育电商专干,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各县区在政府预算可能的范围内给电商以财力支持,近年不包括国家示范县项目的资金,各县区对电商的经费支持平均约在三、四百万,2019年达到480多万元。其中,成县、西和分别高达900多万和800多万;陇南在2019年1月,还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并将电商大数据的工作摆上了日程。

陇南电商“四战”已取得积极的效应,突出表现为电商助力产业提升了效益,增强了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前者以武都花椒为例,这些年武都花椒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网上搜索相关价格信息可知,武都花椒的售价从2013年35元/斤、2016年的70元/斤,涨到2019年的100元/斤以上。过去武都的椒农只能等待采购商上门,地方没有定价权,现在由于电商助力扩大了销路,形成了品牌,陇南可以对武都花椒出台指导性价格。[vii]

后者以礼县苹果为例,2019年甘肃花牛苹果采摘季,遇到丰收价格下滑、线下滞销严重的情况。同属花牛系列的礼县苹果,在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公司助力下,不仅因线上畅销而未受其累,还带动了周边同类苹果的销售[viii]。甘肃省委林铎书记在礼县考察后,欣然为礼县苹果代言,还建议以“礼县苹果,礼尚往来”为宣传语,进一步打响礼县苹果的品牌[ix]。电商“四战”带来的变化,最终造福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民群众。陇南电商扶贫助贫增收的水平,从2016年人均增收620元,增加到2018年的810元。[x]

汪向东: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五)


汪向东: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五)


(待续:《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六)陇南模式升级之“性质”》)

[i] http://www.longnan.gov.cn/4448256/25276755.html。

[ii] 《成县:小核桃做成了大产业》,中国甘肃网转自《甘肃经济日报》,2019年8月21日。

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9/08/21/012210953.shtml。

[iii]《陇南市副市长刘朝晖在第四届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大会上分享农村电商工作实践经验》,

http://www.ec.com.cn/article/nsfzdh/nsfzxwzx/201910/41074_1.html。

[iv] 两个“三品一标”,一个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一个是指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

[v] 陇南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政协陇南市四届三次会议第85号提案的答复》。http://www.longnan.gov.cn/4455585/20824042.html。

[vi] 《陇南市副市长刘朝晖在第四届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大会上分享农村电商工作实践经验》。

http://www.ec.com.cn/article/nsfzdh/nsfzxwzx/201910/41074_1.html。

[vii]http://www.nongnet.com/xinxi/311258_20022.aspx;http://www.longnan.gov.cn/4448260/20712451.html。

[viii] 《苹果飘香惹人醉 农民敲开幸福门陇南礼县倾力打造苹果富民产业的背后》,

http://www.gscn.com.cn/gsnews/system/2020/01/03/012298136.shtml。

[ix]《省委书记为“礼县苹果”代言》,

https://www.sohu.com/a/348588913_203820。

[x] 刘永富:《扶贫要利用“互联网+”搭上时代快车》,

http://mobile.rmzxb.com.cn/tranm/index/url/www.rmzxb.com.cn/c/2019-03-07/2303348.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