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分層次的,許多人再也做不成朋友了

那一天女兒讀魯迅的《故鄉》,問我為什麼閏土與迅哥兒小時候關係那麼密切,長大了卻隔膜起來?我說那是因為人是分層次的,許多人再也做不成朋友了。

人是分層次的,許多人再也做不成朋友了

閏土與迅哥兒少年時代天真漫爛,情同手足。他們的腦海裡還沒有“隔閡”這個概念,都把對方看成自己的好朋友。隨著兩人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閏土只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而迅哥兒變成了城裡人進入上流社會,兩人之間也就不再有“共同語言”,迅哥了從閏土少年時代的好朋友變成了“老爺”。

我們其實都如此,我們的朋友嚴格意義上都是能夠跟我們一起成長的人,都是與我們差距不大的人。我們能做朋友,那是因為我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甚至共同的發展層次。許多人感到少年時代的朋友逐漸疏遠了,那是因為這些人與少年時代的朋友逐漸失去了生活交集,變成了陌生人。小學時代、初中時代、高中時代、大學時代,我們的新朋友越來越多,我們的老朋友卻越來越“精煉”。為什麼珍惜老朋友的人總是被稱頌?那是因為珍惜老朋友的人太少,這才需要稱頌。

魯迅先生說“焦大是不會喜歡林黛玉的”,他們之間沒有生活的交集,焦大不會懂風花雪月,更不會欣賞“嬌花照水”與“弱柳扶風”的美。就象一些人說到喜歡“小鳥依人”的需要“霸道總裁”,你自己都沒有能力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有質量,如何有能力讓“小鳥”依戀你?你如何給別人安全感與信任感?

“我奮鬥了十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沒有這10年的努力奮鬥,你哪有時間約別人喝咖啡?你要用別人喝咖啡的時間去“搬磚”,需要用別人喝咖啡的時間去努力學習,而且你自己不能與別人層次差不多,如何有底氣約別人喝咖啡?為什麼同樣是約人吃飯,你的下屬約你需要看你有沒有時間,你的老闆約你你總會有時間,你的好兄弟約你擠也要擠出時間,這就是層次的不同。


人是分層次的,許多人再也做不成朋友了

許多人再也不能做朋友了,因為隨著時間流逝我們許多人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了。為什麼帝王都是“孤家寡人”,因為他面前只有“人臣”沒有平等相待的朋友。許攸真的相信曹操把自己當成朋友,不以名爵相上下,結果他就被殺了。千百年來也只有一個嚴子陵,這才被萬古稱頌。朱元璋請劉基等“浙東四先生”出山輔佐自己時說“我為天下屈四先生”,劉基等人頭腦發熱真的以為朱元璋尊重自己,哪知道朱元璋稱帝后劉基等人就被貶斥,甚至劉基這樣的“張良之才”只是區區一個伯爵,還被勒令“退休”甚至毒死。

當你的好朋友成了“老闆”或者“領導”,你更要注意與他之間的距離。你需要恪守本分,知道自己只是“故友”,必要時可以出差幫“老闆”或者“領導”樹立一個“不忘故交”的光輝形象,但切記這只是“友情出演”。當年蔣介石到了上海,他的師父“青幫”大佬黃金榮立即把“門生帖子”退還給蔣介石,不敢以蔣總司令的師父自居,這就是“懂人情世故”,也是“懂政治”。


人是分層次的,許多人再也做不成朋友了

要生活舒坦,還是找一些與自己層次差不多的人交往。當然,你可以很努力讓自己有底氣與更高層次的人交往,不僅花十年努力能夠與中等層次的人坐在一起喝咖啡,還能再花十年與更高層次的人一起喝咖啡。記得我大學寢室一位同學入學時是普通考生裡面分數最低的,但畢業時卻是我們寢室發展最好的,這幾年甚至在中國政法大學每年出一本書,博士、教授都不缺。我取笑說要與你繼續做朋友,我需要堅持讀書堅持寫作,否則我們見面都沒有共同話題了。

記得2007年我改行做律師前閱讀《明朝那些事兒》時,看到封底上是金牙大狀首席律師王思魯律師寫的推文。10年後我就與王思魯律師成了朋友,甚至預約他給我即將出版的《三十而律》寫推文。記得2016年王思魯律師拿曹春風等小城市執業卻影響全國的律師作為範例,告訴我們小城市律師走專業化道路也可以有所作為,3年後王思魯律師就拿我舉例說小城市的律師通過網絡凸出自己的業務強項,也可以象大城市律師一樣面向全國。

2008年我做律師時閱讀的是湖北老鄉張明楷“太黃太厚”的《刑法學》,相信不出幾年我應該寫完一本書讓張教授覺得值得幫我寫推文甚至做序。

人是分層次的,許多人再也做不成朋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