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弗洛姆


《爱的艺术》弗洛姆

读完这本书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首先爱,它是一门艺术,我们想要得到爱,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去爱,培养爱的能力。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大家感受到这其中的不一样吗?

这本书让我很有触动,让我对“足够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才能被爱”从模模糊糊地接受,到更深一层次的明白与理解。那我们接下来聊聊什么是爱自己,即自爱。首先“自恋”与“自爱”是不一样的。自恋更倾向与自利,他们关注的只有与自身有利的事情和侵犯到自身的恐惧和不安。

他们表现得很爱自己,不让自己吃亏,但这实际上却让他们更加孤单,更加无缘被爱。而

“忘我”与“自爱”也是不一样的,忘我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自私自利。他们无欲无求,一味地给爱,泼洒爱却不会接受爱从而让自己高尚化神圣化,可是一旦这样的忘我成就不被肯定时他们会变得非常脆弱不堪。所以自爱到底是怎样的呢?

自爱与爱别人无法分开,我们付出爱我们得到爱,这是一个能量流动交互的过程。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那么爱的对象呢?爱的对象并不仅限于你的伴侣,你的对象。你爱你的邻舍,你爱这个世界,你爱自己。仅仅只爱你的伴侣,它很可能是一种共生的爱,一种自私的爱,为了满足占有感,安全感。到头来还是会产生更大的孤独感和无力感。它是与酗酒,吸毒相比更为温和的方式来让你去纵欲去逃避,而本质上都是一样,麻痹自己获得短暂的快感。那么我又要说了,这是不是爱伴侣和爱其他人都一样呢?不是的,爱的形式上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不同的爱,

亲爱,情爱,性爱,友爱,博爱等等,并用与之对应的方式去表达爱,付出爱。

接着说说我的行动启发,学习自爱,让自己爱生活爱世界充满爱的能力,创造性地发展更多的爱。而不是消极悲观厌世的堕落状态。具体行为有让自己生活变得更加自律。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比如专注地看书,专注地做作业,专注地欣赏一幅画或者专注地散步。尽量减少一些没限制的漫无目的的活动,比如闲聊,尬聊。

最后有一个困惑想问问大家。在培养自爱能力中,我们是需要远离一些悲观厌世消极堕落的人的,因为在你没有足够大的自爱力量下,你很容易会被负能量代跑。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不建议大家妄自去“治疗”一个抑郁症患者而是让专业人士去处理。那么,自爱力量达到什么程度我才好去接触那些人呢?这有没有一个标准?倘若一直以自爱力量不够为由,从而只去爱比较容易的爱阳光的爱,那博爱从何而来?那些悲观消极的人由谁去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