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學",老師的言外之意你真的聽懂了麼?

著名學者雪萊曾說:如果你過分珍愛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點損傷,那麼你將失去兩隻翅膀,永遠不再能夠凌空飛翔。

小的時候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當然是開家長會啦。當父母來到來到教室,坐在我們身邊的時候,那種"如臨大敵"的壓迫感,讓我們冷汗直流。

原本以為老師會在父母面前毫不留情地揭露我學習上的"罪狀",然後點燃父母心中的怒火,回到家中成為父母"混合雙打"的目標,第二天化身成為"青面獸楊志"。

但老師並沒有說太多批評的話語,而是和父母說了一句:"你家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學。"

父母聽到這句話,也沒有表現出憤怒,而是微笑著說:"孩子就是太調皮了,老師您多費心"。

等到我們成為父母之後,才發現這句話是老師開家長會的"官方用語"。很少家長聽完這話之後,都覺得孩子不笨,就是不認真學習,下次認真點就可以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很多孩子長大後才後悔莫及,因為這句話,孩子變得碌碌無為,高不成低不就。原本以為自己真的很聰明,不需要努力,最好才發現那是老師在說好話。

很多家長聽完這話之後,都會覺得運來孩子成績好,並不是因為沒有努力,而是孩子做事不認真。在學習上也就不需要督促孩子,口頭批評幾句就行。

但是家長和孩子每天都生活在這句"謊言之中",孩子也以為自己是學習的料,只要稍微認真點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刻苦學習,但最終,他們的前途說明了一切。

那麼,為什麼家長和老師喜歡給孩子和孩子說這句話呢?

這句話看起來就像是善意而又罪惡的謊言。

有位老師無奈地說道:"之所以說這句話,主要是為了安慰家長,誇孩子遺傳好、聰明,實則充滿了無奈。

如果老師說孩子太笨、學習太差,家長聽了也不會高興,反而會指責老師的不是。

很多家長在說這話時,內心情緒也很負責,有期待,有無奈,有自我安慰,甚至還帶有自豪和驕傲。

他們的言外之意是:我孩子其實很聰明,就是貪玩,只要孩子再認真一點,都比你們的孩子強。

家長肯定就疑惑了,孩子為什麼不認真學習呢?

1、孩子對學習有抗拒心理

研究表明,在小升初後,60%的孩子成績會有大幅度的降低。這些孩子原本成績都很優秀,他們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成績落差呢?

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他們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正確地疏導自己,在長時間的學習壓力下,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和抗拒。

孩子對學習產生抵抗情緒,就會喪失學習的自主積極性,在不同年級時都會表現出抗拒。

家長在發現孩子對學習有牴觸心理時,要正確地引導孩子,不要對孩子反覆施壓,要理解孩子,幫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孩子專注力不強

專注力的差的孩子,在學習和做作業的時候,都無法全身心投入,很容易被外界的一些因素打擾。然後就會放下學習,去做其他的事情,像是看電視、玩手機、玩玩具等等。

上課的時候,孩子的專注力不強,也會經常走神,和同學閒聊,或是做其他的事情,也就很難吸取書本上的知識。

家長要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呢?

1. 別讓孩子喪失成就感

很多成績差的孩子,是陷入了喪失成就感的惡性循環。因為成績差,所以沒有成就感。

孩子缺乏了成就感,也就不願意學習,他們不相信自己能成功。

家長要時刻鼓勵孩子,培養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讓孩子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

2. 有針對性的練習

如果孩子看不到學習的效果,也就不願意努力學習。

很多孩子每天學習都很勤奮,但是成績始終沒有提高,孩子很容易喪失學習的興趣,也就不會繼續堅持。

比如,孩子的作文寫得很差,有時即便每天都寫好幾篇作文,可能也不會人提高文筆。

家長要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練習,讓孩子找到提高學習的有效方法。

3. 鼓勵孩子渡過難關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低谷期,像是成績不理想,學習沒有狀態,孩子很容易自暴自棄。

家長也不要指責訓斥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更自卑。家長要時刻鼓勵孩子,給孩子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勇氣。

4.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家長要培養孩子喜歡讀書的好習慣,這樣可以讓孩子的心情更加平穩,專注力也更強。

而且孩子在讀書的時候,也會對書本上的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學習也就會更加主動積極,不需要父母操心。

聰明的頭腦固然重要,但勤奮努力更是不可或缺。孩子只有經歷了風雨和拼搏,才能夠看到美麗的彩虹!

小編去年在火車上看到別的父母教育孩子看繪本,孩子對圖畫天生感興趣,家長在教育孩子書上內容,父母問孩子要做一個什麼的人,孩子立刻回答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未來決定孩子的不只是學習成績,要想孩子“贏在未來”,父母要重視孩子性格的培養。並且要能夠在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