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历了太多,接下来的复苏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被按下“暂停键”两月有余的武汉,复苏的气息日益强烈,解封不等于解除防控,还有人在继续坚守在一线岗位上,“00后”女护士坚守ICU病房80天。

在武汉市肺科医院ICU病房,谁曾想到一位刚满20岁的女护士刘鸣,参加抗疫已有80天了。

在疫情开始时,她才工作半年,第一次穿上全套防护装备时,她感觉很闷,不舒服,担心是否还能护理好病人?既害怕又有压力。

武汉经历了太多,接下来的复苏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刘鸣和同事在ICU内护理上了ECMO的患者 孙笑天摄

而如今,她与同事配合给身上插满管的患者翻俯卧位,为患者清理创口,监测ECMO、CRRT等生命支持仪器,做护理记录……沉稳、专注,像是久经战场。

武汉经历了太多,接下来的复苏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刘鸣在记录一名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 孙笑天摄

她在奋战中默默度过了自己20岁的生日。

她也想回家见见爸爸妈妈,抱抱妹妹。

但她依然坚守在疫情战况最激烈的阵地,抗争到底。

谁也没有想到,刚入职场就遇到这么大的事情。但无论是年纪轻轻的刘鸣,还是所有的医护工作者们,她/他们都奋战在最前线,经历了恐惧,承担了压力,锻炼了自己,拯救了患者,都是最美的,又是最坚强的白衣天使。

汉口火车站的C位消毒“指挥官”

最近网络上有一段关于消杀视频走红,而站在C位,挥舞手臂的指挥员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武汉经历了太多,接下来的复苏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网友们纷纷留言“消毒都要这么帅的吗?”“前面带队的也带帅了吧!”“C位指挥的人好帅”……他就是山东蓝天救援队的队长王骁宙。

武汉经历了太多,接下来的复苏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大家要知道,这一路比划的手势可不是随便来的!消杀工作艰难,在语言无法沟通、视野能见度有限的情况下,队员们身背二氧化氯消毒液,手持双管脉冲弥雾机,该如何才能准确的按照指挥工作呢?

武汉经历了太多,接下来的复苏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队长王骁宙想到了用手势做指挥、传达指令。他借鉴了特种兵、直升机任务员的手势,与队员们一起商量,最后定出了一些手势,比如队列、队形、注意、方向、严格消杀、停止消毒、熄火等等。经过30多天工作中的磨合,大家才渐渐熟悉了这套手势。

而我们看到汉口火车站那么有次序的展开的消杀工作大片,也是他们这段时间的成果展示。7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蓝天救援队队员每天虽然是带着全面罩,但还是会吸入特别多的氯气,一个个嗓子都哑了。

武汉经历了太多,接下来的复苏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蓝天救援队队员们靠着自己专业的知识,以及多日来的经验积累,为武汉的复苏还原了一个个干净安全的出行场所。再过几天,他们就要从武汉撤离了,感谢他们为武汉做的一切,致敬!

用双手坚守的医废处理“幕后英雄们”

抗击疫情,我们不能够遗忘那一群群医废处理的幕后英雄们!疫情前,武汉市医疗废物产生量是每天44吨左右,随着武汉病例增加,最高峰时达到240多吨。医废处理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武汉经历了太多,接下来的复苏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医废工作者们便是除医护人员外,离病毒最近的人。如果没有他们,绝大多数的医院将会面临停转。

1月29日位于襄阳市的中油环保(全称为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动请战,截止当前,共93名工作人员奔赴武汉,承担起市内几乎所有医院、医疗机构的医废转运。

武汉经历了太多,接下来的复苏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疫情期间,工作量的暴涨,医废工作者们都在超负荷的工作。汗水湿透衣服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他们全靠自己的一双手搬搬抬抬,不停歇地收集所有急需处理的垃圾。

武汉经历了太多,接下来的复苏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他们只是武汉万千医废工作者中的一个缩影,选择医废,可能是出于使命与责任,也可能仅仅只是工作。为了肩上的责任,他们选择奔赴危险,为了保护家人,他们选择自我隔离,吃住在厂区。

武汉经历了太多,接下来的复苏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幸运的是直到现在,93位驰援武汉的同事没有一人出现异常反应。

他们知道自己将如何抉择,也明白,疾病不应该让人逃避,恰恰相反,它应该成为人类相互取暖的机会。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但此刻并不平凡,也因为他们的付出和保护,我们此刻才能更快去享受健康的生活。

武汉经历了太多,接下来的复苏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这场疫情,让我们看懂了人性!

武汉之所以是英雄之城,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无私奉献。医护工作者们无怨无悔的治疗病患;志愿者们坚守岗位维护社区安全与生活;普通民众自觉地居家隔离不给国家增负担;患者们听从治疗,满怀感恩......

武汉经历了太多,接下来的复苏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