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讲述战疫故事,六位基层一线人员客串新闻发布人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春 通讯员 董克

3月25日15时,南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疫情防控第二十二场专题新闻发布会。当天的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都是来自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群众,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战“疫”故事。南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专家组副组长、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党强,南阳市城管局环卫处干部张楠,南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黄瀛,南阳报业传媒集团记者柏伴雪,卧龙区武侯街道孔明社区党支部书记郭峰,志愿者孙甜。

南阳:讲述战疫故事,六位基层一线人员客串新闻发布人

发布会上,有记者向南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专家组副组长、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党强提问:“你好,中心医院作为全市定点救治医院,在疫情发生最严重期间,你作为呼吸内科主任医院业务骨干,你的压力大吗?你作为医疗救治组副组长,全程参与确诊病例的会诊和救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与病人面对面密切接触中,你是怎么样去避免我们的医护人员出现感染,把他们每个人平安地带回家里呢?”

南阳:讲述战疫故事,六位基层一线人员客串新闻发布人

党强回答,压力还是很大的,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救治方面的压力,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人类未知的新发疾病,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治疗方案等均不确定,我们在治疗中依据的诊疗方案也在不停的更新完善中,特别是我院作为重症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大量的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在我院治疗,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这对我们的诊治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家属多数处于隔离期,在电话沟通中,我们也体会到患者家属迫切想了解病情及期待亲人康复的心情,深知每个患者对其家庭的重要性,倾尽全力救治每名患者;第二个方的压力在于院感防控,我深知新冠病毒传染性和致病力,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必须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以避免医务人员感染。决不能让战友们倒下。

南阳:讲述战疫故事,六位基层一线人员客串新闻发布人

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医务人员感染。1、岗前培训,每一位进入一线的医务人员均通过了医院的院感知识培训及考核;2、严格执行隔离病房的各项制度,隔离病房分为三个区域,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均有相应的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感染,3、合理排班,分班轮换,避免医务人员长时间工作;4、在市指挥部协调下,医院联系9家宾馆作为一线医务人员休息场所,同时严格纪律,单人单间,避免聚集。

发布会上,有记者向志愿者孙甜提问:“在此次抗击疫情战斗中,作为一名志愿者,努力去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请谈下你参加志愿者的初衷是什么,此次志愿活动,对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孙甜回答,我是邓州团市委招募的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也是邓州编外雷锋团的成员。邓州是中国第一雷锋城,我深受雷锋精神的熏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始至终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和自我价值的升华!我记得一名被帮助过的贫困户说的话:“疫情这么严重,还挂念着我。我一定好好干活儿,今年必须脱贫!”那一刻,我意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所在。当亲眼目睹了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的“逆行”守护和默默付出时,觉得他们才是最伟大的。

经过这次战“疫”,看到那些被自己帮助过的人,听着那些感谢话语和流露出的感激目光,深深的烙在了心里,更加坚定了我做志愿服务的信心!

发布会上,有记者向南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黄瀛提问:“在此次抗疫阻击战中,所有重要卡点和场所都能看到你们战斗的身影,你作为一名女性,与男性一样一直坚守在疫情一线,克服着种种困难,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坚守下去?现在你仍然在一线坚守着,你现在最想对家人说的是什么?”

黄瀛回答,首先,我想说是警察也是血肉之躯,有喜怒哀乐愁,作为女同志更会流泪、想家。但是人民警察的职责,让我在疫情面前不能退却。群众的满意和肯定是我们能够舍弃家人,毅然逆行、无悔付出的不竭动力。

如今我和我的战友们,已经连续在防控一线坚守了60余天,作为一名妻子、一名母亲,此刻,我特别想念我的爱人、我的孩子,我是多么的想和你们在一起啊,但是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想告诉和我一样坚守岗位我的爱人,我将和你继续履行警察职责,疫情不解除,决不言成功。我想对我的孩子说,原谅妈妈此时不能陪伴你的身边,待到战疫胜利时,妈妈再好好陪伴你。我相信,我们全家相聚的那一刻不会远啦。

发布会上,有记者向南阳市城管局环卫处干部张楠提问:“这次疫情对城市环卫工作是一次重大考验,请介绍下,作为环卫处管理科负责人在作好疫情防护和协调处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最大的困难什么?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张楠回答,最大的困难是防疫物资紧缺,中心城区647公厕、64座生活垃圾中转站、8000多个果皮箱、1000多辆垃圾收运车辆,每天需要多频次地灭菌消毒,需要的消毒剂远远超出日常库存数量。5000多名环卫作业人员时时处处与生活垃圾、粪便等城市废弃物接触,口罩严重不足,存在安全隐患;一线作业人员较平时相对减少,在做好常态长效管理的同时,消毒作业量增加,工作显得更加琐碎繁重;一线环卫工人普遍年龄较大,抵抗力差,属易受感人群,且日常习惯,麻痹大意不注重个人防护,管理压力大增。

应对措施:积极协调,通过省住建厅、省环卫协会等,尽量拓宽采购渠道;主动对接市总工会,市红十字会等,接受多方捐赠;对系统内现有物资登记造册,科学分配,倾斜一线;加强防疫基本知识宣传普及,加大机械作业频次,减少人力劳动强度;严格防疫操作程序、标准,更加谨慎、更加严密地开展各项生产作业,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发布会上,有记者向卧龙区武侯街道孔明社区党支部书记郭峰提问:“作为城市社区工作者,双腿行动不便,你在此次战“疫”斗争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和困难是什么?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

郭峰回答,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对辖区内住户个人信息的精准排查和居家隔离人员、社区人员生活物资调配。要说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心理上的恐慌和对个人身体方面的顾虑。疫情发生时,按照上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我们对所管理社区的住户进行了信息排查,为他们配送生活物品,并对区域环境进行消杀。在当时做这些工作要冒着极大的被感染风险,让谁去做这些工作都是一个大挑战。在起初的入户排查中,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当我拄着双拐冲上去时,所有的问题就简单了,干就完了,没有那么复杂。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做社区环境消杀的时候,穿着雨衣,带着口罩,拄着双拐,强忍股骨头坏死带来的剧痛,背上的喷雾消杀设备里灌满了药,压迫着我的双腿,我就是在一步一步的往前挪啊。正因为我的身先士卒,社区各卡点党员干部、志愿者主动服务群众意识不断提升,“四包一”,“五户联保”政策得到落实,群众生活服务保障等困难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了,疫情防住了,服务跟上了,群众满意了,我的心也就踏实了。

发布会上,有记者南阳报业传媒集团记者柏伴雪提问:“向这次疫情对我们媒体人来说,也是一次大考,疫情发生时正是春节假期,但是全市媒体人始终战斗在疫情一线,为公众传递着党和政府声音,作为一名记者,在你做过的宣传报道中,最能打动和对你触动最大的一次采访是什么? ”

柏伴雪回答,有幸作为记者的代表,来分享一些疫情期间的报道故事,我感到非常荣幸。其实,整个疫情期间,我们一直实行的24小时值班制,而激励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高负荷运转,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其实,正是心中那份炽热的新闻理想与情怀。因为社会需要我们,所以我们义不容辞地深入一线,用镜头和文字去记录,去呈现,去传递感动。其实,无数次,先感动了自己。记得在2月6日我们推出的现场云直播“记录!静默的力量”采访过程中,一位同事突然间就泪如雨下。疫情突袭,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昔日热闹的街头寂静得仿佛电影中的画面。我们走过医院、交通卡口、街道社区,看到的是默默奋战,用最质朴的坚守,为我们守卫家园的逆行者们,感受到的是民众在后方静静支持的无限期待,那刻的南阳熟悉又陌生,脆弱又坚强。当时,同事许久无语,止住泪水后说,无限感伤地说,我希望这座属于我们的城市赶快好起来!赶快好起来,这是她的希望,更是我们所有人的希望。而在采访中,我们清晰地看到,这份希望之光,是汇聚于无数份凡人微光。面对大考,这种披坚执锐、并肩作战、守望相助、与子同袍的精神,感人至深。那一刻,让我们感受到了南阳的“温度”,更感受到了南阳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