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弯腰侧身”者,实乃人生之大智

据说,但凡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第一堂课便是被要求通过一扇低而窄的小门,每个人不得不弯腰、侧身,否则便会遭遇碰壁。进出者几乎无一例外地感到顿悟,受益终身——人生路上,常有需要人们弯腰侧身才能通过的小门,“弯腰侧身”亦是处事一大智慧。


甘为“弯腰侧身”者,实乃人生之大智

于圣人而言,“弯腰侧身”是一种境界。身处乱世之时,许多人选择了老庄之道,隐退避世,不做出头之鸟;隐忍下气,独善其身。这种与世无争的境界,也许是一部分人的追寻,却不济于现世——倘若人人皆安于自己的“东篱南山”,世界何以进而发展?

因此,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适时“弯腰侧身”是一种暂且的退让,以期一种新的机遇。

韩信接受胯下之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不启示着人们,人生有顺水行舟亦有风口浪尖,选择在适当的情况下低头,绝非胆怯与懦弱,而是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和积蓄的力量以来日厚积薄发、重振旗鼓,在通过这扇屈辱的小门后以更加荣耀的身姿大步流星、昂首挺立。所以才有了后来韩大将军的英武,有了越王奋起一搏大捷而归。而莽然如项王,历经碰壁后拒绝走向回头之路,虽保全破釜沉舟的意志,却终因不愿弯腰而失去“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机遇,令人扼腕。古今的兴衰变迁,确是值得后来的我们以之为鉴,有所教训。作为迅速发展、激烈竞争社会下的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大多便是要“争第一”,要“勇往直前”,摒弃了“弯腰侧身”的等待和退让,其结果往往是在碰壁后落入失意迷惘。


甘为“弯腰侧身”者,实乃人生之大智

然而很多时候,急功近利的现代人将“弯腰侧身”视作了一种制胜的手段、一种博弈。我甚至听闻了以寿命博弈,“比谁先死”一类的竞争手段。但我想,甘为“弯腰侧身”者,更应当是一种谦卑谨慎的心态。

“流水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纵观古今中外明君,其共同点是甘愿为人之下,虚心听取民众的意见。而那些一意孤行的独裁者,常以丧失民心、亡国之悲为代价。如今社会上人与人的交往,亦应将“弯腰侧身”之虚心态度秉承于心,乐于接受他人想法,改进自我的不足,培养集体的意识。而面对求学之时,“弯腰侧身”的心态又激励着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唯有一直保持谨慎的求学精神,方能“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开阔眼界,丰富人生的阅历。


甘为“弯腰侧身”者,实乃人生之大智

“弯腰侧身”,乍听来是屈辱,不为世人所崇,却不失为一种正确的处世之道。有人奉其为人生一大“无我之境”,有人将其视作通往成功的必要途径,而更多时候,它又是贯彻人们一生的宝贵心态……甘为“弯腰侧身”者,实乃人生之大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