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秦王府名臣猛将很多,请问李建成李元吉手下有哪些厉害的人物,结局如何?

柯柯一梦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一个朝代之一莫过于是唐朝,当然唐朝的繁荣最得益于一个人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说起李世民我想大家也都是非常的了解,单论做皇帝这方面李世民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但是这个皇帝的宝座却来的有些不光彩。

玄武门之变

唐朝的江山多半是出自李世民之手,我想大家应该也知道,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打下了唐朝的半壁江山,也是深得民心,可是奈何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让李世民无缘皇位。可是李世民最终当上了皇帝,而且他采用一个强行的方式就是玄武门兵变,李世民当初打仗之时手下的能人强将众多,许多人为他出谋划策,可是李建成堂堂太子手下就没有猛将吗?

罗艺

李建成帐下的罗艺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他武艺高强,能力出众,他乃是唐朝得一员猛将,但是因为过于勇猛所以受到了李建成得拉拢,成为了太子身边的人。罗艺威名远扬让北夷人望而生畏,所以当时李渊也让他前去镇守边疆,所以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之时并不能在李建成的身边保护他,后来李世民成功登上皇位之后,他知道李世民是不会放过自己的,所以他起兵造反,结果兵败而亡。

冯立

冯立是李建成手下极为器重的一名文武双全的大将,李建成是非常的欣赏他的才能的,当时在玄武门兵变的时候,冯立也是带着军队前去保护李建成,可是城门已经被关闭,而冯立只能攻城而进,他杀了当时守门的两员大将,直到尉迟恭带着太子的人头来到他的面前,他丧失了斗志前去深山老林中躲起来,后来李世民赦免他的罪责,并且还封了他官职。

薛万彻

薛万彻和兄长薛万均原本乃是隋朝的大将,隋朝被破之后他们投靠了李渊,在唐朝建国之期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他们同罗艺一起成为了太子的心腹,玄武门之变时薛万彻带领士兵去攻打秦王府,大势已去之后的,薛万彻归隐山林,后来李世民安抚他,劝他出山并加以重用。

李建成并不是手下没有能人强将,而是李建成对自己过于自信,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人皆可为舜禹


李世民麾下能人异士很多,但李建成、李元吉手下的厉害人物也不少,其中最忠诚能干的有四个人,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魏征

曾经是李建成最忠实的拥护者,李建成身边的第一谋士,曾经数次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暗中干掉李世民,可是均未能得手,玄武门之变之后,本以为自己必死,却不料李世民爱惜他的才能与气节,赦免了他,并启用他做詹事主簿。

李世民登基后,任命魏征做了尚书右丞,经常召见他询问国事,魏征从来都是直言不讳,前后直言上谏两百多件事,李世民几乎全部都采纳。

魏征直言敢谏且理直气壮,而李世民也可算帝王中最大度和最包容的,因此造就了一代明君贤臣的千古佳话,让后人津津乐道。

贞观17年(643年),魏征病逝,李世民很伤心,为此五天没有上朝,并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

王珪

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属下之一,也是忠于太子之人,先后任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等职,是李建成最信任的人之一。

公元624年,李世民与李建成矛盾加剧,发生了庆州杨文干兵变,李渊为平衡各方势力,将王珪当做了牺牲品,理由是王珪未能劝导太子,让兄弟失和,将他流放到今天的四川西昌。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久后登基为帝,并将王珪召回长安,任其为谏议大夫,专门给朝廷和皇帝挑刺儿,王珪对李世民说,只要皇上您广开言路,听取意见,我一定会竭尽全力。

王鲑也是一位直言敢谏的名臣,先后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侍中、同州刺史、礼部尚书等职,并被封为永宁郡公。

公元639年,王珪病逝,被后人誉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

薛万彻

本来是隋朝大将,降唐后随罗艺转战四方,被罗艺举荐进入太子府,成为李建成心腹爱将。

玄武门之变时,薛万彻得知李建成被困玄武门,随即率兵攻打玄武门,但久攻不下,薛万彻转而想攻击秦王府,但这时尉迟恭手持李建成,李元吉首级前来,薛万彻一见,知大势已去,带领少数人逃入终南山中。

李世民很赏识薛万彻的武勇,数次派人劝说他复出,并承诺对往事既往不究,在平定突厥、薛延陀、出征高句丽中都立下大功,后来因参与谋立李元景为帝这件事,被长孙无忌杀死。

冯立

一位能争惯战的猛将,武艺高强,深受李建成的倚重,担任东宫翎卫车骑将军。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建成被杀,东宫辖下军事上逃离,唯有冯立说:”太子生前对我们有恩,死了我们都逃跑,这样子做,我不屑也,于是率领他的部队攻打玄武门,杀死了玄武门守将,随后弃械投降。李世民说:杀我的将士,还敢来投降。冯立说我不过报太子之恩,对付你是我的职责,李世民觉得他说的不错,就赦免了他,经过这件事,他说我一定以死相报(李世民)。

冯立生活节俭,为官清正廉明,后来死于广州都督任上。


塞科说历史


提起李世民身边的文臣武将,想必大家都知道凌渊阁二十四功臣。但你知道李建成身边都有哪些猛将文臣吗?

小时候看电视剧《隋唐英雄传》,剧中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给人的感觉,就是嫉贤妒能没啥本事。

但是真实历史上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真的犹如影视剧和某些书中的那般,没有什么本事身边尽是庸碌之人吗?

然而并不是李建成随李渊太原起兵,对内稳定朝局对外抵御突厥平定刘黑闼,而李元吉也不是什么酒囊饭袋,而是武功高强的猛将。

可惜李建成和李元吉却还是败给了李世民,因为他们不够心狠也不够警惕。到头来亲人被杀,文臣武将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

那么李建成身边有哪些文臣武将呢,他们在李建成被杀后命运又是如何?

李建成手下三大文臣


魏征历史上有名的文臣以直言进谏闻名,唐太宗的重要臣子。他的一生经历了多位主公,最终遇到了李世民成就了人间佳话。

魏征先是瓦岗寨李密的手下,后来李密败给了王世充。魏征便投靠了窦建德,遗憾的是不久后窦建德败给了李唐。

魏征也随即进入了唐王朝,成了太子李建成的心腹之一。作为李建成的手下魏征尽心尽力,感受到李世民对太子的威胁后,他极力劝谏李建成要么把李世民除掉,要么把李世民调离京城。

奈何李建成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终落了个玄武门外被射死的下场。李建成死后魏征的被李世民重用,最终成了凌渊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王珪李建成太子府里的第一谋臣,隋文帝是担任太常治礼郎,后来受叔父王頍造反牵连,王珪弃官跑到终南山隐居。

后来隋炀帝继位天下大乱,李渊占据长安建立唐王朝,王珪出山被李渊任命为太子中舍人。

负责辅佐李建成后因李建成手下谋反,被李渊降罪流放。李世民登基后和魏征转投李世民,最终成为大唐初年的著名宰相之一!

裴矩本来也是太子李建成手下的谋臣,李建成死后归附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出任宰相,用离间计分裂了大唐王朝的劲敌突厥。

五大猛将:罗艺、韦挺、薜万彻、李瑗、冯立


韦挺李建成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李建成帐下猛将之一。

和王珪同被流放后王珪投靠李世民后,被举荐回朝后负责李世民讨伐辽东时的后勤供应,因后勤差事办得不好被李世民下令流放病死途中。

冯立李建成帐下文武兼备的武将,在玄武门兵变中得知太子被遇袭,领兵救驾不少人看到太子首级后纷纷溃逃。

而冯立为报太子知遇之恩,任然率兵攻打玄武门杀了李世民手下大将。李世民为了安抚仁心对兵败后的冯立既往不咎,最终病死在广州都督任上。

罗艺大唐猛将受李建成拉拢成为其心腹,曾毒打到李世民心腹被李世民嫉恨。被李渊派往边关防守,李建成被杀时罗艺正在泾州镇守,后因惧怕李世民报复起兵被杀。

除此之外李瑗和李建成是堂兄弟关系,从小便和李建成交好后来更是李建成的左膀右臂。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朝廷命李瑗回到朝廷最终惧怕被报复李瑗,怂恿人造反被杀。

薛万彻和兄长薛万均,本为隋将后转头李唐,跟随罗成破刘黑闼战窦建德。后和罗艺归附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时领兵攻打秦王府。后见大势已去带着十几骑逃往终南山,后被李世民派人全返认错后得到李世民重用。

李建成身边的能臣猛将不少,只因太过犹豫错失良机,最终落了个兵败被杀的下场!


阙鱼肥


我来回答。

李建成作为大唐储君,他的嫡系力量和人脉资源无疑是超级强大的,文臣武将不计其数,本来收拾李世民毫无压力,只可惜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那么追随他的兄弟们都是什么下场呢?小编随机抽取八个人代表一下。

魏征。魏征是李建成身边第一谋臣,多次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奈何李建成下不了手或者下手没成功,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问,你为啥离间我们兄弟感情,魏征说太子早听我的话何至于落到如此悲惨下场。李世民为了拉拢太子旧部,让魏征安抚李建成在河北的武装力量,就没杀他。魏征日后转投明主,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共同开创了贞观盛世,打造了君明臣贤的千古佳话。

王珪。王珪是李建成太子府的秘书长,府中号令全出自他手,深得李建成信任。李建成死后,王珪和魏征一样转投明主,当过宰相,给魏王李泰当过老师,李世民还把女儿嫁给他儿子,为人嫉恶如仇,和魏征一样以忠直著称。如果说什么领导用什么下属的话,李建成重用王珪和魏征,可以反推李建成的确是当皇帝的合适人选,是个能够举贤任能的人。

罗艺。罗艺是李建成讨灭刘黑闼后在河北培植的军事力量,立场相当明确,李世民派亲信拉拢他,被他找茬一顿暴揍。李世民当了皇帝,罗艺故意放水让突厥人直抵长安城下,害的李世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帮神请走。突厥刚撤走,罗艺就造反了,李世民派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前去平叛,罗艺被部下杀死。罗艺想借突厥人的手干掉李世民为李建成报仇,可惜没成功。

李瑗。李瑗和李建成是堂兄弟,两人关系特别好。李建成图谋杀死李世民时曾找他帮过忙。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召他入京师,他以为事情败露了,于是和同事兼亲家王君廓商量造反,被王君廓勒死传首京师。朝廷下令将他废为庶人,绝其宗室属籍,他的大小老婆也被李世民收了。

韦挺。李建成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负责太子府的安全保卫工作,李建成对他相当好,别人都比不上。因杨文干事件给李建成顶缸被贬放,玄武门之变时不在长安城。李世民把他召回来结为儿女亲家,历任尚书右丞、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御史大夫等职。李世民征伐辽东,他搞后勤不得力,以延误军机罪被流放,病死。如果玄武门之变时他就在京师,也像李元吉一样劝李建成小心点,可能李建成就会听了吧。

薛万彻。薛万彻和罗艺是朋友,罗艺向李建成举荐了他,成为李建成心腹。玄武门之变当天,薛万彻听说李建成有难,带领两千人猛攻玄武门,还想攻打秦王府,后跑到终南山避祸。出来自首,李世民说,此皆忠于所事,义士也。对其既往不咎。后来屡立战功,与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高句丽都干过仗。李治即位后牵连房遗爱谋反案,被长孙无忌诛杀。

冯立,有武艺,略涉书记,李建成托以心膂。李建成死后,身边人作鸟兽散。冯立说,活着受人恩惠,死了撒丫子跑路,这么做真的好吗。于是带兵猛攻玄武门,杀了玄武门守将敬君弘。跟人说,我这也算报答太子了。投案自首,李世民说,你离间我们兄弟感情,杀伤我的将士,还敢回来。冯立说,太子对我有恩,帮他对付你是我的职责所在。李世民把他放了,他说,我一定以死相报太子(此处指李世民)。冯立生性节俭,为官清廉,死在广州都督任上。

裴矩。裴矩是李建成太子府管家,太子府内外事务和赏罚黜陟全由他做主。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死后,太子府和齐王府两千多人聚集在太子府负隅顽抗,李世民命裴矩前往劝谕,东宫兵马纷纷逃散。贞观元年病死。裴矩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先后效力于隋文帝、隋炀帝、宇文化及、窦建德等人,始终受到尊重。可见他对李建成也不会忠心到哪儿去。


唐风宋月


魏征,是李建成当下最有名的谋臣。他最后的下场是归降了秦王李世民,成为了大唐贞观年间的一代名相。

马三宝,是李建成手底下除了魏征之外又一重要的谋臣。他最后的下场也是归降了秦王李世民,成为了大唐贞观年间的一代名相。

王珪,是李建成手下除了魏征马三宝之后的又一重要谋臣。玄武门事变以后,他归降了秦王李世民。成为了大唐贞观年间的一代名相。

从这一点我们来看,其实李建成网罗人才的手段和能力一点也不比李世民差。李世民手下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而李建成手下有魏征,马三宝,王圭。

但是李建成之所以会输给李世民,是因为他不够狠心,如果他找一些听从了魏征的建议,杀掉李世民,那么也许历史将会改写。

但是很遗憾。历史给了李建成手下表现的机会,却没有给李建成表现的机会。



旧事旧人历史说


一大唐太子李建成殒命玄武门后他麾下除骁勇善战的武将薛万彻归降怕结局悲惨外,其余三位谋臣魏征、王跬、马三宝归降唐太宗后都成了名扬天下显赫当朝富贵一生的代名臣,薛万彻为唐太宗征战沙场屡破强敌威震西域战功卓著,娶了公主成了驸马皇亲,尊贵显赫一时。可惜在唐高宗即位后,就卷入高阳公主谋反案被权臣国戚长孙无忌诬为谋反同党,落得含冤被杀、饮恨而死的凄惨结局。


小龙女5505


俗话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玄武门政变中,李世民与兄弟李建成、李元吉火并,李建成、李元吉被杀。那么,李建成与李元吉那些忠实的部下,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魏征剧照)

一、魏征。

魏征的情况我们都熟悉,那时候魏征是李建成的太子洗马,首席谋士。他早就看见李世民的军功对李建成构成了威胁,因此,多次劝说李建成把兵权抓在手里,去建功立业。

李建成也很听魏征的劝说,最终率军擒拿并斩杀刘黑闼,平定山东。

玄武门政变发生后,李世民让人把魏征带去见他,并责备他说,你为啥要离间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魏征也不畏惧,说,太子要是早点听了我的建议,就没有今天的祸事了。

魏征虽然说话这么直截了当,不过李世民并没有为难她,还让他担任詹事主簿。

后来,魏征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他敢于犯上直谏,而李世民也善于纳谏,君臣之间,演绎了一段千古佳话。魏征最终被封为郑国公,谥号“文贞”,并且还被列入凌烟阁中。这样的结局,确实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韦挺剧照)

二、王珪、韦挺。

王珪是李建成的太子中允,也是李建成的心腹。他一直跟随在李建成身边,深受李建成的器重。韦挺则担任太子左卫率,是负责宿卫东宫的,他和王珪构成李建成的一文一武。

不过,后来由于发生了杨文干兵变,李渊非常生气,认为是李建成身边的东宫官员们不作为,因此王珪、韦挺都受到了处罚,被流放到巂州。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杨文干兵变。杨文干本来是李建成的身边侍卫,后来被外放到庆州担任都督。那时候,李建成迫于李世民的压力,暗中吩咐杨文干招募勇士,并且让人把甲胄送到庆州。谁知道这件事遭人告发。杨文干吓坏了,举兵造反。李渊非常生气,派人率兵平定杨文干之乱。后来甚至直接派李世民带兵平乱。平定叛乱以后,李渊认为,这是李建成身边的大臣不作为。把王珪、韦挺都给予流放。

李渊为了求得平衡,各打五十大板,把李世民身边的杜淹也一并流放到巂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珪、韦挺因祸得福。李世民上台以后,立刻把他们召回来。王珪最后官职升到了宰相,李世民还很信任地让他担任自己很喜爱的一个儿子魏王李泰的老师,还把自己的第三女南平公主下嫁给王珪的儿子。可见,虽然王珪曾是李建成的心腹谋臣,李世民上台后,对他却是极为信任的。

李世民上台后,同样把韦挺召了回来,历任尚书左丞、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御史大夫等官职。李世民也让他去帮助魏王李泰。后来李泰犯错,李世民处罚了杜正伦,但反而没有处罚韦挺。韦挺最后得以善终。

(薛万彻剧照)

三、薛万彻、冯立、谢叔方。

薛万彻本来是李建成的心腹爱将,李建成把他送给李元吉,担任李元吉齐王府的副护军。冯立当时是李建成东宫的翊卫车骑将军,也很受李建成的爱戴,谢叔方则是齐王府左车骑将军。

玄武门事变发生后,三人组织了东宫及齐王府两千人马赶到玄武门相救。不过,当时玄武门守将张公谨早已被李世民买通,关闭了城门。因此三人虽然有两千人,却从玄武门那里攻不进去。不得已,三人调转马头,前往攻打秦王府。杀死了敬君弘、吕世衡等秦王府将领。这时候,尉迟敬德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化,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拿去给三人看。三人见大势已去,才分别逃走了。

薛万彻率领数十人逃到终南山,躲藏起来。后来李世民多次派人安抚他,称赞他是“义士”,把他召回,担任右领军将军。冯立则在玄武门政变发生后的第二天,就前去自首。李世民数落他一阵后,还是放过了他。谢叔方也是第二天就去自首,李世民赞扬了他,让他去地方上担任多任刺史,最终死在任上。

后来,冯立在突厥入侵中立下功劳,被李世民派去担任广州都督,后来也是死在任上。薛万彻则率领唐军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同时,他娶了李世民的妹妹丹阳公主,成了李世民妹夫。最终官拜右武卫大将军,封武安郡公。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些人都曾是李建成、李元吉的心腹,但最终李世民并没有为难他们,依然对他们非常重用,他们也因此得到善终。这也是因为李世民有宽阔胸怀和高远眼光的表现。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能成就“贞观之治”的历史伟业,为开掘大唐盛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张生全精彩历史


李世民手下众多文臣武将的印象源于他能成功取得皇位,如果最高职位仅是秦王,那么他的手下在历史上就会被写为新君的名臣。李建成的手下也如此。李建成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大唐的皇太子,在位时不用说自然是门庭若市,毕竟趋炎附势的人比坚守节操的人多,哪有富贵可期的储君不去巴结而去结纳一个王爷的。尘埃落定后,首当其冲的太子府中人死的死走的走降的降,剩下一些能够缩头的也归于新君麾下,自然很难看出当时李建成的手下是哪些人。


魏征是缩不了头的建成党,他原是隋官,归顺瓦岗李密,多次出谋划策,李密败后归唐,李建成赏识他,用为太子洗马,听从他的建议,带兵二征刘黑闼,得了部份山东豪杰的人心,在李世民锋芒渐露时,魏征屡劝李建成把李世民调动起来,安排到外藩就职,免致后患。(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李世民上位后,为收买原太子党人心,量材而用,任命他为尚书左丞。魏征多次犯颜直谏,李世民也能虚心接纳,君臣相得,虽有一些小不愉快,也算善始善终。贞观十七年魏征去世,李世民为他废朝五天。


提魏征就不能不提及王珪,王珪也是隋官,被汉王杨谅谋反案牵连归隐,李渊入长安时启用了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陷入太子秦王争储风波的杨文干兵变事,李渊以王珪未能劝导太子,使其兄弟失和,把他流放。李世民上位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王珪与魏征一同被召回朝中,出任谏议大夫。(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与魏征一同建言献策,曾任魏王李泰老师,贞观十三年病逝。还有一位隋朝大老裴矩,历仕北齐、北周、隋朝,曾参加隋灭陈之战,并率三千弱兵平定岭南,隋亡归唐,成为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虽是太子属下,怀疑此人脚踏两条船,玄武门之变后,受李世民之托前到东宫劝谕建成余部,让他们放下武器。李世民时官至民部尚书,一年后逝世。

李建成的麾下武将有薛万彻、冯立、丁节等,后世知名的是薛万彻,父亲是隋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与其兄薛万均分属太子秦王两派,玄武门之变时,薛万彻和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屈咥至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东宫、齐府精兵二千人赶来,猛攻玄武门不下,想转攻秦王府,见到建成元吉首级后,众人溃散,薛万彻逃入终南山,李世民多次派人抚慰宣召才重新入朝仕官,在抗击异族有出彩表现,击败突厥、征吐谷浑,大败薛延陀、从征高句丽等,李世民把妹妹丹阳公主嫁给他,发生了一件趣事“万彻蠢甚,公主羞,不与同席者数月”,经太宗开解才和好。高宗时陷入房遗爱案被处死。

以上是李建成身边的明显心腹,作为一国储君,受到在外各地手握重兵的大佬支持也是意料之中,比较显名的有幽州罗艺,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邢州都督任环等人。罗艺就是演义小说中罗成之父,他的归附李建成,倒可能与仇恨李世民在洺水之战中毁他精锐有关,李世民上位后,罗艺立即起兵反叛,被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出兵平定,兵败身死。


南方鹏


天天说这些有意思吗?本领强才是硬道理,有的人老是说李建成不比李世民差,说李世民毒,什么李建成要杀李世民下不了手,都是屁话,该谁当皇帝都要有命,看看谁当皇帝对国家有功,有没有能力当皇帝,李建成本来就斗不过李世民,优柔寡断,他能治理好大唐? 怎么不说曹丕比曹植差?难道曹操是傻逼吗?适者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