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管新規出爐,引導資金入市!


保險資管新規出爐,引導資金入市!


銀保監會今日公佈

《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

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保險資管新規出爐,引導資金入市!


銀保監會指出

《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

保險資管新規出爐,引導資金入市!

對於新規的出爐,保險資管機構“掌門人”坦言,近期因受全球疫情的影響,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等市場波動加劇,市場利率加速下行,給保險資金投資及保險資產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宏觀環境,新規的發佈,也正如“及時雨”為保險資管機構帶來了“新機”。


新規不僅豐富了保險資管產品的配置空間和投資渠道,還拓寬了銷售對象和銷售渠道、簡化了發行機制。


這一方面有利於引導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也促進長期資金精準對接實體經濟,助力國家戰略項目的發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保險資管新規出爐,引導資金入市!


對於保險資管機構而言,新規的影響深遠。


保險資管新規出爐,引導資金入市!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過去,保險資管產品主要面向大型機構提供服務,未來,這類產品不僅可以面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這類大型機構,還可以面向高淨值人群銷售,不僅在保險機構可以買到,還可以代銷,所有合格投資者又多了一個選項。


定位私募,保險資管產品走向前臺


2013年,原保監會放開保險資管公司發行一對一和一對多的資管產品,保險資管開始試水發行產品,到如今,保險資管產品數量已經達到上千只,2019年底規模將近3萬億,成為資管行業裡獨特的一支隊伍。


目前,保險機構發行的保險資管產品主要有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三類。


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主要投向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成為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對接實體經濟的重要工具;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主要投向股票、債券等公開市場品種。


根據銀保監會披露,截至2019年末,保險資管產品餘額2.76萬億元,其中債權投資計劃1.27萬億元、股權投資計劃0.12萬億元、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1.37萬億元。


儘管保險資管產品餘額已經接近3萬億,但各類保險資管產品缺少統一的制度安排,與其他金融機構資管業務的監管規則和標準也存在著差異。


比如,在合格投資者方面,私募可以面向自然人銷售,可以代銷,但保險資管產品在這方面的規定並不明確。


平安資管董事長萬放表示,新規提升了保險資管產品的標準化水平,加強了保險資管產品與業外同類產品載體的可比性,有助保險資管公司與其他資管機構公平競技。


為了對接資管新規,2019年11月22日,中國銀保監會就《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一位接受採訪大型保險資管機構人士表示,公司非常關注保險資管產品母辦法的特殊意義,他稱該母辦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首先,保險資管產品“1+3”規則體系的母辦法落地,是資管新規背景下的保險資金運用新一輪政策改革序幕正式揭開。其次,保險資管產品從原先較為封閉、主要To B銷售的屬性,正式轉變為To B+C的雙重屬性,正式晉升到大資管時代的金融產品序列。


部分險資最新動向已顯露


近期市場低迷下,“險資加速入市”的呼聲日益高漲。曾經其大手筆掃貨讓所有經歷過的投資者難以忘卻。實際上,手握雄厚資金的險資從未離開過,隨著年報的逐漸披露,部分險資的持倉最新動向已經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目前已經披露2019年年報的上市公司中,剔除平安銀行這類本身大股東就是保險公司外,險資已經出現在30家上市公司中,合計持股72.32億股,持倉總市值達1383.17億元,規模龐大。


首先從總體持倉市值來看,險資目前持有招商銀行最多,和諧健康保險和大家人壽保險兩家共持有市值達946.23億元,緊隨其後郵儲銀行、萬科A也被險資重倉持有在140億元以上,此外還有中興通訊、金科股份、馳宏鋅鍺、江淮汽車等備受險資青睞,總持有市值都超過5億元。


保險資管新規出爐,引導資金入市!


從增減持動向看,去年四季度險資佈局穩中有升,總體增持規模大於減持。


增持方面,Wind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險資新進場買入10只個股,另外還增持了9只個股。分別如下一覽:


保險資管新規出爐,引導資金入市!


而減持方面,去年四季度,險資減持較少。

Wind數據顯示,目前看,險資僅減持了3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國太平洋人壽減持了136.2萬股中國巨石,中國人壽和中國人壽集團合計減持了1024.74萬股滬電股份,以及信泰人壽減持了367.09萬股輝隆股份,總體減持市值在1000萬至3億之間,規模不大。


我國保險業資金近年來增速比資產管理業務總資產增速高。


為了提振市場信心,管理層頻繁釋放信號,引導、規範險資入市,發揮“壓艙石”作用。


在個股配置方面,險資偏好高股息、高淨資產收益率的藍籌股,更注重上市公司的盈利性和發展的長期性。險資入市,有助於中國股市慢牛運行,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