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類紀錄片色彩那麼鮮豔,是相機拍的還是後期調色調的?

關東書場


前期和後期的結合吧:

1.前期:打光很重要

拍照的時候用手電筒打個光,會讓食物更有光澤,細節更清晰,拍食物的特寫。

2.後期:調色

利用手機調色軟件(常用的有:VSCO, Mix, snapseed, 美圖秀秀)電腦調色(lightroom, photoshop)

調色思路是:(1)調整曝光:如果圖片光線不足,增加曝光,圖片過曝,減少曝光,靈活調整;(2)調整對比度,飽和度(一般是增加,會讓圖片更鮮豔)(3)色相調整:一般選擇暖色調

實在不會調,手機軟件裡有很多適合食物的預設,後期沒有固定的參數,調整到自己的喜歡的樣子就可以~

圖源:微博見水印





愛攝影的太陽


美食題材的照片都要後期調色

美食照片就是廣告宣傳片,為了勾起人們的食慾,必須從視覺上觸動你的味覺。

所以美食題材的照片有2個特點

1.飽和度高:高飽和的色彩非常吸引注意力,刺激人的視覺神經。

2.對比強烈:色彩對比和對比度都很強,多以紅色、橙紅色、橙黃色為主色,綠色為配色;

紅色火辣,刺激味蕾;橙色代表甜蜜;綠色代表清涼。

又辣又甜又清涼的強對比下,口水一咽:小二,來一份!

美食照片該如何去後期

知道了美食照片的特點是高飽和高對比的濃郁色調,有思路就很簡單了。

舉個例子:

下圖是一盤炒飯,色彩寡淡,對比太弱,別說食慾了,直接省了一頓飯的錢,看完什麼都不想吃了。


後期前先分析下盤中有幾種顏色,蛋黃是橙色加黃色,橙色為主;飯是黃色為主,少量橙色;還有綠色。

1.加橙色飽和度到最大

2.降橙色明度,蛋黃的橙黃層次就出來了

3.黃色飽和度開到最大

4.綠色飽和度開到最大

最後去霧操作,是不是更有食慾了呢?

再舉個例子:

下圖烤肉照片,分析下有2個問題導致食慾不強

1.霧氣太重,看不清肉的質感

2.色味太淡,視覺不夠刺激



後期處理:

1.去霧化,做質感:

打開潑辣修圖app

點去霧工具,把霧變簿點

點開色調工具,高光加藍變通透

再點質感工具,把清晰度拉高點,肉渣能看清了

最後再用對比工具、高光、陰影、黑白色階把肉的立體感加強。

2.上色處理,直到流口水為止:

記住美食題材的照片,色彩都要極度的濃郁。 打開HSL工具,把紅色和橙色飽和度拉度,明度拉底,濃郁感就出來了

如下效果圖,是不是有點收不住口水呢?



結束語

美食照片的後期處理,視覺衝擊力越大越好,對比越強越好,不要談什麼審美疲勞,目的就是在短暫的時間刺激消費,沒人會一直盯著照片看。


志勵好攝


無論是美食攝影還是其他攝影后期工作是必須的,就像人稍微化個妝整個人就會漂亮很多。美食攝影的構圖和光線是很重要的,色彩明亮和溫暖的對比會讓人對美食看起來更有食慾。拍攝時儘量選擇乾淨背景,儘量用自然光,儘量用三腳架。注意拍攝食材細節,注意構圖的各種角度。






桂林落霞


通過攝影師精湛的攝影技術拍攝一些需要的照片 吸引人的照片 給人舒服感分照片 然後經過後期的微微調色使其更吸引人更美觀


Allingoal


必須要有後期


老貓的攝影


後期調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