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割韭菜?“爆款”課程背後的水有多深?

你肯定聽過一句話:聽過很多道理,卻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但這一點都不妨礙,我們在互聯網時代換個方式“聽道理”。

這些方式大多是知識付費的產品,可能是聽書、聽名家觀點、聽各類課程等等。

數以百萬計的閱讀和聽課,緩解著很多人學習和賺錢的焦慮,雖然收效甚微。但在下次看見這些課程的時候,還是想要點擊購買。

你為這些打包整理過的知識付過費嗎?

這些知識付費的產品是怎麼引起關注的呢?下面分為三個層次,一起看看“爆款”課程背後的營銷邏輯。

知識付費=割韭菜?“爆款”課程背後的水有多深?

01.白拿白送,信任值30%

還記得你是在哪看見這些消息的嗎?

  • 可能是公域流量,也就是我們常用的APP,或是日常出行的宣傳廣告。比如說,抖音上刷到某個教你理財的視頻,地鐵站看到的英語學習廣告等。
  • 或者是私域流量,簡稱自己的社交圈子。比如說,你在朋友圈刷屏的海報,朋友轉發給你的文章,冒出來的推送文章等等。

最常見的兩種形式就是:海報和文章。

疫情之下,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通過多個平臺的直播,做了一次“危機下的企業自救計劃”的分享。

單個平臺就達到70萬次的播放。緊隨其後的就是其他講師從不同角度分析的直播。

知識付費=割韭菜?“爆款”課程背後的水有多深?

吳曉波疫情直播海報、聽課次數 ↑


在近期的朋友圈,你肯定看到過這樣的分享海報,掃碼免費聽直播。

根據講師對標的用戶群體的不同,就有了各個領域關於疫情的直播分析:分析消費行業現狀的、有如何做企業管理的、有普通人如何轉危為機的……

當然,這次疫情直播只是一波宣傳而已。各個平臺和機構也少不了年度直播、年終盤點,以及特定主題和熱點的直播分享。

9.9元聽直播,轉發朋友圈免費;前200名送10G資料整理;免費升級高質量人脈圈等福利,這樣的套路相信你也很熟悉,但卻是很多平臺屢試不爽的營銷手段。

不管聽沒聽,免費的不拿白不拿。不管資料有沒有用,就會演變成“碼了/收藏=學會了”。平臺利用白拿白送的心理,第一次觸達到目標的用戶。

除了一些名家的直播,確實刷新認知。其他小平臺的直播的內容大多都是“正確的廢話”,神不知鬼不覺地嵌入了知識付費產品的內容。

要講的沒講清楚,預知後事如何,點擊付費。

知識付費=割韭菜?“爆款”課程背後的水有多深?

某平臺直播海報截圖 ↑


▷反套路第一招:要知道,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標價0元的直播課真的是免費的嗎?並不是!錢,只是一個維度的價值。

除了錢之外,聽一場直播你還付出了個人的時間,同時還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你的每一次轉發其實都在平臺的規劃之內,通過第一層核心用戶,裂變輻射到多少新的用戶。這個中間,有一個轉化率的數據。而大平臺獲取一個新用戶的成本高達200元-500元不等

一次的免費或許還會產生虧欠的心理,讓你老是惦記著。好像下次看到宣傳資料視而不見,就是不仁不義的表現。在線下,就算你是熟客,經常被商家免單也會不好意思,更何況隔著互聯網呢。

在接收免費的同時,我們的心理賬戶還是悄悄增加了一筆負債。

通過第一次直播打招呼,如果你只是稍微認同講師的觀點,信任值只有30%。那麼,你即將接收到來自第二個層次的影響。

知識付費=割韭菜?“爆款”課程背後的水有多深?

02.製造美好,信任值70%

在一次交流會上,一位營銷高手討論到用戶最大的痛點。

為什麼要學理財、多讀書、懂商業呢?因為窮。

為什麼要學管理、營銷、人脈、職場呢?因為窮。


為什麼要瘦胳膊瘦腿、健身化妝呢?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

為什麼要上情感大師、婚姻專家的課呢?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

沒錢和不滿足於現狀是多數人的困境。在沒達到自己理想的狀態之前,我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變得更有錢。

當然,最好努力的時間可以縮短一點。

那麼,你看到的文案需要做的就是:把痛點無限放大。在你的“傷口”上用力地撕扯,最好再撒包鹽。然後,給你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現實骨感,那就來製造美好!

知識付費=割韭菜?“爆款”課程背後的水有多深?

某平臺推送的文章 ↑


  • 看到這張截圖,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跟錢相關的字眼。600萬、20萬、1000萬、“3個月淨賺160萬”……
  • 我們還可以看到低門檻的表達:月嫂、朋友圈、一場電影、“每天刷抖音1小時”……

看到這些標題,你是不是很好奇:低門檻,到底怎麼賺到錢的?

點進來,你將看到這幾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悲慘/逆襲的故事,一個合理的方案,一個有趣的講師,一個超值的價格。最後,不斷出現的買單界面和老師的留言。

有了這一連串的操作,相信你對知識付費產品的信任度達到了70%。最扣人心絃的是故事和講師本人。

  • 一個悲慘/逆襲的故事

前美國總統羅斯福說:“最大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

被辭退、失戀分手、離婚、被群嘲這些戲碼不只是八點檔狗血劇的劇情,還會出現在一些文章中。這些戲碼一下把你帶入了艱難無奈的場景,你也許會想起自己的某些經歷。

講一個故事的目的是為了讓用戶有代入感,覺得我現在的處境也是這樣的。產生共鳴或者憐憫的心態,讓你關注接下來故事的發展。

悲慘的鋪墊是為了逆襲的產生,製造“你也可以”的錯覺。當然,也少不了講師分享自己成長經歷和逆襲故事。

  • 一個有趣的講師

在買單之前,當然要讓你心甘情願,而這一步必須由講師來做。專業的證書、誇大的宣傳語,你的眼前就是一位事業有成、家庭幸福,還和藹可親、願意教你的講師。

比起一板一眼的說教,聽故事顯得更加有趣和有說服力。一堂課下來你印象最深的一定不是照讀課本,而是老師講的故事和段子。

比如說,講刑法的羅翔老師,在他的視頻彈幕上多的是非法學專業的朋友報道。這樣的老師,實在讓人難以拒絕。

知識付費=割韭菜?“爆款”課程背後的水有多深?

羅翔老師視頻 ↑


▷反套路第二招:打破幻想的史特金定律

史特金定律是科幻作家史特金提出的觀點:“任何事物當中的90%都是垃圾,只有10%才有意義。”看到很多

在付款之前,你可以問自己這麼幾個問題:

1)我是因為沒錢或者對現狀不滿才想購買這些課程嗎?(自我分析)

2)課程最吸引我的是什麼?講師、速成、知識、圈層等方面(深挖需求)

3)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替代這個課程呢?(尋找替代)

4)誰可以給我一點客觀的建議?誰可以幫我?(更換支持)

在聽了十幾節課程之後,你對講師有了一些信任。但比起最後一層,還差一點。

03.個人崇拜,信任值100%

樊登曾經解讀過洗腦術:“一些勵志演講,現場一般都有狂暴的音樂。用噪音製造感官的隔離,讓你唯一能聽見的是臺上的聲音。這時候,不管說的是什麼,你都覺得好!

如果說前面都是煙霧彈,那講師最終的目的就是實現100%的信任。就個人品牌而言,最大的影響力在於認人,不認東西。只要是你說,不管多少錢,我都願意買。

要做到這一步,只需要鼓勵用戶的投入加上利益的捆綁。

  • 通常可以通過建立小圈子來實現。在這個圈子內,持續地給你正面的反饋。在這個小圈子內,你獲得比生活中更多的認同,成就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
  • 產品都離不開好的案例標榜,“明星學員”和講師形成利益捆綁。通過分銷和薪酬的方式,成為不可分的共生圈。
知識付費=割韭菜?“爆款”課程背後的水有多深?

▷反套路第三招:正視需求,以始為終

知識付費效果到底幾分真假呢?如果你付了上千元來上課,你很承認這次課程沒什麼效果。至少在付款的那幾天,你很想改變現狀,做更好的自己。

就算聽了很多課程也沒有顯著的提升,你回想聽課和“努力學習”的過程,還是很美好的。你的感覺也會停留在好的印象:有人的陪伴、有向前的動力、有更新一些認知。

知識付費作為不可或缺的一塊,改變了學習的形態。既然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不妨好好考慮利弊,正式自己的需求。

我的現狀是什麼?需要改變什麼?通過系列的學習,達成什麼樣的目的?這簡單的幾個問題,在過程中可以幫你找準自己的位置。就算生活殘酷,也不做無謂的幻想。

不想被收割“智商稅”,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聽多看。如果這篇文章能讓你稍微看到知識付費的另外一面,那就是對我最大的激勵。

詩人北島說:“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在浮躁的當下,一個人的認知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