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割韭菜?“爆款”课程背后的水有多深?

你肯定听过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这一点都不妨碍,我们在互联网时代换个方式“听道理”。

这些方式大多是知识付费的产品,可能是听书、听名家观点、听各类课程等等。

数以百万计的阅读和听课,缓解着很多人学习和赚钱的焦虑,虽然收效甚微。但在下次看见这些课程的时候,还是想要点击购买。

你为这些打包整理过的知识付过费吗?

这些知识付费的产品是怎么引起关注的呢?下面分为三个层次,一起看看“爆款”课程背后的营销逻辑。

知识付费=割韭菜?“爆款”课程背后的水有多深?

01.白拿白送,信任值30%

还记得你是在哪看见这些消息的吗?

  • 可能是公域流量,也就是我们常用的APP,或是日常出行的宣传广告。比如说,抖音上刷到某个教你理财的视频,地铁站看到的英语学习广告等。
  • 或者是私域流量,简称自己的社交圈子。比如说,你在朋友圈刷屏的海报,朋友转发给你的文章,冒出来的推送文章等等。

最常见的两种形式就是:海报和文章。

疫情之下,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通过多个平台的直播,做了一次“危机下的企业自救计划”的分享。

单个平台就达到70万次的播放。紧随其后的就是其他讲师从不同角度分析的直播。

知识付费=割韭菜?“爆款”课程背后的水有多深?

吴晓波疫情直播海报、听课次数 ↑


在近期的朋友圈,你肯定看到过这样的分享海报,扫码免费听直播。

根据讲师对标的用户群体的不同,就有了各个领域关于疫情的直播分析:分析消费行业现状的、有如何做企业管理的、有普通人如何转危为机的……

当然,这次疫情直播只是一波宣传而已。各个平台和机构也少不了年度直播、年终盘点,以及特定主题和热点的直播分享。

9.9元听直播,转发朋友圈免费;前200名送10G资料整理;免费升级高质量人脉圈等福利,这样的套路相信你也很熟悉,但却是很多平台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

不管听没听,免费的不拿白不拿。不管资料有没有用,就会演变成“码了/收藏=学会了”。平台利用白拿白送的心理,第一次触达到目标的用户。

除了一些名家的直播,确实刷新认知。其他小平台的直播的内容大多都是“正确的废话”,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了知识付费产品的内容。

要讲的没讲清楚,预知后事如何,点击付费。

知识付费=割韭菜?“爆款”课程背后的水有多深?

某平台直播海报截图 ↑


▷反套路第一招:要知道,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标价0元的直播课真的是免费的吗?并不是!钱,只是一个维度的价值。

除了钱之外,听一场直播你还付出了个人的时间,同时还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你的每一次转发其实都在平台的规划之内,通过第一层核心用户,裂变辐射到多少新的用户。这个中间,有一个转化率的数据。而大平台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高达200元-500元不等

一次的免费或许还会产生亏欠的心理,让你老是惦记着。好像下次看到宣传资料视而不见,就是不仁不义的表现。在线下,就算你是熟客,经常被商家免单也会不好意思,更何况隔着互联网呢。

在接收免费的同时,我们的心理账户还是悄悄增加了一笔负债。

通过第一次直播打招呼,如果你只是稍微认同讲师的观点,信任值只有30%。那么,你即将接收到来自第二个层次的影响。

知识付费=割韭菜?“爆款”课程背后的水有多深?

02.制造美好,信任值70%

在一次交流会上,一位营销高手讨论到用户最大的痛点。

为什么要学理财、多读书、懂商业呢?因为穷。

为什么要学管理、营销、人脉、职场呢?因为穷。


为什么要瘦胳膊瘦腿、健身化妆呢?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

为什么要上情感大师、婚姻专家的课呢?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

没钱和不满足于现状是多数人的困境。在没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之前,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更有钱。

当然,最好努力的时间可以缩短一点。

那么,你看到的文案需要做的就是:把痛点无限放大。在你的“伤口”上用力地撕扯,最好再撒包盐。然后,给你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现实骨感,那就来制造美好!

知识付费=割韭菜?“爆款”课程背后的水有多深?

某平台推送的文章 ↑


  • 看到这张截图,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跟钱相关的字眼。600万、20万、1000万、“3个月净赚160万”……
  • 我们还可以看到低门槛的表达:月嫂、朋友圈、一场电影、“每天刷抖音1小时”……

看到这些标题,你是不是很好奇:低门槛,到底怎么赚到钱的?

点进来,你将看到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悲惨/逆袭的故事,一个合理的方案,一个有趣的讲师,一个超值的价格。最后,不断出现的买单界面和老师的留言。

有了这一连串的操作,相信你对知识付费产品的信任度达到了70%。最扣人心弦的是故事和讲师本人。

  • 一个悲惨/逆袭的故事

前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

被辞退、失恋分手、离婚、被群嘲这些戏码不只是八点档狗血剧的剧情,还会出现在一些文章中。这些戏码一下把你带入了艰难无奈的场景,你也许会想起自己的某些经历。

讲一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有代入感,觉得我现在的处境也是这样的。产生共鸣或者怜悯的心态,让你关注接下来故事的发展。

悲惨的铺垫是为了逆袭的产生,制造“你也可以”的错觉。当然,也少不了讲师分享自己成长经历和逆袭故事。

  • 一个有趣的讲师

在买单之前,当然要让你心甘情愿,而这一步必须由讲师来做。专业的证书、夸大的宣传语,你的眼前就是一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还和蔼可亲、愿意教你的讲师。

比起一板一眼的说教,听故事显得更加有趣和有说服力。一堂课下来你印象最深的一定不是照读课本,而是老师讲的故事和段子。

比如说,讲刑法的罗翔老师,在他的视频弹幕上多的是非法学专业的朋友报道。这样的老师,实在让人难以拒绝。

知识付费=割韭菜?“爆款”课程背后的水有多深?

罗翔老师视频 ↑


▷反套路第二招:打破幻想的史特金定律

史特金定律是科幻作家史特金提出的观点:“任何事物当中的90%都是垃圾,只有10%才有意义。”看到很多

在付款之前,你可以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1)我是因为没钱或者对现状不满才想购买这些课程吗?(自我分析)

2)课程最吸引我的是什么?讲师、速成、知识、圈层等方面(深挖需求)

3)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替代这个课程呢?(寻找替代)

4)谁可以给我一点客观的建议?谁可以帮我?(更换支持)

在听了十几节课程之后,你对讲师有了一些信任。但比起最后一层,还差一点。

03.个人崇拜,信任值100%

樊登曾经解读过洗脑术:“一些励志演讲,现场一般都有狂暴的音乐。用噪音制造感官的隔离,让你唯一能听见的是台上的声音。这时候,不管说的是什么,你都觉得好!

如果说前面都是烟雾弹,那讲师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100%的信任。就个人品牌而言,最大的影响力在于认人,不认东西。只要是你说,不管多少钱,我都愿意买。

要做到这一步,只需要鼓励用户的投入加上利益的捆绑。

  • 通常可以通过建立小圈子来实现。在这个圈子内,持续地给你正面的反馈。在这个小圈子内,你获得比生活中更多的认同,成就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 产品都离不开好的案例标榜,“明星学员”和讲师形成利益捆绑。通过分销和薪酬的方式,成为不可分的共生圈。
知识付费=割韭菜?“爆款”课程背后的水有多深?

▷反套路第三招:正视需求,以始为终

知识付费效果到底几分真假呢?如果你付了上千元来上课,你很承认这次课程没什么效果。至少在付款的那几天,你很想改变现状,做更好的自己。

就算听了很多课程也没有显著的提升,你回想听课和“努力学习”的过程,还是很美好的。你的感觉也会停留在好的印象:有人的陪伴、有向前的动力、有更新一些认知。

知识付费作为不可或缺的一块,改变了学习的形态。既然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不妨好好考虑利弊,正式自己的需求。

我的现状是什么?需要改变什么?通过系列的学习,达成什么样的目的?这简单的几个问题,在过程中可以帮你找准自己的位置。就算生活残酷,也不做无谓的幻想。

不想被收割“智商税”,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听多看。如果这篇文章能让你稍微看到知识付费的另外一面,那就是对我最大的激励。

诗人北岛说:“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在浮躁的当下,一个人的认知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