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社會這麼容易使人焦慮?

小胡叨叨


題主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現代社會會這麼容易使人焦慮?

首先來說很多人對焦慮和恐懼有理解偏差。恐懼是對有指定對象的害怕,焦慮是對無對象的擔心。焦慮對人的心理生理和行為都會產生很大影響。

很多人在童年,因為身邊親密關係人物的過度保護,或者虐待,或過度要求指責等等,都會埋下一個焦慮的誘因。

成年之後,由於社會發展速度快,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爆炸,信息爆炸,工作壓力,生活節奏快,都會引起對未來的一種不確定的想象,引起焦慮。

以前一個朋友,是火車司機,在火車轉彎時正常鳴笛時,一頭牛受火車鳴笛的驚嚇,瘋狂的向火車衝過來,剎車是來不及了,最後牛被火車撞死。

這件事過後,朋友一上火車就非常非常緊張擔心,頭冒虛汗,以至於再也不能開火車了,三十歲就離開了他非常喜歡的鐵路工作,這也是過度焦慮帶來的後果,因為那只是突發事件。

再有就是現在的垃圾食品,很多人沒注意到這個問題,垃圾食品也會影響神經遞質的變化,引發焦慮。

焦慮又分長期誘因,就是童年記憶。近期誘因,就是最近發生的事。遠期誘因,就是擔心未來發生的事。

我們要明白焦慮來源於以我們的想象,解決焦慮也需要通過自己的想象,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

最簡單有效的療法,是通過對自己認知的提升,心理學講的ABC認知療法 。

A 事件.

B 對待事件的看法

C 結果

其中的B 是最關鍵的,看法不同結果就不同,錯誤的看法和認知,很可能會引起焦慮。

我是品西,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關注我,我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品西心靈驛站


現代社會上忙碌的人們多多少少都有些焦慮症。


比如,

1. 對工作的不滿意引發的焦慮。

每天兩點一線的上班,好像看不到光明的前途,但是又不忍心放棄。

這個工作就像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2. 對物質生活不滿意引發的焦慮。

看著朋友圈那些悠閒旅遊的人,好生羨慕,但是自己卻去不了。

因為沒錢也沒閒,於是一股無力感由然而生。


3. 對家庭生活不滿意引發的焦慮。

父母的干涉,伴侶的掌控,孩子的喧鬧,

好像天天都有煩惱的事情,日子感覺越過越沒勁。


看到了嗎?引發焦慮的關鍵詞是不滿意!

對自己的不滿意,對他人的不滿意。

即不滿足現狀,也不想努力,但是想要的太多,焦慮就來了。


如果對自己不滿意,可以對自己下狠心,改變自己,激勵自己,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爭分奪秒,不分日夜,加班加點的奮鬥,這是慾望帶來的積極行動。


然而,現實的社會是,一邊羨慕別人的光鮮生活,一邊在刷屏的過程中度過自己能掌握的時間。


我們需要靜心,需要衡量自己的付出與得到。

想要得到更多,必須要付出更多。

否則焦慮就是庸人自擾之。



嫣然心語


說起焦慮,現在的人普遍都有。貧富不均,生活的好壞,官職的高低,事業成功與否等等,都可引起人的焦慮。

現在是經濟社會,貧富不均,這是個不爭的事實。窮人為了生活,為了維持家計,不辭辛苦,拚命掙錢。富人為了更富,以錢賺錢,以此打拚,奮鬥不止。貧富不均,焦慮不同,誰都有不如意的時候。

在商場上,在官場中,有人為了賺取更高的利潤絞盡腦汁。即使付岀最大的努力,也不一定得到最高的回報,這就是他們的焦慮。有的人為了升官發財,不惜使岀各種花招,忘記初心,背離黨章,結果一敗塗地,他們的焦慮可想而知。

在生活中,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焦慮,就看你怎麼克服,怎麼處理罷了。





歡歡澤澤575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焦慮症是一種神經症的一個亞型,主要表現是患者經常出現與現實情境不符的過分擔心、緊張害怕,這種緊張害怕常常沒有明確的對象和內容。題主所說的現代社會人們容易焦慮,主要指的應該是焦慮情緒,從社會適應性上來說,一定的焦慮情緒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適應社會的,比如我們在團隊競爭過程中,看到其他團隊獲得更好的成績的時候,團隊成員產生一定的焦慮情緒,如果能夠把這種焦慮情緒轉化成動力,就能夠很好的促進團隊之間的良性競爭,從而促進相互進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壓力使人進步”。而您所提到的現代社會容易使人焦慮,我認為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社會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存在差異:比如當今社會普遍認為一個人的成功體現在他擁有多少金錢或者他擁有多大的權力、多少資源,那麼當一個人的個人價值觀和這個普遍價值觀存在差異的時候(比如他認為一生幸福快樂才是成功),他會覺得自己被這個社會所排斥,就容易產生焦慮感;

二、還是和社會價值觀相關,即當一個人認同了普遍價值觀,同時自己又沒有達到普遍價值觀標準的時候,也容易產生焦慮感。還拿上面提到的社會普遍價值觀舉例,當一個人認同了金錢、權力和資源的多寡就是成功與否的標準以後,而他不能擁有很多金錢、很大的權力或很多資源的時候,他就會開始焦慮。

三、信息不對稱,雖然我們現在處於高度發達的互聯網時代,大家能夠從很多渠道獲得不同的信息,但是我們依然處於信息不對稱之中,一個偏遠地區種橙子的果農是沒有辦法安全瞭解到大城市的人們對橙子的具體需求的,當他的橙子豐收又沒有響應渠道賣出的時候,他必然會產生焦慮。

四、信息片段化,我們雖然可以從很多渠道獲取信息,但是這也造成了信息的片段化,每個渠道只告訴你一個信息片段,這就造成我們無法知道一個事件的全貌,這時如果再有人刻意製造恐慌,那焦慮就會擴散給每個看到這個片段信息的人。


甜檸檬教主


問:

為什麼現代社會這麼容易焦慮 ; 釋然,現代化工業革命派生出了人們意想不到的物質產品乃至意識產品,它搭載著衛星在太空向地球人發射和共享著人們的心意,分享著自然界給人們帶來的豐碩成果。

自然人把物質意識形態索引出的意識形態。從得到延伸到擁有而後不滿足起來,慾念使自然人的產品共享發展到無限放大。

COⅤiD-19病毒危害著全球自然人的生存處境,自然人為了滿足無限放大的慾念,做著掠奪其它物種的生存處境,其它物種也為了生存會釋放出保護種群的信號和決斷來維護本種群的生存環境。

簡單粗略的談了一談人們為什麼容易焦慮,得出的總合是 : 互相攀比的人容易會產生焦慮。


秦州大門號


謝謝悟空,那給我這個機會,謝謝作者體會這樣有意義的問題

很顯然焦慮是由身心跟環境兩個方面造成的,當今社會外面的環境的確生活節奏太快,壓力特別大,攀比心,虛榮心等等,都在不斷的壓榨我們的精神世界,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思維的壓力不斷的增大,一個接一個的信息注入我們的頭腦,都是壓力性的信息,所以我們會產生焦慮不安,沒有上古時期那種原始生活的輕鬆愜意了,從而由思想上到我們的身體上都出現了變化,使之我們對外界的感受會非常的焦躁不安,我們的內分泌失調,促使我們的心跳血壓等等都出現了問題,所以我們有心靈上跟身體上都出現了失衡,所以說我們焦慮不安!



重返人間wyh


第一,焦慮是源於不確定性。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身處一個變化的時代,心理需要一個支點,若內心無信仰,無參照物,不知東南西北,就好比無根的花朵,插花一時美麗,可是沒有結果。

第二,焦慮是源於信息的渲染性。販賣焦慮的文章、視頻、黑雞湯有很多。網絡信息看多了,總會遇到你的痛點,問題是這些信息只把你的焦慮、恐懼挖出來,不包紮,不處理,沒有解決方法,讀完以後什麼都沒學到,心裡的負能量還增多了。受過傷的人都知道如果不斷揭人傷疤,身體就算有自愈效果,也會很慢很慢,而且容易惡化,還會留疤。

第三,焦慮是慾望的先鋒軍。想要什麼東西,身體會有所準備。焦慮了,心理變得對某個問題重視,身體分泌激素,調動資源解決問題。適當的焦慮有助於問題解決。過度的焦慮會阻礙行動。“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的性質不同而不同:在比較簡單的任務中,工作效率隨動機的提高而上升;而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動機的最佳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心海沉思


《我是一個農民,我有什麼可焦慮的?》

倒退20年,可能很少有人會說患有焦慮啊、焦慮症啊這樣的一些字眼。現在焦慮、抑鬱,甚至都成了社會普遍的現象。

記得曾經聽到一句話,說:年輕人沒點兒抑鬱症,哪裡叫年輕人呢?

這句話自然沒有任何的依據,也沒有任何的價值,但是卻常常這樣聽說。可見這些症狀已經越來越年輕化了。

那為什麼現在這個社會這麼普遍的存在這些現象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

1、社會發展節奏太快了,推動慾望增高。

這個節奏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正常人所能接受的範圍。但是你又沒法只活在你自己的世界裡。

比如我只是一個農民,我每天種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秋收,一年一收成,感覺日子十分的美好。

可是我不知道是誰研發出來了一些機器代替了人工,人們買了新的品種,收成大大的翻倍。原本我是可以十分平靜的生活,不求大富大貴,但足以維持美好愜意,很驕傲我這一畝三分地兒的,可是這個時候我發現鄰居家都開始用機器了,我已經沒有辦法自己再保持原來的樣子。

2、科技過於先進,攀比之心增高。

於是我也嘗試用機器播種收割,然而我已經晚了大家一步。所謂一步錯步步錯。大家已經用2.0的技術了,而我還在用1.0。

所以我想盡辦法買到了3.0。然後我的地原來需要一年的時間完成——過完年春天剛剛開始就要翻地,讓土地變得鬆軟,然後在施上有機肥,經過幾天的沉澱,讓肥料與土地融合在一起。

到了合適的節氣,根據節氣才能種相關的菜品或者是糧食。比如青菜什麼時間種,葫蘆什麼時間種,玉米什麼時間種,小麥什麼時間種都要有固定的日子。

一旦錯過就會影響我這一年的吃喝問題。

如今我再也不用擔心了,翻地播種只需要兩天,如果氣候不對溫度不夠,我就支大棚。收穫也只需要兩天, 一年的時間我空出來了300天。我想我的人生一下翻了數倍。

我再也不擔心鄰居比我還好了!

3、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在角色上迷失。

然後我有了更多的時間,這些時間我已經不能坐在田邊悠閒的曬太陽了,我不知道我要去幹什麼,所以我開始買了手機,我每天關注:

//這裡一畝地產生了多少糧,那裡一畝地產生了多少糧?

//甚至這款車哪裡性能不好,那款車哪裡性能更好?

//我住在大山裡,一輩子我都沒想過走出山去,我卻開始關心樓市,關心泡沫經濟。

//聽說哪個明星抑鬱了,聽說哪個名人患了癌症。

//抖音每天更新無數的視頻,我都想要去看一個遍。

//我瞭解每一個明星所有的緋聞於過去,我知道我每一部影評哪裡寫的最好。

我終於忘卻了,我其實是一個農民………



有一天我深夜驚醒,我發現我強大的四肢功能開始退卻,走幾步路就有點喘了,山也上不去了。我也胖了很多,大概有30斤。有一天我的心臟十分不舒服,我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沒什麼事。

但是我開始擔心了,萬一我得了心臟病怎麼辦?萬一是其他的什麼病怎麼辦?我現在這麼胖,我自己一個人,萬一我有個三長兩短怎麼辦?…………………

我想了一宿都沒有睡著。我內心感到無比的恐懼。以前我是從來不會失眠的。我爬下床,走出門外,抬頭望了望星空,真美呀!

星星閃爍著高掛於夜空,我想我一定要把它拍下來,於是我掏出了手機準備拍張照片發個朋友圈,

然後我不小心打開了新聞頭條,

然後我忘了,我本來只是失眠的一夜…………


心覺


焦慮情緒的產生,我認為有兩種原因:1.攀比。2.浮躁。而這兩種原因又是個人的虛榮心及社會收入分配的畸形所致。畸形的利益分配加大了貧富差距、虛榮心讓你入不敷出。怎麼會不焦慮?所以現在的人們更傾向於急功近利,在匆匆的腳步中,幾乎丟掉了老祖宗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如,十年磨一劍,大國工匠……



用戶5806933084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太快,物質極大豐富,人們生活水平搞高太快,這些都容易使人焦慮。



工業革命後,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物質極大豐富,我們現在往往是選擇。比如說晚上吃什麼?買件什麼品牌什麼顏色,什麼款式的衣服。我們買多大的房子,在哪裡買,有沒有學區,升值空間大嗎?我們更多面臨的是選擇。我們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的太快,我們想要大房子,想要豪車,想要家裡裝修豪華,想要高薪,想要穿名牌,想要環遊世界。我們想要的很多很多,哪樣比別人差了都鬧心。身居鬧市,我們習慣了車水馬龍,我們習慣了燈紅酒綠,我們只想要的更多,還想要的更好。你的父母是高幹嗎?你的配偶是高薪嗎?你的孩子得高分嗎?我們分不清什麼是我們生活必需,什麼是我們想要的,什麼是相互攀比需要的。我們受不了清靜無為,我們做不到無慾無求,我們不瞭解寧靜致遠,我們身處滾滾紅塵。




我們現代人很多人都焦慮,這焦慮的心態看要怎麼調節,古語有云:一山還比一山高。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生活節奏快,生活水平高,我們應該量力而行,知足常樂!這次疫情影響下,大家都宅在家裡,有的人就各種擔心,有的人在戰疫前線,更多的人則安於宅家。願我們都不焦慮!笑口常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