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推行週末2.5天假刺激消費,和你有關嗎?

2015年8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公開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其中一條就是,可以嘗試每週五下午開始放假,為職工外出休閒度假創造有利條件,通過旅遊消費帶動GDP。然而這一意見,一直停留在意見階段。

近幾年,人們開始更關注工作之餘的私人生活,2.5天休假被越來越多的提及,10多個省份也紛紛出臺了鼓勵休假2.5天的意見。但是,政府的號召,個人的意願,在現實的情況下,實行起來,依然困難重重。

三地推行週末2.5天假刺激消費,和你有關嗎?

我國從1995年開始推行雙休制,一週40小時工作制。然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卻告訴我們,比起十年前,中國男性和女性就業者的工作時長都增加了22%;而按照國家統計局去年7月和今年3月的數據,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小時,按5天工作日算,平均每天要工作9.2個小時。

加班多了,休假自然就少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2018年對全國2552名在業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0.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帶薪年休假";4.1%的"有帶薪年休假,但不能休";18.8%的"有帶薪年休假,可以休,但不能自己安排";"有帶薪年休假,可以休,且可自主安排的",僅佔31.3%。

這是多尷尬的現象:真正有條件多放半天假的,一定是平常雙休、年假也能保證的;可在另一些"996""白加黑"和"5+2"的單位,法律規定的雙休日、帶薪休假都尚未得到落實。面對2.5天休假,甚至很多網友,吐槽道:"先把雙休實施了再說!"

三地推行週末2.5天假刺激消費,和你有關嗎?

沒想到,在這次新疫情的爆發後,2.5天小長假,真的要落實了。

2020年3月以來,浙江、江西及甘肅省隴南市三地相繼推行2.5天假期制刺激消費。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測算,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國內旅遊人次將分別下降56%和15.5%,國內旅遊收入分別下降69%和20.6%;預計全年同比減少旅遊9.32億人次,減收達1.18萬億元。

華融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員黃羽表示,目前疫情正在全球範圍內爆發,全球經濟不可避免受到衝擊,未來外需將持續低迷,擴大內需是我國提振經濟的主要手段。因而刺激消費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政府的重要工作,出臺4.5天彈性工作制主要是為了增加閒暇時間,鼓勵消費。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表示,列寧曾經說過:"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優化休假安排,遠不止激發消費需求這一個好處。預計這一新政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活躍經濟促進社會發展。

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進一步指出,由於江西此次試行2.5天假期制只是在今年二季度的三個月內,時間並不長,所以預計惠及的群體中,起到帶頭作用的機關事業單位等有望率先受益。

也就是,機關事業單位將會是第一批實施2.5天假期制度的群體,緊接著浙江、江西及甘肅的私人企業是否實行,還要看實際情況。

從2015年提出2.5天天假期制度,到今年,5年的時間都沒能推行下來的政策,真的會因為疫情而大範圍推廣嗎?

未必,很有可能,只是小範圍的曇花一現。因為疫情而受到損失的,可不只有旅遊行業,從各個行業的薪酬數據來看,製造業、教育業和金融行業幾乎是腰斬的狀態,其中製造業的薪酬下降72.23%,金融行業下降63.78%,教育行業下降59.84%。消費品行業稍微好一點,畢竟有電商作為支撐,數據還不算是太難看,薪酬下降38.21%左右。

中國的經濟,以及個人的經濟,因為疫情都在面臨挑戰,在全面復工後,加班加點的挽回損失,可能才是大部分行業面臨的選擇。

即使,2.5天假期是調休,將下午的4個小時在另外4個工作日上完,實際工作時長不變,恐怕也不會被企業所接受。

第1, 每日工作時長從8小時變為9小時,晚上下班從6點變為7點。整個下午需要連續工作6個小時。人們的精力是隨著時間推移而下降的,到下午時,很可能因為精力不夠而降低工作效率,這樣的調整方法,對於公司來說並不划算。

第2, 加班問題,7點下班已經很晚,如果再加班,也頂多加班2小時。如果公司有比較緊急的項目,這種方案明顯是不利的。

第3, 2.5天小長假,是為了促進旅遊消費。當人們下午有旅遊出行計劃,上午在工作時間,是否要訂酒店,訂門票?注意力會不會被影響?

所以,無論政府的號角吹的多響亮,大部分企業應該都會置若罔聞,2.5天假期實現之路,道阻且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