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射,御,書,數”:先秦時期的禮射具有怎樣的社會功能

周代六藝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周人認為掌握六藝是一個“君子”的基本技能,也是考察一個世家公子的基本方式。一個貴族男子只有掌握六藝並且還要有所個人見解 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紳士”。而其中“射禮”又是其中非常具有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禮,樂,射,御,書,數”:先秦時期的禮射具有怎樣的社會功能

“禮射”的發展具有廣泛的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其具體內容又分為“武射”和“禮射”兩種,在細分他的作用來看禮射又具有軍事功能、政治功能兩種特別的功能,在社會教化方面都有不可比擬的體現。

一、先秦時期禮射發展的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

在先秦時期人們看來,禮射不僅是習武和習禮的一個重要方式, 也是男孩出生等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禮儀。當時如果有男孩出生的話,不僅要在大門口的左側懸掛一個木弓,而且還要用六支桑木做成的弓把蓬草莖做成箭射向天地四方。

弓箭作為先秦時期人們戰鬥、打獵、禮射主要工具,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如果看到家門口掛有木弓,就表明生了一個男孩,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者,是為了表達男孩以後將會有遠大發展前途,將來能夠輔佐國君“上事天、下事地、旁御四方之難”。

“禮,樂,射,御,書,數”:先秦時期的禮射具有怎樣的社會功能

由此可見,射箭在先秦時期是男子禮射競射、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重要技能和手段, 以習射為主要內容的射禮,在生活和生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社會基礎。

禮射的出現,一方面表明了禮射的應用範圍更為廣泛,已經從人民習武、習禮擴展到人生象徵禮儀,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們視禮射 為人生終身修行大事思想理念。而這種思想理念,正是禮射發展到成熟階段的重要象徵。

二、先秦時期的禮射包含以上所提到的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具體又分為“禮射”和“武射”兩種

與夏商時代相比,先秦時期特別是周代射禮類型更為豐富多樣, 主要可以分為武射和禮射兩種類型。

  • 禮射

禮射就是按照樂節和禮儀規定進行競射,主要在於注重 禮儀的射禮,它可以進一步燕射、賓射、鄉射、大射四種禮儀。其中,燕射主要是指天子諸侯宴請臣僚、賓客或者是士大夫宴請賓客而舉行的習射禮儀。

“若射,則大射正為司射,如鄉射之禮。 賓降洗,升媵觚於公,酌散,下拜。”——《儀禮·燕禮》

賓射主要是指諸侯、天子招待來賓時候而舉行的射禮,也可以是天子招待來朝進貢的諸侯而舉行的射禮和諸侯在上朝進貢相互款待對方舉行的射禮、諸侯招待貴賓舉行的射禮。

“禮,樂,射,御,書,數”:先秦時期的禮射具有怎樣的社會功能

後來,隨著封建制度的建立,賓射逐漸消失,鄉射主要是指春秋州長以禮會民而舉行的射禮。大射主要是指諸侯、天子在祭祀之前和主祭、陪祭之人舉行的君臣習射之禮。

  • 武射

武射是指注重射箭準度和強度,主要是體現力的一種射禮,包含了軍旅之射和主皮之射。軍旅之射也就是甲革椹質之射,其中甲革就是革甲,即皮革縫製的盔甲,椹質即古代人在斬斫鍛擊的時候,墊在下面木石,把以椹質作為練武習射的射正也稱之為是椹質。

軍旅之射實際上就是將士為了整武備戰所進行的以椹質或革甲作為箭靶的一種試弓習武之射

“潘尫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左傳》

主皮之射主要是指在打獵結束後分發獵物時候舉行的射禮,有的時候也指平民百姓之間所舉辦的射箭比賽,昭公八年,天子在狩獵結束以後,雖然獲取很多獵物,但是天子 也只取了其中的 30 個,其餘的都分賞賜給大夫、士,就在賞賜獵物的時候,眾人通過競射來爭得獵物。

“禮,樂,射,御,書,數”:先秦時期的禮射具有怎樣的社會功能

由此可見,兩週時期,為了適應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滿足 現實生活需要,當時已經陸續創制了許多功能各異的禮射,而這些禮射組建了一個種類十分齊全的射禮體系。

三、禮射社會功能主要有軍事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三個方面

  • 先秦時期禮射的軍事功能

首先,從禮射的來源來看。禮射直接源於狩獵,禮射是從純粹的野外射獵飛禽走獸而進行的比武競賽中發展起來的,從禮射的禮儀,就是把所射中的獵物成為“獲”,把專門負責觀察和報告射中情況的報告員稱為“獲者”,由此可見,狩獵是禮射的起源。所以禮射也就帶有一定的軍事功能。

並且,禮射所用的“侯”也具有一定的發展演變過程。夏商時期,人們為了檢驗自己的射箭能力,通常都是用獸皮來作為練習目標,是以能否射穿獸皮來作為檢驗其軍事技術訓練的標準,後來發展到用“侯”來替代獸皮作為人們射擊練習的目標,比較低級的“侯”就只是在一些布匹上畫上某種野獸圖像,比較高級的採用獸皮來裝飾和製作“鵠”即小鳥來作為射擊練習目標。

“禮,樂,射,御,書,數”:先秦時期的禮射具有怎樣的社會功能

先秦時期,禮射主要是在學校中舉行的,奴隸主階層為了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和鞏固奴隸國家政權,維護自己的利益,在學校教育中制定出了一整套教育內容和宗法禮制,從而形成了以射御為主要內容,以禮為中心的“六藝”教育,即御、書、禮、樂、射、數,射御在其中始終是處於教育核心地位,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

射御具有顯著的軍事特徵, 在學校開展射御,是為了給奴隸主階層訓練出合格的軍事人才,是學校教育服務於奴隸主維護國家政權和自身利益的體現,具有較高的軍事功能。

  • 先秦時期禮射的政治功能

先秦時期,國家主要實行分封制。 在周朝廣闊疆土上,星羅棋佈分佈著許多不同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諸侯國。為了維護國家統治,周王要求各個諸侯國必須要定期朝見,並且還要朝貢,定期向周王室上繳貢稅和繳納軍賦,周王則用舉行禮射的方式來對各個諸侯國的忠心進行檢驗。

“禮,樂,射,御,書,數”:先秦時期的禮射具有怎樣的社會功能

先秦時期,周天子經常和各個諸侯之間舉行禮射,並根據他們在禮射中的表現來決定是削減還是要增加其爵位和封地。

在先秦時期的各種文獻中,都有周天子和諸侯舉行禮射記載,並且周天子在禮射中,對於表現較好的諸侯給予賞賜,以此來維護天子權力和籠絡諸侯,從而達到加強統治、增加國家凝聚力、 威懾諸侯,禮儀教化、維護政權的目標,表現出較強的政治功能。

  • 先秦時期禮射的教育功能

先秦時期,禮射對於射技功能要求已經逐漸降低,更多表現在對道德禮儀方面的要求,表現出較強的教育功能。

“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

先秦時期的禮射已經逐漸演變成為寓教於射、飾之以禮樂的體育活動。儒家思想中認為,要想射中目標,射手自己首先要能夠“持弓矢審固”、“內志正,外體直”,即射手必須要用禮儀來規範自己形體是否正直, 引導自己心志是否中正。

從先秦時期禮射的禮法我們可以得知,射手在禮射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步一式都必須要體現出禮樂之道,符合一定的禮儀規範,進退周還必中禮。對於那些缺乏禮儀的人來說,即使他們具有勇力,但是在禮射中也只能是手足無措。

“禮,樂,射,御,書,數”:先秦時期的禮射具有怎樣的社會功能

而那些經過儒家整理和解釋的禮射禮儀也包含著十分嚴格的等級制度和要求,例如在《射義》中,開篇明義:

“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鄉飲酒禮。故燕禮者,所以明臣之義也; 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也就是說每個射手的身份不同,他們在禮射過程中都要認真定位好自己的志向和角色,每個人都要把箭靶作為自己道德標準來射,做人臣的要把箭靶當成臣子的標準來射,做人君的要把箭靶當做人君的標準來射,做兒子的要把箭靶當做是兒子的標準來射,做父親的要把箭靶當做父親的標準來射,禮射能夠使人各自安於父子君臣其位,各行其份,各盡其責,按照道德禮儀去做,達到明白“長幼之序”和“君臣之義”,具有較強的社會教育功能。

結語

先秦時期的禮射發展到周代,其應用範圍在不斷擴大,從習武、習禮發展到禮儀,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礎和廣泛的社會基礎,成為男子實現人生理想的重要方式。

先秦時期,各種類型的禮射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射禮體系,而且各種禮射的程序逐漸完善,形成了一整 套既嚴密又完備的禮儀系統,成為禮射發展全盛時期和成熟時期的重要標誌,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產生了顯著影響。

參考文獻

《春秋》

《詩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