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万小留学生滞留英国,166名父母痛哭求助:请祖国包机接回

2020年3月开始,世界各国疫情正在爆发,而唯有中国是最安全的国家。

3月19日,受疫情影响,英国学校停课,留学生们无法继续住宿,而回国的机票一票难求,许多寄宿家庭已明确拒绝接收中国留学生,有1.5 万小留学生滞留英国。

1.5 万小留学生滞留英国,166名父母痛哭求助:请祖国包机接回

于是,有一位小留学生的母亲联名166户家庭申请国家协助包机送14岁以下无家可归的小孩子回国引发网友热议。

其中,有一名家长哭着眼泪说,你们这是仇富。

任何一件事能够引起热议的无非就是戳中了几个点,那我们先来理清一下留学到国外的小孩都是什么家庭?

首先,这些小留学生家庭条件优越,非富即贵。有人算了一笔账,在英国留学一年得40-80万费用,不是一般家庭能承担得起的。

1.5 万小留学生滞留英国,166名父母痛哭求助:请祖国包机接回

其次,这些从小就送去英国留学的孩子,她们父母图的是什么?

据了解,在英国居住10年以上即可获得绿卡,那么这些从小送去英国留学的学生,家她们的家长们是为了获得英国国籍。

据教育部官方统计的数据,我国在1978 年到2018 年这40 年里,总共有585.71 万人选择了出国留学,其中有432.32 万人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在这些人中,有超过70 万人选择了留在国外工作和生活,并且他们很大一部分人都更换了国籍。

最后,国内有疫情时你们不回国,现在国外有疫情了你们就想回来,就像有人提出的,建设祖国你不在,享受福利你比谁都快的观点。此时回国更多是看重国内的免费治疗,等疫情结束后继续回英国留学,能省下一大部分钱。

166名家长联名申请1.5 万小留学生包机回国,正是戳中了国人的这三个思维,贫富分化、出国为了取得异国国籍、回国躲病毒。


虽然身为同胞,我也相当同情小孩子们在国外的生活情况和安全情况,但不得不说,在这个节骨眼上家长联名请求祖国包机,难免会引起网友们质疑。

1.5 万小留学生滞留英国,166名父母痛哭求助:请祖国包机接回


在我眼里,孩子就应该呆在自己身边,无论外面有多好,呆在自己身边可以随时看到孩子,关心到孩子,我想这是多少父母内心真正愿意做的事,而总有一些家长,总是对孩子有着高要求,她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跟别人孩子与众不同。

她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从起点上优于其它孩子,比如让孩子出国等等。


那么,这些从小被父母安排出国留学的小学们,她们的父母为什么要安排她们从小接受西方教育,不妨看看这三点.

一、攀比心态

在我们眼里,似乎国外永远是那个高大尚,从呱呱落地的婴儿起,很多父母们就安排给孩子买国外奶粉和各种生活用品,特别是一些常常嘴巴挂着吃多贵的东西,明显就是在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在公司或朋友圈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攀比心态,所以很多父母费尽努力让孩子出国,与其说家长们的攀比心态不如说很多人都在跟风,某某儿子去了哪一国,某某女儿又去了哪一国,那么大家就会讨论哪里好,然后就开始安排孩子送哪里,甚至有些家长借钱给孩子出国就读。


二、教育模式差异

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对于我们来说,成绩永远是最重要的,而很多孩子在面对成绩的考验下其实压力特别大,那么这时,那些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家庭就会想办法让孩子去国外念书,因为在国外教育模式相对比较自由,给孩子换个环境接受不一样的教育形式。

比如,在英国公学,比较注重体育活动的传承,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坚韧顽强的精神,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项目,几乎每天下午都有充分的体育活动。

英国对绅士教育的要求强烈的是精神和品质,能够维持帝国统治的精英人才,要求坚强,忠诚,自信和杰出的领导能力等等。

1.5 万小留学生滞留英国,166名父母痛哭求助:请祖国包机接回

三、为了移民

在很多高知识分子的家庭,其实他们甚至比富豪们更热衷于送小孩出国,比如那些大学教授和各在专家学者。

就像朋友圈传的那一句,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作为父母,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辈子留在身边,但那些从小就被父母送出国外留学的,其实她们的父母也是舍不得孩子, 但没办法,只有从小送出去,将来才能更快得拥有国外的国籍,在国籍面前孩子的适应能力,价值观,传统文化的教育等等永远是次要。

1.5 万小留学生滞留英国,166名父母痛哭求助:请祖国包机接回

我觉得,大学生出国留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们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了,出国接受不一样的教育环境和人文情怀,其实对他们来说反而是有好处的,而这些家长把这么小的孩子就送到国外留学,其实是想他们适应国外的环境,融入国外生活。那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长期生活在国外,拥有了国籍之后,将来长大了他们还会回中国“娘家”吗?

你们觉得呢?欢迎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