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全盛時有多少人馬,他們的後勤供應是如何解決的?

小孩子他爹的兒子


水滸傳是一部講述北宋寒門人士、古惑仔們的上位奮鬥史!

梁山泊的第一代首領,王倫、杜遷、宋萬、朱貴。按照柴進的說法:梁山泊的幾位好漢在那裡聚義,與我多有聯繫……柴進是皇族後裔,他擁有的良田、商社、產業都是北宋政府認證的‘’皇商‘’——他對梁山的投資就是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不過,柴進畢竟是落魄前朝皇裔,不可能大張旗鼓的整頓兵馬——直接被北宋政府滅了;此外,王倫的工作能力有限,導致柴進比較失落:梁山泊缺少強力的領導者!所以,柴進對梁山泊的援助不會太多!這樣,導致梁山泊的兵力和武器比較落後,人數只能控制在千人以內,除了柴進的賙濟,只能依靠搶劫過路客商生存了——受制於武力有限和害怕政府圍剿,梁山泊喜歡搶劫單身或者零散客人:林沖戰楊志,可以看出梁山泊周圍的農、商業不發達,林沖苦等數日才遇見楊志;由此可見,梁山泊的後勤管理、財務管理比較混亂,梁山軍的實力僅僅能夠打劫客商!

第二階段,晁蓋上山!他們七人上山以後,依賴雄厚的財力(生辰綱)和武力,奪取了梁山泊的領導權!晁蓋陣營中有吳用,他對於後勤和財務管理比較重視了:朱貴除了‘’接待四方好漢‘’之外,他還要‘’打探各方消息‘’以利梁山泊——朱貴也要績效考核了;所以,梁山泊在晁蓋領導下,有錢、有力(劉唐、阮氏兄弟)、有地利,梁山軍得到周邊團伙的擁戴:劉唐勸說宋江上山的時候也吹噓了梁山泊的發展;估計,梁山軍攻打江州的時候,已經超過兩千人的規模了。它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後勤體系:江州的財貨被梁山軍篩選之後才分發百姓。

第三階段,宋江、晁蓋共治梁山,陸續有其他山頭的實力派參加梁山軍,梁山軍開始做買賣——開了幾家酒店,除了打探消息以外,它們正式營業接待四方客商;同時,梁山軍陸續忽悠李進、盧俊義等鉅商富賈上山,攻打富裕的城鎮和村寨,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糧食,為梁山軍擴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然,梁山軍也有自己副業生產基地:由專門的頭領安排酒宴、負責漁農生產,不至於被官軍圍困就斷糧。


熊style


看看梁山泊的後勤部隊。

梁山管錢的都是以前的大莊戶:柴進、李應;打聽消息

迎接賓客的有四個酒店,也可以做後勤任務,有八人,孫新,顧大嫂,朱貴、杜興,李立、王定六,張青、孫二孃。

建造諸事的共16人,有殺豬的,蓋房子的,造船的,養馬的之類。也就是說26人負責後勤事宜,人數不少了。

再看梁山的人數,最開始王倫帶著僅僅百餘人佔山為王,晁蓋時期發展起來,重點來了,待到宋江一打祝家莊時,帶著6000布兵600馬隊,糧草由鄭天壽等二位把守小寨負責糧草。原文說村下三個莊園一共1、2萬軍隊,祝家莊最大,此時宋江帶下去的人至少是山寨的一半。

等到官軍來剿,又收下至少2萬人,保守估計,因為收下呼延灼5000、關勝5000,高俅、童貫的兵梁山未必敢大量收俘虜,少量還是有的,這一點存疑。燕青說梁山10萬人應該是虛張聲勢,造聲譽而已。

梁山巔峰時期應該就是徵遼國之前,此時軍馬不摻雜官軍,當時他們派10個左右將領帶10000軍走,大隊人馬駐紮,少說也有6、7萬。基於之前燕青的誇口,梁山巔峰時期應該在7、8萬左右。

後勤解決其實還是如開頭,這些人各司其職,打仗時弱者運糧。

等到徵方臘時,還有朝廷官員運輸軍糧。


泊圖泊途


   【宋江梁山軍10萬人馬,進可以取天下,退可以稱王稱霸。】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史學研究成果,嚴禁抄襲剽竊違者必究。

梁山最強盛時期,總有10萬人馬,其中家屬數千人。從施耐庵《水滸傳》和官方正史、筆記,兩條線都交叉在10萬人馬。草創梁山者白衣秀士王倫,喜歡小打小鬧不願意驚動官府,即便如此,柴進介紹林沖上梁山時,如此說話:“是山東濟州管下一個水鄉,地名梁山泊,方圓八百餘里,中間是宛子城、蓼兒窪。如今有三個好漢,在那裡紮寨。為頭的喚做白衣秀士王倫,第二個喚做摸著天杜遷,第三個喚做雲裡金剛宋萬。那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羅,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裡躲災避難,他都收留在彼。”

梁山從無到有直到壯大強盛,離不開四個人的貢獻和努力:王倫、林沖、晁蓋、宋江。白衣秀士王倫,在柴進的扶持下做了梁山之主,大約有一千多人。由於王倫心胸狹小、目光短淺,得罪了走投無路的林沖,晁蓋等七人上梁山時,林沖火拼王倫,扶持晁蓋當上山寨之主,梁山逐漸發展壯大,人數達到一萬人。宋江上梁山後,梁山聲威大震,人數增加到三萬人。晁蓋曾頭市中箭,梁山進入後晁蓋時期,人數擴大到五六萬人。宋江正式接任梁山之主後,梁山進入全盛時期,梁山人馬總數接近10萬人。

林沖上梁山是1117年冬天,晁蓋、吳用、劉唐、阮氏三兄弟、白勝七人劫持生辰綱投奔梁山時,是1118年的7月。林沖火拼王倫,推舉晁蓋為梁山之主,梁山總有一千多人馬。半年時間,梁山在晁蓋領導下發展到五千人。宋江清風寨遇難後,推薦眾人投奔梁山時說了這麼一句:“自這南方有個去處,地名喚做梁山泊,方圓八百餘里,中間宛子城、蓼兒窪,晁天王聚集著三五千軍馬,把住著水泊……”,路上遇到石勇捎書信說宋太公病危,宋江就沒去梁山。花榮、秦明、黃信、王英、燕順、鄭天壽、石勇、呂方、郭盛九人帶著五百人上了梁山。

又過了大半年,宋江潯陽樓題反詩,晁蓋江州劫法場,宋江截殺無為軍,宋江也上梁山的時候,已經是1119年的春天了,梁山已經有了40個頭領,上萬人馬了。三打祝家莊,梁山又增加了三四千人馬,十幾個頭領。柴進被陷高唐州,梁山攻打高唐州之後,又增加了二三千人馬。高唐州的知府高濂是高俅的叔叔,高俅命令呼延灼率領三千鐵甲軍、五千步兵征討梁山,徐寧大破連環馬,梁山殺翻了一半軍馬,獲得了兩成沒有受傷的好馬,五千步兵大半被捉上梁山,梁山又增加了四五千人馬。

三山聚義打青州,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共是十一個頭領,三千多人馬。梁山出面攻打青州城,活捉了呼延灼,收編了青州二三千人馬。魯智深去九華山找史進,九華山二千人馬歸順了梁山。芒碭山的強人樊瑞有三千人馬,宋江征討芒碭山,這波人馬也歸了梁山,粗略計算梁山已經有了將近3萬人馬。曾頭市奪了照夜玉獅子馬,晁蓋曾頭市中箭,宋江代理梁山之主,梁山進入後晁蓋時代。

宋江攻打大名府時,關勝率一萬五千人,乘虛攻打梁山,差點把梁山的老巢給端掉。宋江回軍,呼延灼設計誘降了大刀關勝,關勝所帶一萬多人加入梁山。後來,關勝又勸降了凌州團練使單廷珪、魏定國,攻克凌州府,盡得七八千人馬。經常,有人問關勝為什麼排名在林沖的前面,想想看,關勝一個人給梁山帶來兩萬兵馬,把梁山的總兵力擴大到五六萬人,這個貢獻即便是梁山元老的林沖也是無話可說。梁山再次攻打大名府,救出了盧俊義之後,為了確定誰是梁山之主,宋江、盧俊義各帶一萬人馬,分別攻打東昌、東平兩府。

打下東昌、東平兩府後,收降了張清、董平,又增加了一萬人馬,梁山進入全盛時期。童貫數萬人馬進攻梁山,被梁山擊敗粉碎;高俅10萬兵馬進攻梁山,又被梁山徹底擊敗,這兩次大仗梁山又增加一兩萬人馬。至此梁山擁有了10萬兵馬,梁山伯英雄排座次,進可以爭奪天下,退可以稱王稱霸。當然,宋江選擇了詔安,替國家出力剿滅方臘。梁山詔安之時,有五七千人不願意,遣散回家去了,另有安道全、皇甫端、樂和等五名將領在朝廷留任。

梁山攻打方臘時,出動的兵力有七八萬之多,宋江和盧俊義分兵時,宋江領43名將領,盧俊義領47名將領,各自率領3萬精兵,水軍有五千精兵,雖然沒有說搞後勤的有多少,押運糧草的不會少於兩萬人吧。

《宋史•候蒙傳》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

《東都事略•候蒙傳》:“將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兵數萬無敢抗者。”

《宋史》《東都事略》兩種正史,都確切地記載了宋江起義,而且傳遞了一個信息,宋江梁山軍規模龐大,絕對不是萬把人的規模,京東路數萬官軍都不敢正面對抗。所以說,宋江梁山軍是可信的,在北宋末年,萬把人的起義隊伍比比皆是,北宋朝廷為什麼選中宋江梁山軍詔安,並且讓他們前往攻打方臘,肯定是看中了梁山軍的龐大規模,再就是宋江梁山軍的強大戰鬥力。

《宋史•童貫傳》“徽宗始大驚,亟遣童貫、譚稹為宣撫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晉蕃漢兵十五萬以東,且諭貫使作詔罷應奉局。”

南宋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引《中興姓氏奸邪錄》載:“宣和二年,方臘反睦州,陷溫、臺、婺、處、杭、秀等州,東南震動。以(為江童)貫浙宣撫使,領劉延慶、劉光世、辛興宗、宋江等軍二十餘萬往討之。”

《宋史》和《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征討方臘的人數不一樣,宋史記載童貫率番漢兵15萬進剿方臘;而三朝北盟記載,童貫領著劉延慶、劉光世、辛興宗、宋江等軍二十餘萬往討之。23萬、25萬都可以理解為二十餘萬,童貫帶領著正規官軍15萬,那麼多出來的七八萬軍隊,只能是宋江率領的梁山軍。正史記載宋江以七八萬梁山軍,加入童貫帶領的討逆大軍,這和《水滸傳》宋江、盧俊義率領七八萬梁山精兵進剿方臘是一致的。

宋江梁山近10萬起義軍,這麼大的規模,他們依靠什麼來保證給養和後勤的呢?早期的梁山人數有限,主要依靠劫掠過往客商維持的。梁山壯大以後,劫掠過往客商不能保證給養供應,梁山軍開始攻打較大的村鎮山寨,比如三打祝家莊,攻打曾頭市。梁山軍的規模擴大到數萬人以後,他們已經有能力攻打州城府縣,正史上的說法:“橫行河朔、橫行齊魏”,把梁山軍稱為淮南盜,他們的活動範圍中心區域是山東,向北至河北大名府一帶,向東一直到大海,向西抵達河南東部,向南抵達安徽南部。

我是冷清先生,為您推送不一樣的歷史真相,如果您喜歡,敬請關注“冷清先生”頭條公眾號。










冷清先生


其實梁山的總兵力可以從書中的幾次好漢出征看出端倪:打祝家莊帶了將近7000人,考慮到是第一次出征為了揚梁山威名幾乎是傾巢出動,就算帶了2/3的人馬,那時應該有1萬左右兵力;打高唐州救柴進帶了8000人,考慮到是長途作戰為保大本營穩妥算1/2的人馬,則那時有1.6萬兵力;宋江打曾頭市可謂是新仇舊恨一起報居然帶了2.35萬人分5路大軍,因之前呼延灼的降將+打北京收的人+三山聚義後投靠梁山人數眾多,此時梁山總兵力應在5,6萬人左右;後來的童貫高俅打梁山水位雖未說到梁山兵力分佈但童貫帶了10萬人,高俅帶了13萬人共23萬人,這可不是小數目啊!當然,梁山是主場作戰是大勝而歸啊,雖說讓高球帶走一批,不過打完後算上降將怎麼著也得有10來萬,所以梁山鼎盛時期是在打完高球之後詔安之前,保守估計12萬.

梁山王倫在時,人數不多,也就幾千號人,偌大的一個梁山泊,光以800裡水泊就(實際就3.5公頃)足足有餘養活他們,並可以說是過得上小康生活;後面寨主換人變成晁蓋,人數不斷的增加,那個時候晁蓋手裡有錢,當初劫皇扛的黃金10萬兩,雖然沒有全部拿出來,至少還算是有錢吧,所以梁山的人馬還可以有錢賣糧吃。到了宋江當寨主時,人數更加的龐大,宋江的嫡系人數比原來整個梁山的人都多,那麼他們的口糧從哪裡來? 宋江平時的錢財都接濟江湖兄弟了,帶的一幫人中也沒有幾個是有錢的主,裡面除了柴大官人有錢外,其他的人有錢也不多;梁山之上是天天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應該都是各個頭領才有的份,其他人等大概就是解決溫飽。 梁山就是一座山,一個水泊加在一起;水泊可以產魚、山上的土地可以種糧食,果樹,如果有人搞這些農業和水產,那麼夠不夠梁山全部人的口糧?可以說不夠,遠遠的不夠,再說了,梁山也沒有看到那個頭領帶一幫人做這些,何來糧食補給?劫富濟貧吧,倒是一條出路,三大祝家莊,那可夠得上樑上花銷個一年半載了,當然還要給窮苦百姓分一點。打家劫舍那就是隻能暫時解決眼前的問題。 當聚集一定的財源後,人數也在不斷的增加;隊伍要強大,不接受新來的不現實。梁山除了108人外,其他的人是不是有多數就是看著梁山有吃的才來的,樑上不能自給自足,只有繼續劫富,才能滿足梁山的日常開銷。 梁山周圍的富豪也不是傻子吧,既然知道有梁山要來劫財,第一個不說,第二個活該,第三個算是更活該,那麼第四個是不是沒有了?人家怕你梁山,躲你可以吧,既然要躲你,那麼錢財肯定轉移走了;你梁山就沒有財源了,還能大吃大喝嗎? 在董貫領兵來討梁山時,梁山人數不說多了,有八萬人吧,一天的開銷是多大,無人知道。宋江是第一個憂慮的,他必須要想到弟兄們的吃,沒有吃的,人心就會散,隊伍就會跨,到了那個時候,還能和大宋的官軍抗衡嗎?即使有信心,也沒實力可拼啊。




梁山老大開始琢磨,如果真的沒有糧草了,不用別人來打,自己就會散夥;那怎麼辦?幾大核心人物,像吳用、花榮、盧俊義、柴進、關勝等一合計,不如接受朝廷的收編,這樣可以解決梁山的口糧,也可以走上“公務員”行列。至於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等人不願意朝廷收編,給宋江出了難題,所以不好直接就接受收編,只有硬著頭皮和朝廷幹,哪知道幾次都把官軍打敗。宋江以為這下完了,誰知朝廷見梁山人多勢眾,只好開出優厚的條件來收編他們。這是梁山老大沒有想到的,這一搏還換來了更大的好處,求之不得呀。所以在接受朝廷的收編時,他不能在像前兩次那樣抬價了,因為他清楚,梁山此時不接受,後果很嚴重,一來梁山糧草不多了,堅持不了多久;二來此時條件優厚,機不可失,三來功名可圖,眾兄弟也可有個好去處,何樂而不為呢?其實第一點才是重要的,沒有糧草了,不得不接受。


楓葉說電影專家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要看是真實還是小說上!

小說上,水滸的兵力還是可以的,分為好幾個階段。

第一,王倫時期。

王倫時期梁山沒什麼實力!

書上寫: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羅。

王倫手下兵力,還不到1000人!

這主要是王倫嫉賢妒能,怕有人來奪權,很多好漢不願意來投奔。

第二,晁蓋時期。

晁蓋時期,因來了7個高手,梁山實力更強,名氣更大,兵力也大大增加。

初期團練使黃安帶來1000多人,被晁蓋他們殺得全軍覆沒。

到了宋江來梁山之前,已經有三五千兵馬(書中記載)。

這個兵力已經不弱了,普通州府的廂軍是對付不了的。

第三,宋江和晁蓋同時存在時期。

當時晁蓋雖是名義上的大哥,實際上權力都在宋江手中。

晁蓋是個性格直爽講義氣的好漢,宋江則是一個陰險有謀略的政治家,懂得招兵買馬的道理。

這段時期,梁山實力增長迅速,尤其是很多實力派頭目都帶著部下帶投奔。

到曾頭市晁蓋被殺時,梁山已經很強。

吳用四面部署,使用兵力就有2萬人。

當時留守梁山山寨最起碼也有二三千人,總兵力接近2萬5000了。

第四,宋江時期。

宋江暗算了晁蓋以後,很重視訓練部隊,尤其重視收編宋軍正規軍官兵,大大增強實力。

到被招安的時候,宋江自稱10萬人,應該是吹牛逼。

保守估計,三四萬兵力肯定是有的。

其實宋江畢竟是土匪部隊,不是正規軍,所以和宋軍開戰也是有輸有贏。

需要說明的是,梁山不但有步兵,還有水軍和騎兵。

梁山的騎兵主要是繳獲了不少宋軍的戰馬,藉此編組了騎兵,大概有數千人。

另外就是水軍。梁山是水泊,沒有水軍早就完蛋了。

水軍也有數千人,非常善戰。

就是憑藉著三四萬兵力,小說裡面梁山才能連續打了四戰,最後和方臘兩敗俱傷。

真實的水滸就不一樣了。

宋江起兵時候,兵力非常弱小,僅有36個人,是一股流寇,四處轉戰,數萬兵力根本住不住他。

當時史書記載: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 、魏 , 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其才必過人。

但宋江終究只有36人,起不了什麼氣候。

誰知道,當時北宋的暴政幫了他。

宋江每到一處,就有不少人加入他們。

當時北宋政府在梁山附近亂來,要求下湖打魚必須交付高額的稅。而梁山附近都是貧困農民,哪裡拿的出錢。

活不下去,就只能反了。

所以宋江越戰越強,成為流竄山東、江蘇、河南等省的匪幫,兵力也有近萬人。

直到殺到江蘇省連雲港,被知州張叔夜擊敗,宋江只得投降。


薩沙


梁山就是因為搞不定後勤了,才必然要招安的。

我們不妨先看下類似的山寨,是如何解決財產分配問題的:

在小說第五回,魯智深來到了一個叫桃花山的地方,在那裡,魯智深遇到了老熟人,桃花山的大哥李忠。桃花山的分配方式為:

劫到的財產要分成三份,李忠、周通、各種嘍囉分別拿一份。

考慮到周通、李忠的戰鬥力基本持平,我們大體可以推斷出來,戰鬥力類似的好漢,拿的錢應該差不多。

梁山的分配方案比桃花山先進一點:

財產分成三份,一份是好漢的(不分天罡地煞),一份是嘍囉的,一份是儲蓄的。

這樣就好算了。

梁山的後勤供應主要來源於如下幾個方面:

1. 入夥時的“高利貸”。

也就是類似穆弘、孔明這些原本很有錢的富戶,這些人是帶著可以瞬間變現的錢加入梁山的(晁蓋的生辰綱屬於奢侈品,不容易變現)

但這些人的回報肯定不能少於他們家的資產,要不然會出事的。所以他們的錢,是“高利貸”。

2. 攻打祝家莊、大名府等城池的繳獲

這些錢倒是不需要還,有三分之一會用作山寨的準備金。

3. 打贏高太尉、童貫後的繳獲。

這屬於隨軍資產,老規矩,分了。

此外,以前梁山還能做點小生意,但隨著山寨大了,梁山過往商戶都少了,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打探消息”,對山寨的營收不大。

那麼問題來了,梁山怎麼解決後勤呢?

抱大腿吧。

招安~不招安,宋江必死。


酒騎風


梁山被招安後先後去攻打遼國和方臘,基本上是原班人馬,所以全盛時應該在5—6萬左右。

梁山作為一個黑幫組織本身不從事太大的生產,後勤供應有兩個辦法,

第一、搶掠。梁山勢力最早是王倫、宋萬、杜遷、朱貴四人組成的委員會,帶領著七八百個小嘍囉,規模比較小,實力也比較弱,因此只能劫掠過往的小規模商隊和附近一些人口稀疏的村落。

後來林沖和以晁蓋為首的搶劫生辰綱團伙上山併成為領導集體後,委員會成員增加到11人,實力有所壯大,開始搶掠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商隊,同時具備襲擊人口相對稠密的城鎮的能力,比如鬧江州、攻打無為軍……

宋江上梁山後,委員會成員接近50人並不斷擴大,小嘍囉也有數千人,實力略有膨脹,具備了正面進攻中小型州縣和武裝富庶村落的能力。進攻祝家莊,繳獲糧食5000萬石,攻破高唐州、大名府、曾頭市、華州、東平府、東昌府,全部將當地的府庫洗劫一空。其中大名府屬於宋朝的一線發達城市。

第二、其他山頭實力和一些地方富豪帶著全部財產加入梁山。

山頭勢力主要有:燕順、王英為首的清風山,魯智深、武松、楊志為首的二龍山,李忠、周通為首的桃花山,樊瑞、項充、李袞為首的芒碭山……

富豪勢力:盧俊義、柴進、李應、穆弘

梁山唯一可以生產的就是八百里水泊裡的魚蝦和山上少量飼養的豬、牛、羊、雞、鴨、鵝。


大將軍威武K


經典名著巜水滸傳》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一百零八位好漢嘯聚梁山水泊,對抗昏庸朝庭、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風風火火闖的九州的壯闊畫面,令我們小時候瘦弱的心臟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可惜宋公明大哥接受朝庭招安而去北破遼國,南征方臘,昔日的英雄好漢損兵折將,死之七八,宋江毒死,冤死異鄉!小時每聽至此,恨不得一磚頭給說書先生砸去⋯
按照小說


的描繪,其實並無具體人數,也無建制單位。

我結合史料與網絡文章,如果以梁山水泊一處來看,最多一萬多人。因為梁山與官軍並未進行過真正的陣地戰,地形也侷限於山地,水湖。

關於糧食問題,小說作者可能考慮108將都是英雄好漢,沒有描繪搶劫糧食的情節。
我參照《舊中國土匪秘聞》上.下,摘錄一段入夥土匪見面儀式上與糧臺(管理糧食、後勤)的一段話:⋯他又來到"糧臺"那,說聲:"聽大兄弟的"。

糧臺就說:"我們在外追風吃塵的,啃窩(吃飯)時別挑肥揀瘦的,東西少了大夥分著吃,要學孔融讓梨!⋯然後派人給他套衣服,毛巾等。

可以設想梁山泊雖然避談這些,但是綠林好漢那一套是一脈相傳的。也就是靠下山搶劫,牽肥豬、抱童子等手段弄錢買糧,或打
下一處飽整一票。

據此估計梁山上糧食也就幾十萬斤㑁藏。

其實真正的梁山水泊最多時僅有三十六位,卻令數萬官軍無奈。

另外以揚志為首的十二位好漢是落草在太行山。

起因都是花石綱和生辰綱。

關鍵人物是高俅,一位因踢得一腳好球而被皇上賞識的"國足"。


良人執戟2


誠邀,如題。這個問題有點意思,由於《水滸》的流行,宋江領導的梁山起義可謂在中國家喻戶曉,比近代的歷史上最大農民政權太平天國起義知名度都高。小說中的宋江遭到小人陷害,不得不落草為寇,逼上梁山,而後糾集一百單八將在梁山自成一家,傭兵數萬不奉朝廷號令,那麼歷史上的宋江起義情況又如何呢?

北宋晚期,朝政糜爛,徽宗對外獻幣乞和,對內恣意搜刮,農人苦於深重賦稅剝削,致流離失所。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佔有梁山泊,招募義軍,聚眾起義。旋率眾進犯河朔(泛指今黃河下流南北一帶)、京東東路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徽宗命令知歙州曾孝蘊率軍往討。宋江避其鋒,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埋伏,船舶亦被焚,退路隔絕,戰勝被俘,起義遂被鎮壓。

看來歷史和小說還是不能混為一談,那麼宋江起義到底有多少兵馬呢?

小編以為,規模不會很大,因為最初時宋江僅僅聚焦了36個首領,就算平均一個首領帶領百人,也不過3000餘人。據《東都事略》記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此時的宋江部隊,不但數萬官軍數萬都不敢與之戰,軍事力量還被官府看中用以平方臘,說明其部隊實際上受到了政府的認可,除了戰鬥力強大以外,人數也有必定規模,估計也就萬人左右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我們都看過《水滸傳》,知道梁山好漢有一百零八將,但那只是梁山上的將領,其實當時的梁山還有許多的嘍囉,人數不在數十萬人。


小說來看,梁山起義時梁山勢力很大。當然了,梁山勢力之所以這麼強大當然有各種原因。首先梁山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梁山三面環水一面靠山,並且梁山軍中有阮氏三兄弟等熟悉水性的軍事將領,所以只要把陸路堵死,想從正面成功進攻梁山的可能性很小。並且當時的梁山因為其忠義的好名聲,吸收了附近很多山寨的老大,還有北宋軍中的將領,以及民間才能出眾之士。就比如花和尚魯智深當時就曾經是二龍山的土匪,就被宋江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加入了梁山。

而且當時魯智深所在的二龍山就有人馬上千人跟隨宋江去梁山,而且因為宋江的名聲和呼聲很高,附近許多不堪北宋暴政的民眾也紛紛主動投奔梁山,這時的梁山已經兵強馬壯,並且在招安後北宋不給梁山一兵一卒,就讓梁山大軍去征討方臘。


在征討方臘時,宋江和盧俊義是各自率領了三萬精兵,再加上有5千水軍,這裡明確的就有六萬五的人馬。再加上當初招安時,還有許多人不願意歸順,所以下山走了,所以據此,在沒有招安前,梁山的人馬全盛時期包括平民至少多達數十萬之多。

其實梁山之所以能有如此多人投奔,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當時宋江上梁山後,擔心自己的家人受到朝廷的迫害,曾經親自下山接自己的家人上山,不料被官兵埋伏,寡不敵眾,宋江無奈只能躲進破廟中,這時卻恰巧見到了九天玄女,並從九天玄女手中得到了三卷天書,夢醒後梁山大軍趕到,救了宋江一命,眾人也得知了宋江被九天玄女贈書一事。後來宋江被玄女贈書一事傳開,宋江在眾人心裡的地位就像神明一樣,這就造成了連帶效應,許多人認為宋江是天命所歸。所以投奔梁山的人也越來越多。


誇大點說,小說中當時的梁山勢力甚至可以說超越了北宋的部分軍事實力,這可不是誇誇其談,我們可以從第三方來拿北宋和梁山的實力來進行對比,北宋當時征討方臘,數萬軍隊不敵方臘軍幾萬人,而且被一直壓著打,之後宋江被招安後,北宋皇帝讓宋江率領梁山本部人馬去征討方臘,並且不給一兵一足,且沒有提供後方補給,但是宋江還是領命前去平叛,雖然說眾多梁山好漢當時打敗了方臘,但是也同樣損失慘重。

梁山眾人平定方臘叛亂前後也不過用了一年的時間,但反觀北宋軍隊征戰方臘數十年,損失數十萬軍隊卻還是沒有打敗方臘,從這裡就可以證明,梁山全盛時期的軍事實力是很厲害的,當然更多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將的自身能力和優秀的指揮才能,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沒有數萬的兵力也是不可能的。

我們再來說說梁山眾多人馬的後勤供給是如何解決的,梁山人馬少說也有數萬之多,他們雖然名義上被稱為土匪,但是他們卻不燒殺搶掠,殺人越貨,所以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並不是做偷雞摸狗,殺人放火之事。


在梁山上,為了保證後勤的供給,宋江就曾帶領著眾人自己開墾土地,自給自足,有時候也帶領著梁山好漢出去鏟奸除惡,劫富濟貧,然後沒收惡人的財產,賺點外快,這基本就是梁山後勤補給的主要方式。

但官匪始終不同,北宋依靠國家的強制力可以有稅收作為後勤,但梁山卻只能依靠有限的自給自足和不確定的行俠仗義來維持後勤,這就導致了梁山註定不能長久發展,沒有一個完整穩定富足的後勤供給系統也註定了梁山最終只能被招安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