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地理学家——贾耽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唐朝中期宰相,地理学家、政治家。是唐朝玄、肃、代、德、顺、宪宗6朝元老

贾耽是中国地理地图史上一位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科学制图的方法。

唐代地理学家——贾耽

在书籍中的地理记述是中国对外宣示领土和海权的重要依据。利用掌管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便利,向外国使节打听各国的山川形势、地理沿革和风土人情,然后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

此外,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少数民族的遗老,甚至民间流传的小说谣谚,他都会留意记录,然后汲取精华,去伪存真。

唐代地理学家——贾耽

贞元十四年,贾耽用裴秀的制图六原则绘制“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一轴,主要表现陇右兼及关中等毗邻边州一些地方的山川关隘、道路桥梁、军镇设置等内容。他用文字注记详加说明,然后汇编成册,故名《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 《吐蕃黄河录》。

唐代地理学家——贾耽

贞元十七年,贾耽经过三十多年的阅读文献,调查采访,认真选取资料,绘成了《海内华夷图》,撰写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献给朝廷。《海内华夷图》为表现唐代统一的面貌,图的面积约110平方米,“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百里。别章甫左衽,奠高山大川;缩四极于纤缟,分百郡于作绘。宇宙虽广,舒之不盈庭;舟车所通,览之咸在目”。

唐代地理学家——贾耽

其地理范围除唐朝所辖行政区外,还有四邻一些国家,是一幅小范围的亚洲地图,比例尺为一寸折百里,相当于1∶180万。图的内容包括唐朝疆域沿革、行政区划、古今郡县、山川名称、方位、交通道路等。图中的地名古今并注,古地名用黑色,今地名用红色,开中国以两种颜色标注地名的先河。

唐代地理学家——贾耽

这种墨朱殊文制图法为后世历史沿革地图所遵循。如李兆洛的《历代地理沿革图》,杨守敬的《历代疆域形势图》,都采用这种方法。《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是《海内华夷图》的文字说明,属地志。

贾耽做山南东道节度使时,唐德宗巡幸梁州。

唐代地理学家——贾耽

贾耽派行军司马樊泽到梁州向德宗奏事。樊泽事毕返回后,贾耽正设酒宴,忽然有朝廷的紧急文书送到,命令:樊泽代替贾耽的节度使职务。贾耽看后,把文书藏到怀中,面上不动声色。

酒宴结束后,贾耽便命令堂吏去见樊泽,贾耽的牙将张献甫气愤地说:“樊行军在皇上面前自谋节度使职务,侍奉主帅不忠,请允许我把他杀掉!”

唐代地理学家——贾耽

贾耽说:“这是皇上的命令,樊泽现在就是节度使了。”当天贾耽就离开了驻地,并让张献甫跟随自己,军府因此平安无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