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政】最受歡迎的廚師類型

我國的廚師隊伍(包含助手與輔工)約有800萬人,佔餐飲從業人員數的35%。其中中式烹調師基本按照初級、中級、高級、技師、特級技師的等級劃分進行評定。那麼,現在我國的廚師隊伍處於什麼現狀呢?

【廚政】最受歡迎的廚師類型

從來源看,主要是三個渠道,即國有餐館或飯店培養的廚師,烹飪學校歷年來的畢業生,農村打工仔中的自學成才者。此外,部隊復員的炊事兵,機關食堂的炊事員,火車與輪船上的餐廳人員以及一些城鎮下崗職工,近年也紛紛加入市場廚師的隊伍。

從年齡看,18—40歲的最多,幾乎佔總數的80%。20歲以下的較少,40歲以上的更少,現在的餐廳廚房中幾乎看不見50歲以上的人.過去廚師和中醫一樣,越老越吃香。.而今廚師一到“天命”之年,如果沒有“大師”,“名師” 等頭銜,或沒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往往就被淘汰。

從分佈看,90%以上集中在民營酒店,其他的則在國有或三資企業中。而且,愈是大店,強店和名店,,廚師的技術水平與職稱愈高,工資收入與福利待遇相應也愈好,反之,則較差。目前,粵,滬,浙,川等地的廚師在市場上比較搶手,擅長“迷宗菜”者,薪酬往往更高。

現今餐飲市場上最緊缺的廚師是:1、年輕的創造型人才;2、基本功紮實的多樣型人才;3、有知識,有眼光,有組織管理能力,有社會責任感,有團隊精神的綜合型人才;4、特別能吃苦的人。

目前餐飲市場上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廚師“跳槽”頻繁,許多酒店技術骨幹的流失率通常都在30%以上。這主要是對廚師資源的開發缺乏科學認識,在用人激勵機制上缺乏產權安排,在用人制度上缺乏“惟才是舉”作風,在廚師培養提高上缺乏投入等原因造成的。

何為"三 三 三 "型廚師?

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餐飲市場上的競爭,不外乎經營理念,環境設施,菜品風味,營銷策略和服務水準等幾個方面的競爭,而這一切又集中體現在人才(含管理人才與技術人才)的數量與質量上,因此可以說,人才的得失與多寡,優劣將是餐飲企業興衰存亡的生命線。

我國曆代都湧現出眾多的名廚,儘管他們的出身不同,經歷不同,但是賴以成名傳世的幾乎都是廚德和“一道菜”,而非學歷與才識。現在時代不同了,如果沒有文化和體力,僅憑“一招鮮”,就很難“玩得轉”,這幾年一些年老的廚師受到“冷落”,便足以說明問題。當今的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文盲或半文盲,科盲或半科盲廚師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因此,培養什麼樣的新型廚師,如何培養他們,便成為中國烹飪是否後繼有人的一個根本問題。

目前餐飲市場上的廚師,數量並不少,但是總體質量卻不高,從近10年的廚師需求狀況看,不是重名,不是什麼“大師”或“名師”,不是摘金奪銀當“擂主”,不是上了報刊或電視,而是重實,要求能很快派上用場,可以為酒店贏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最被餐廳老闆看重的是有文化、有師承、廚德好、見識廣、頭腦活、會管理、忠於企業的中青年廚師。他們往往被委以副總經理,行政總廚,技術監理,,新菜開發部主任,廚師長或頭爐,頭案等重任,工資報酬也最高。那些貢獻卓著者,往往還會獲得住房,私車,股金等獎勵。在改革開放最先致富的10種人中,這些廚師名列第9位,並得到了許多社會榮譽。

那麼,今後30~50年的情況是否還會如此呢?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具體來說,“三 三 三型”的廚師將會更加走紅和吃香。

這裡的第一個“三”是指烹飪院校(含本科,大專,技校或職中)的正規學歷。惟有經過三年比較系統的專業教育,他們在文化素養和專業理論上才能有一個較好的基礎,發展的“後勁”才大。與此相反,僅上過幾十天烹飪速成培訓班的人,許多東西就只知道一點皮毛,,難以有什麼建樹。這是因為,中國烹飪的現代化,是一股不可抵禦的歷史潮流。它需要外語,需要計算機技術,需要營養衛生知識,需要現代飲食機械,需要食品檢測手段,需要市場經營理論,需要各種社會科學觀念等等。.而這一切,必須有賴於正規教育的積累和薰陶,將“匠人”改造成為“金領技師”。

第二個“三”,是指紮紮實實地拜師學藝三年,這裡的“師”不一定都是開幫立派,摘金奪銀的名師,但必須是功底深厚,誨人不倦的嚴師,這裡的“藝”,不單是要求會做一些菜,更重要的是熟練掌握料、刀、味、火等四大基本功。這是因為,廚師屬於個體的手工勞動者,做菜技術的好壞。一、在於經驗;二、在於“悟性”;三、在於基本功的全面。在校學習的三年中,儘管有操作實習,儘管有指導教師,儘管有各種錄象帶可供觀摩,但都替代不了拜師學藝。只有拜好師,學好藝,廚師才能既懂理論,又懂實踐,使兩個翅膀都硬起來,才能在"烹飪王國"中自由翱翔。

第三個“三”,是指跑過三個以上的碼頭(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杭州,武漢,瀋陽,西安等大都會),會做三種以上的地方風味菜(例如魯、蘇、川、粵菜等菜系)。能夠一通多系,師承百家,這對於增長見識,拓寬技藝,領悟“迷宗菜”,適應當代菜品流行潮十分重要。這是因為,在信息時代,菜品傳播的速度很快,而菜品的傳播又是沒有地域疆界的。再加上中國烹飪的各個風味流派雖然同出自於一個“母體”,但是“龍生九子,九子不同”,各有高招與絕活。只有兼收幷蓄,舉一反三,菜路寬廣,是技藝上的多面手,才能豐富本店菜品。招來顧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