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越理財越負債?

叫vito的自傳


現在基本上大家都知道要理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是怎麼開始理財呢?卻似乎沒啥頭緒。甚至有人在還沒系統學習理財知識時就衝進股市,基市,追高殺跌,再加上最近全球市場低迷,那麼,請問你不虧錢,誰虧錢呢?

個人覺得,對於大部分工薪族來說,無非是處理好掙錢、存錢和花錢這三者的關係。

首先,你當然要好好工作,積累資歷和經驗,爭取取得更多的工資收入,這是開源;

其次就是節流,也就是省錢,但其實對於大部分工資還沒那麼高的人來說,存錢和省錢其實很難真正分開:吃飯得花錢吧?房租得花錢吧?每個月的同事聚餐總要有吧?隔三岔五的好友聚會總得去吧?身上的行頭總得添點新吧?一直加在購物車裡的東西,平時不捨得買,遇上雙11、雙12,打折!還分期免息!這總得下手吧?這不,下個月又有五月天的演唱會,能穩住不去?得,又月光了。這錢,還怎麼存呢?

所以,控制不住的消費是許多人存錢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如何才能控制慾望,合理消費呢?現在就跟著我,五招走起,感性+理性,總有一款適合你:

1、不借錢消費,哪怕是“免息”的!

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這句話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永遠是對的,尤其是在消費上。

我身邊有一朋友,前兩年一直心心念念買一臺新款蘋果手機,8000多啊!心疼!各種捨不得!結果一到雙11,24期分期免息!每個月只要300多!毫不猶豫,下單!更可怕的是心態:感覺沒花錢。感覺沒花什麼錢的“好處”是啥?是還能買其他想買的東西!…...月光就是這麼來的。

可怕的其實不是月光,月光只是當月的現金流沒了而已。真正可怕的是因為分期免息,許多人已經不止是月光了,而是未來確定可見的半年光(6期免息)、一年光(12期免息)、甚至是兩年光(24期免息)。分期鎖死了一個人未來的現金流。

一個人一生能賺錢的年齡大概在30年。撇去初入社會的那幾年和隨著年齡增長收入下滑的那幾年,一個人真正賺錢的黃金年齡,充其量只有10年左右。如果這10年中有好幾年的現金流是被消費分期鎖死,可想而知危害是多麼巨大。你要知道,很多時候鎖死的不止是現金,而是一個人向上拼搏的決心和重整旗鼓的可能性。

2、“買買買”前,先設定一個基礎目標~

我們不是光省錢、不消費,而是要控制消費,避免不合理的“慾望型”、“衝動型”消費。會不會感覺買了一些東西后生活裡大部分時間其實都用不上?比如:辦了一張健身卡、買了一個麵包機、淘了很多本新書,是不是感覺自己在下單的那一刻已經有了腹肌馬甲線、已經成為靚仔主廚、已經學識博古通今?然後,enmmm…...結果發現都只是要買的那一刻最積極。

那到底要不要買?在下單前先設定一個基礎目標,或許能幫助你更好滴做決定。舉個栗子:

這不,我上個月又心血來潮想買一臺除蟎儀給家裡的被子殺殺菌,後來想想其實把被子拿出去多曬曬太陽也有一樣的功效,於是堅持了一個月的“自然殺菌”法後,除蟎儀從購物車裡永久的刪除了。所以,先定一個小目標,在避免不必要開支的同時,還能提升自己的行動力!

3、做任何你猶豫的消費前,把價格乘以4,再決定!

資金是有時間成本的。比如利率是3%,100塊在1年後是103塊。今天你花了100塊買了條褲子,其實花的是未來的103塊。如果你能用100塊創造更多價值,那麼實際上你的這條褲子的“成本”就更高了。

一筆錢未來價值的最保守估計是多少?一般我們用的是無風險收益來計算,基本等同於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或短期國債收益率。其實,以複利計息的年金類產品也可以基本看作是“無風險”(預定利率複利3.5%左右,且不隨市場利率下降而下降,確定鎖定終身)。因此,一筆錢如果放的夠久,在複利的影響下現金價值可以達到4~8倍的增長。我們取個最低值4倍,再來算算帳:

因此,如果你在購買時內心有掙扎,不妨把價格乘以4,告訴自己這才是真正花掉的現金流,考慮一下值不值,是不是還捨得,再做購買決定~

4、消費一筆記一筆,養成記賬的好習慣!

每個月的消費是多少?哪一塊的開銷是最多的?不記賬,你還真的不知道!我自己記賬也有好幾年了,忍不住讚歎一句:真香!真好!真的能知道“錢都去哪了“!來來來,給你們看看我的賬單:

只有知道錢的流向,才能知道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可控制支出。知道錢的流向,我們才能更好地“節流”。那麼,現在就打開手機應用商店,下載個記賬APP,開始掌控你的錢吧~

5、善用金融工具,進行強制儲蓄~

這裡需要特別強調一下,強制儲蓄放哪兒好呢?答案有很多,但是,要選那些取出來不那麼容易的!

大部分人會存餘額寶,有收益,想用還能隨時取。親,隨時取還能叫強制儲蓄嗎?經常看到自己,咳咳......有人,年初把一萬塊放進餘額寶,覺得自己強制儲蓄了,還挺會理財,結果到年底,一萬塊沒了不說,自己又多搭進去一萬。那能叫理財嗎?!簡直是散財啊!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問就是傷感情!

能隨時取的產品,不能叫理財產品,而應該叫“花錢產品”,讓你花錢變得更簡單。想想你存在餘額寶裡的錢,再一結合花唄,是不是花得更利索了,就問你是不是?

所以,把錢放在短期靈活的產品裡,那叫“放錢”,隨時要用錢,放那隨時可以取。而真正的強制儲蓄,是要把錢存住!比如,存個定期,存個基金定投,存個保險(具體哪個更好要匹配具體的資金用途),不那麼容易取,讓你在想動心思用這筆錢的時候能想想,然後說算了還是存著吧!那才叫“存錢”!

這不,最近國際上一些國家相繼又降息了,國內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會處於利率下降的通道中。所以,現在就行動起來,趕緊把錢“存起來”,既能真正通過強制儲蓄把錢留住,還能鎖定長期收益,何樂不為鴨~

最後一條,最重要的一點: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從現在就開始,規律你的財務狀況吧~


愛吃雞的Daisy


越理財越負債這個說法應該是很少人會有的,除非一開始你就不是用閒錢理財,而是用借貸來投資,這個自然結果就不一樣。

閒錢理財即便自己投資水平差也很少有大額虧損,並且閒錢理財也都是自己的本金,如何會有負債一說。

如果是借貸理財,比方說借貸炒股或是做配資,那肯定是有可能會越來越負債的,這是因為自己的投資技術跟不上自己想賺錢的速度,盲目的追求高收益而忽視了投資同時伴隨的高風險。


進階小財女


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