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甘薯王:出苗量全國前三 小小地瓜苗如何做出大產業?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5日訊 甘薯,又名紅薯、地瓜,是常見的一種農作物。每年的3、4月份都是甘薯種植的黃金期,這段時間,很多種植戶都會從外地趕來濟寧市汶上縣採購甘薯苗。這裡,有全省最大的甘薯種苗繁育基地,這裡還有一位低調的“甘薯大王”。

“給我多少顆?這一棚也就出12萬顆,12萬顆先給你6萬顆吧,你先栽著吧。儘量還是多給我點,我來一趟那麼遠也不易,種那麼多地······”3月的清晨,寧靜淡雅,不時傳來幾聲清爽的鳥叫。一大早,甘薯種植戶黃記春便來到“薯王”的大棚裡討價還價起來。黃記春是菏澤鉅野人,2008年來到汶上縣郭倉鎮承包了400多畝地開始種甘薯,不知不覺,與“薯王”已經有12年交情了。

“這幾年一直都用他的苗,確實也不孬,成活率高,口感也不孬,包括龍薯9、西瓜紅、紫薯、煙薯25這幾個,品種也多。”黃記春軟磨硬泡,“薯王”答應下一棚再給黃記春留6萬顆薯苗。據說,這裡培育的甘薯種苗經過脫毒,產量至少要比普通苗畝產高1000多斤,增產幅度高達20%。

3分钟 | 汶上甘薯王:出苗量全国前三 小小地瓜苗如何做出大产业?

辭職回鄉遇尷尬 韌勁打動中科院

“薯王”不姓王,叫劉文學;賣得不是甘薯,而是甘薯苗。1997年,23歲的劉文學辭掉了麵粉廠的工作,毅然回到家裡幫助父親幹起了甘薯育苗和種植工作。但當時因為品種老化且沒有種植經驗,加上缺乏育苗技術,連續兩年虧損。劉文學告訴閃電新聞記者,“育苗技術不過關,造成薯苗在苗床上的腐爛,還有我們儲存期間,由於溫度溼度掌握不好,造成地瓜種腐爛,受到了很大的損失。”

慘痛的教訓讓劉文學明白了技術和良種的重要性,他和父親開始向農技專家和科研院所請教育苗方法並求購良種,但受制於當時的通信條件和交通問題,寫信成了交流的首選。不知不覺,劉文學和父親已經向全國各地寄出了近百封信件。

3分钟 | 汶上甘薯王:出苗量全国前三 小小地瓜苗如何做出大产业?

在這堆信件中,記者看到一封在2000年由中科院寄出的回信。“當時就是說我公公和老公他們為了引進一些良種,直接跑到中科院去引種,不惜一切代價。”數次碰壁、數次堅持,“到了後來,人家看到咱這種韌勁,對地瓜這麼執著,然後人家慢慢就把咱接受了,當時給了一些新品種。”劉文學的妻子孔美娟介紹到。

發展大棚種植 全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一封封書信換來的良種和技術,讓劉文學的甘薯育苗漸漸走上了正途。2007年,有客戶來到劉文學的地瓜育苗基地,想要在3月初購買地瓜苗。按照以往的育苗規律,一般要等到4月中旬才開始剪苗出售,想在3月初出苗,春節前就得開始育苗,當時根本不具備育苗條件。

為了滿足顧客要求,劉文學四處打聽、向農科院的專家請教,終於得知建冬暖式大棚就可以提前育苗。劉文學毫不猶豫,投資十萬元建起冬暖式育苗大棚,嘗試在春節前育苗,成為全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3分钟 | 汶上甘薯王:出苗量全国前三 小小地瓜苗如何做出大产业?

“當時我們可以說是全省首個用冬暖式育苗的基地,很多農科院的,包括我們專家來了,對我們這個做法都感到很吃驚。”劉文學,有了冬暖式大棚,我們臘月裡可以育苗,到了第二年正月裡就可以向外銷售,它可以提早上市,而且它的苗的價格也比較高。

科學的育種和管理,使得劉文學的企業越發壯大。現如今,劉文學的公司年產優質甘薯種苗達2億餘株,企業規模和出苗量穩居全國前三位,成為了國家甘薯新品種的試驗示範推廣基地和濟寧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山東省農科院、山東省農業大學、福建龍巖市農科所等國內頂尖的甘薯科研院所和專家也紛紛成為了企業的合作伙伴,不少優質種薯苗也優先送往企業進行培育擴繁。

成立合作社 帶領村民致富

富裕起來的劉文學決定帶動村裡人一起致富。2009年,劉文學和6名地瓜規模種植戶創辦了汶上縣曙光地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103戶。合作社為社員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每年回收、銷售社員地瓜2000餘萬斤,帶動地瓜種植面積22萬畝,使社員實現增收1216萬元。2016年,金藤薯業的甘薯種植產業被列為鎮產業扶貧項目,連續三年每年拿出4萬元為100戶貧困戶分紅。

3分钟 | 汶上甘薯王:出苗量全国前三 小小地瓜苗如何做出大产业?

“我在這裡打工三四年了,以前家裡種棒子,一年一畝地收個一千多塊錢,現在在這裡打工,一月掙個三四千塊錢,不比家裡強多了?”汶上縣次丘鎮南樓橋村村民賈玉連。

目前,濟寧金藤薯業科技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佔地面積2000餘畝,年繁育種薯4000餘噸,擁有高標準冬暖式育苗溫室18座,大型種植拱棚400多個的現代化農業企業。

3分钟 | 汶上甘薯王:出苗量全国前三 小小地瓜苗如何做出大产业?

為了進一步提高種苗質量,2019年,金藤薯業還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科研中心,成立了山東金藤甘薯研究院。而企業所在的汶上縣次丘鎮也圍繞打造甘薯產業“新六產”,依託企業打造了規劃面積1萬畝的甘薯產業園,目前已完成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其他設施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中。

汶上縣甘薯產業園項目建設負責人顏丙生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依託產業園,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逐步形成新品種開發,甘薯育苗、倉儲物流、甘薯種植、精深加工等全產業鏈的發展,為產業振興提供有力的支撐。

閃電新聞記者 賈鑫 胡振華 汶上臺 張明 程渠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