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業沒有暖春:巨頭閉店欠薪 行業再洗牌

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停工近兩個月的健身行業逐漸恢復了經營。

3月起,一兆韋德健身、樂刻健身和威爾仕健身在上海的門店陸續開放,隨後全國門店開始跟進。

截至3月22日,一兆韋德和威爾仕健身恢復營業的門店數量分別達到85家和73家。

然而,有一些健身機構依然大門緊鎖,其中不少將不再開放。

開門不易,等回客流更難

健身行業沒有暖春:巨頭閉店欠薪 行業再洗牌

3月17日,上海市體育局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本市體育場所復工工作指引(第二版)》。根據新版《指引》要求,一般情況下,上海市體育場所向社會開放取消備案,可以直接復工。

此前,金吉鳥健身原定於4月1日恢復營業。但在新版《指引》的影響下,總部決定從上海的20家門店中選出3家,提前到3月20日復工,並觀察客流的迴歸情況。

金吉鳥健身康橋路門店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復工這幾天的客流量大約只有之前正常情況的四分之一。

復工開門不再困難,但等來客戶的迴歸卻需要時間。即使是頭部連鎖健身品牌,也要面對客流減少的事實。

威爾仕健身上海九六廣場店的負責人坦言,在開門初期,會員們對安全有所擔憂,前來健身的人不多。門店也不需要太多人手,工作人員採取了輪流上班的制度。

據官方消息,一兆韋德健身上海門店的團課和淋浴將在3月23日開放;威爾仕健身上海門店的團課和泳池也將於同天恢復。

此前,一兆韋德上海徐家彙路店的負責人曾告訴界面新聞:“淋浴和團課取消是客流較少的主要原因,尤其影響到店的女性會員數量。”

目前,廣州和深圳等地的健身房已經在3月初有限恢復經營。

以寰圖健身房珠江新城店為例,門店的每日營業時間分三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的接待人數控制在35人以內,會員須提前一日預約。

此外,在門店內健身需要全程佩戴口罩,團課人數則控制在6人以內。

健身行業沒有暖春:巨頭閉店欠薪 行業再洗牌

3月17日,用戶戴著口罩在某健身房內健身。

和大型連鎖健身機構不同,部分中小型健身房的經營者,對復工持觀望態度。

上海一家小型健身工作室的實際運營人包天青表示,擔憂客流量下滑是推遲復工的主要原因。稀少的客流無法增加收入,卻產生了額外的水電費和人工費。

包天青所在的這家工作室位於江灣體育場附近,他是這家健身房的合夥人之一,也負責其實際運營管理。

截止3月19日,江灣體育場周邊的健身房,僅有一家綜合性的健身機構開了門。

走進場館內,六七十平的場地上只有店長一個人在擦拭器械。門店入口處的登記表顯示:在3月19日這一天,前來鍛鍊的會員還不到兩位數。

一名業內人士認為,復工後,整個行業的客流量大約只恢復了30%。

閉店欠薪,巨頭也難倖免

3月20日,金吉鳥健身在上海的門店已經陸續復工。根據官方消息,其南京、廣州、重慶和杭州等地的門店也將在未來一週內開放。

但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北京、上海、浙江和安徽等地的金吉鳥員工不斷髮帖留言——截至目前,金吉鳥已經連續三個月沒有發放工資,部分門店的員工甚至超過四個月沒有領到薪水。

根據金吉鳥健身一名私教的說法,正常情況下,工資在每月18日發放,但從2019年10月份開始,薪水發放的時間就不斷被推遲。

2020年初,遇上疫情之後,拖欠工資的情況越加嚴重。

金吉鳥健身上海康橋路店的負責人表示,員工的工資從2019年12月起就處於未發放狀態。由於工資的發放統一由南京總部處理,因此,直到4月1日總部復工前,員工都無法領到工資。

從事健身教練工作已有五年的蔣振龍透露,小型健身工作室因房租壓力較小還能夠保障底薪的發放,但在規模較大的機構,已有教練因失去收入而轉行。

此前,有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疫情首先考驗的是各健身機構的現金流儲備。

作為重資產行業,高租金、高人力成本是線下健身產業的特性。根據規模的大小,各健身機構每月有幾十萬到百萬以上的固定支出。

樂刻運動創始人韓偉此前透露,疫情期間,樂刻單月虧損千萬以上,整體虧損預估一億甚至翻倍。

健身行業沒有暖春:巨頭閉店欠薪 行業再洗牌

中體健身常營店貼出的閉店公告。

2月19號,UION Life中體健身北京常營店貼出閉店公告,宣佈因收入停滯、無法負擔高額房租和各項成本而正式閉店。

據該店銷售人員的說法,閉店主要是因為商戶沒有和物業談攏房租問題。中體健身則很快開始給會員辦理退費等善後事宜。

在停工階段,私教課程售賣陷入停滯。健身房以會員卡預售和售賣私教課為主要盈利模式。當年卡預售達到飽和時,售賣私教課程是讓會員繼續付費、獲取收入的主要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超大型健身房如果停工超過三個月,就會有倒閉風險。根據中體數據總經理劉易斯的估算,有20%的企業將受疫情影響倒閉。

不缺少資金,但還要再投入嗎?

相比較同行,艱難求生的包天青對自己能撐下來感到慶幸:“一百、兩百的錢都要想辦法去賺,活下來是最重要的。”

雖然無法開門營業,但通過器材租賃和食品售賣,他在疫情期間每個月能獲得近萬元收入。這差不多能和店裡幾個健身教練的工資相抵——在停業期間,教練們每月僅有不到兩千的底薪。

也正因此,包天青對未來的預期謹慎樂觀,在停業期間,他買進了其他倒閉健身房的二手器械,還是希望自己的健身房能夠活下來。

然而,不少健身行業從業者的經營意願受到了停工的打擊。

3月18日,陸臣在網上發佈信息,想要轉讓自己在上海火車站附近的健身工作室。

親手打理了兩年,外加疫情形勢的好轉,陸臣本希望能夠繼續經營。但面對即將到期的房租合約,另外一位合夥人卻不願意再投入資金。

會員流失、市場前景不明朗,是他們繼續投資的隱憂。

最終,陸臣和合夥人達成統一,決定將健身房儘快轉讓出手,但轉讓情況並不樂觀。如果無法順利轉讓,他將會零散轉賣器械,最終停業。

單就健身行業而言,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只有人想著儘快脫身,幾乎找不到入局的玩家,行業投資者、行業從業者,和消費者一樣,儘可能地小心謹慎。

健身行業沒有暖春:巨頭閉店欠薪 行業再洗牌

上海江灣體育場一家停止營業的健身館,設備已經被全部搬空。

行業再洗牌,先要活下來

跑路、倒閉、轉讓,這似乎是千瘡百孔的健身行業在2019年的關鍵詞。2020年初的情況,又加劇了諸多中小健身房的死去。

部分從業者並不認為這是件壞事。

威爾仕健身市場副總裁戴千焯認為,疫情促進了行業的新陳代謝。他表示,疫情只是使健身機構原本存在的問題爆發,而不是引發問題的根本。

在諸多競爭者倒下的冬天,威爾仕健身依然決定實行自己的擴張計劃。據其負責人的說法,在其他行業退出的情況下,新門店將能夠獲得更好、更優越的地段。

2020年3月上旬,私教健身工作室人馬線和團課健身房Justin&Julie Fitness相繼傳出完成千萬級別A輪融資的消息。

但活下來、甚至活得好的,只是極少數人。

2019年,擁有20年曆史的知名連鎖品牌浩沙一夜崩盤。疫情來襲後,健身房倒閉的情況更是數見不鮮。

包天青加入了一個健身行業信息交流群,在因疫情停業的時間內,僅上海地區,就有超過百名閉店的健身房業主在此發佈器材或門店轉讓信息。

在上海江灣體育場經營著一家小型健身工作室的高吉說:“今年冬天比以往更冷了,沒有存糧的機構就會死。但有一些機構本可以活下來,也不該倒閉的。”

上海江灣體育場附近,有一家經營了近十二年、佔地三千五百平的綜合健身房。和它毗鄰而居的則是數家主打拳擊、瑜伽和舞蹈等特色項目的小型工作室。

3月11日和3月14日,這家場館連續張貼兩條公告,宣佈因疫情影響和經營困難而停止營業,會員會籍可轉入另外兩家願意接收的健身場館。

高吉對這一健身房的倒閉感到遺憾——他將自己和商區內其他從業者視為互補關係,區域內巨頭的倒下,會對整個生態造成破壞。

疫情之下,各地體育局都在盡力幫助這些中小型健身機構。

上海市體育局在2月21日發佈了《關於全力支持本市體育企業抗疫情穩發展的通知》,其中要求對承租市屬公共體育場館的非國有中小體育企業,免收2月、3月兩個月的租金。

據上海的部分健身行業商戶反映,雖然收到減免通知,但在同物業交涉具體方案時,出現了申請被忽略或減免時間被壓縮的情況。

健身行業沒有暖春:巨頭閉店欠薪 行業再洗牌

安徽省健身行業從業者的請願信。

3月初,安徽省近250家商業健身場館集體向安徽省體育局致信,希望政府能夠協助提供相關補貼或幫助減免租金。

合肥市某健身場館負責人江土新告訴界面新聞,最根本、最現實的因素就是錢。以萬元為單位的房租減免,將影響一個門店的生死。

此外,由於同時經營了水療館,江土新更看重政策背後傳達出的信息,“或許最後減免的金額並不算多,但有沒有政策的支持,這將會影響到我的決策。業務方向要不要調整、店面要不要擴張、甚至怎麼招新員工,這些都會有變化。”

難變現的雲健身,還要依託線下

健身行業在尋找自救的方法。

疫情爆發後不久,1月30日,國家體育總局發佈《關於大力推廣居家科學健身方法的通知》,要求利用各類媒體促進居家健身。

幾乎是同時,各家健身機構及在線健身平臺紛紛上線了健身視頻和互動直播。

1月底,樂刻先後在快手、抖音、騰訊視頻和西瓜視頻等平臺上線運動話題;隨後,線上運動平臺Keep聯合趁早app、Shape塑健身等品牌共同推出了直播專欄。

一兆韋德和威爾士健身等傳統健身品牌首次開通了線上課程;不知名的小型工作室和普通健身教練也嘗試把課程搬到線上。

健身行業沒有暖春:巨頭閉店欠薪 行業再洗牌

一兆韋德健身在抖音上傳健身視頻。

閒居在家的人群為“雲健身”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據統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樂刻相關健身話題流量全網突破20億,平均單平臺觀看人數在2萬左右,峰值可達到6萬。

求生的本能迫使線下健身行業緊緊抓住這根稻草。然而,線上健身的巨大流量難以轉換為盈利,觀眾的狂熱沒有驅散行業的寒冬。

樂刻運動創始人韓偉說:“既做流量,又賺錢,這不成立,這個鏈條不是一夜之間就起來的。”

超級猩猩創始人跳跳則公開表示,線上直播首要考慮的不是盈利,而是給健身用戶交付價值。線上課程只是在特殊時間段對線下服務的一個補充,本質上無法代替線下課程。

疫情使線上消費受到了傳統健身行業的關注。韓偉稱,樂刻原本就有推出在線服務的計劃,疫情則使這一想法提前實現。

同時,威爾仕方面也表示,客戶已經培養了線上的消費習慣,未來線上將承擔更多的職責。

對於未來,健身行業業內人士的觀點出奇地一致:線下仍是最好的健身場景,但線上、線下打通,將成為健身行業的新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