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美文是文无定法、见仁见智吗?美文之美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

皇城根下听虫鸣


一篇经典美文之所以流传的范围更广、时间更久、影响更大,是因为经典的作品自带光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能够成为经典的美文各有特色,但终究是有标准的,离不开情理二字。

一、美文的标准不能像雨又像风

古今论文章,常用两句话,一句叫文无定法;一句叫“见仁见智”。这也常常被用作欣赏美文的基本调子。

美文包罗万象,仪态万千,形散神聚,很难像数字模型一样的精确概括出范式,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模糊一下无可厚非。但我以为这两句话还需要具体分析和甄别,厘清其欣赏与创作的异同。

文无定法,主要从写作者的角度出发,强调的是创新突破,不必拘泥于传统技法。但是,无定法,不是指无法度,基本的规矩还是要有的,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里说:“才之能通,必须晓术”、“术有恒数”,这个术和恒,就是基本的创作手法和规律。

见仁见智,主要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所以有的作品读者喜欢,有的不喜欢。此语出自《易经·系辞上》,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讲的是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不相同的见解。

无论喜欢不喜欢、见仁还是见智,美文之所以为美,其立意、构思、写景、状物、起论、点睛等基本文理规范还是要的,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可能被人称道。

文无定法、见仁见智的说法,对读者和作者来说是两个层面的事,不能混为一谈

对读者而言,是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各眼入各花,各花入各眼,这是文章内涵丰富而引发的审美异同,无疑是有其道理的。

就写作者而言,以此为标准,则容易把文章的审美虚无化,也会成为作者排斥批评的搪塞之词,不利于美文创作的改进和提高。

二、美文之美,美在通情入理打动人心

我以为,判断是不是美文的标准很多,最基本的还是两条,一是通情,二是入理。

通情,就是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入理,就是引发价值认同。文章没真情,不能打动人心,文章无哲理,不能引人深思,情理都不通的文章,基本上可以视作废文。

情理通融是人理性和感性的表征,最好入诗入文。纵观古今中外的锦绣文章,无不是通情入理的。即使是直白表达,也会因情而动人,因理而服人,最典型的就是艾青那句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但是滥情、煽情不是情,偏激、偏执不是理。美文如果虚情假意,读者对其也就半心半意,甚至无情无意

三、创作美文,心里要敬畏美

网络文学海量传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文字多、美文少。

就情理而言,见得最多的是励志鸡汤文、情感故事文,鸡汤文在说理,情感文在煽情。很多文章最初看起来在理,乍读一遍有情,细想一下,理不是理,情不是情,加上同质化、套路化的文章一多,人就容易审美疲劳。说雅一点,叫久入芝兰之室,不觉其香。究其原因,还是在创作者水平,尤其是创作心态。

事实证明,一个过于关注文学之外附加值创作者,比如点击量、获赞量等,很难对生活倾注真情。真正的写作者,只会按自己的理解、方式、风格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收获,他的快乐在于分享,不在获利

无论你是否承认,写作都是一件苦差事,要想取得文学上的成就,写作不仅是苦差事,甚至是苦役,不仅挤占你的日常生活,也压榨你的精神生活,你只有不停的写作,才能获得灵魂的自由与释放。这种创作心态实质上是对美怀有敬畏之心,在此状态下出来的作品,情是情,理是理,文章自然情理通透、直逼人心,想不通情理都难。

文章唯有通情入理才能架起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情理从何处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好文章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时时有情意,生活处处有哲思,写作者只有用心观察、体验、感悟生活,才能找到通往读者心灵的桥梁,写出通情入理的好文章、真美文。


皇城根下听虫鸣


文之美,莫过于妙笔生花。

女儿恰在初学拉小提琴,每每不专心时,我会严正的告诉她,拉小提琴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就像在画画一样,拉出的曲子要像你喜欢的画儿一样被人喜欢才行。

美文,我想也好比作画。树下溪流淙淙而绕,山石嶙峋竦峙,该是画之大幕,情之大景;或黯淡晦涩的枯枝老干,或轻妆淡抹的嫩芽花蕾都是美文中思绪所致,或浓墨重彩,或惜墨如金;鹊上枝头春意闹;蝉鸣绿荫夏意浓,不同的生灵点缀画布恰似美文中的心有灵犀神来之笔...

治大国如烹小鲜,美文落笔大概也是如此。不是华丽词藻的胡乱堆积,更不是信口开河的胡言乱语。需要的是说理的循循善诱层层推进;写物的轻重缓急主次分明。

言归于此,在我看来,美,让大多数人感觉舒服进而喜欢便是。文字让更多人读来如沐春风,其间茅塞顿开拍手称快,读后更是余音绕梁沁人心扉。我想这应该就能称之为美文。

然而,美,终究无定势,无定型,更无定论。星空的深邃让我们不解梵高;虾之灵动让我们视白石为圣。究竟谁之美何为美,我想自与各位看客评说。



Jennymichelleray


我认为美文的本质是文质优美,感情真挚。以我的美文《玉兰花开舞春风》一文加以说明。这篇文章就是一篇美文,它的名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它的颜色缤纷多彩,它的形状千姿百态,它的味道沁人心脾,它的到来,是春天的气息,是春天的味道,是春天的到来,这篇文,文质美,读了以后,令人赏心悦目。再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是美文,它文质优美,父亲买橘子,送橘子的画面令人泪目,直抵心灵。

短短的八个字“文质优美,感情真挚”就是我认为的美文的本质。





秀美春光


文无定法,见仁见智,应该就是美文的特点之一。

美文的本质在于用艺术、修辞、文学等手法揭示描述事物的本质特征。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于1921年发表《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来自百度搜索)



百年帝业千年世家


这要看对美文的概念界定了。

如果按法文《拉鲁斯普通名词大词典》中定义的是"文学、修辞、诗歌艺术的总体“,那美文的评价就有统一的标准。

如果以周作人提倡的"记述的、艺术性的叙事抒情散文“来理解美文,则可以是文无定法、见仁见智。但也不可天马行空失了根本。

自己私下以为,美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其内核必须是对真和善的追求与传递,是灵魂最坦诚的表达。所以,美文之美的最本质的特征是能滋养人的灵魂。


秦小锐的黑蝴蝶


美文之美在于文章之美,附合文章的写法要求,是散文,论文?还是诗歌?……文笔优美,叙事动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论点论据论证明确,主次明确,有艺术虚实手法,写实手法,也有浪漫情怀,文笔飘逸,还图文并茂,插图贴切。不能有错字,标点准确!



穰原诗画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不美,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看法。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些名典美文我们看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字朴实无华美,文字中带着浓浓的的真情实感。二是语言真切感人,文字中透漏着一股真情实意就像少男少女在一起谈恋爱,那份单纯的爱情值得流连忘返。第三美文欣赏通常以小见大,我们通过一件小事看透人世间的尘世喧嚣。带给心灵一场春雨的洗礼,让人耳目一新,顿感神清气爽。好一股暖暖。



热爱书书


有道理,但是大的方向是一致的,美的就是美的,大美则认同者众。

美文之美的本质特征,个人觉得至少是三个方面:

一、思想内容是纯洁的、健康的,高雅的,无论是抒情、爱情、伤感,还是离别、青春,都是美的。

二、用词恰当,直抵人心,让读者感同身受;措辞优美,读来让人心生愉悦和共鸣。

三、文章结构清晰,段落分明,一眼看去便感觉舒服,愿意继续读下去。



Mingweigao


美文,词藻精耕细作,字字珠玑。一句句,一段段,内涵积极阳光,读之画面感跃然而出,给人意犹未尽之感。是有灵魂的文字,是浑浑噩噩中的一抹新绿。


红儿爱生活


虽说文无定法,但好文章总有共同特点的,就像美女一样,古今中外,美女也是无定法可循的,长成什么样才算美,不好说,但总是会使人感觉美。个人以为,语言含蓄,简洁凝练,构思和用语精巧,笔法多样,不落俗套,都是文章美的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