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书,能用上吗

很多人,

读过很多书,

在实际中没有运用,

便诞生了“读书无用论”,

怎样读书才算是没有白读?

你读过的书,能用上吗 | 浅谈对所读之书的使用

心中都有一个图书馆,人书合一

伟大的人心中都是装有一个图书馆的人,钱钟书先生19岁破格被清华大学录取,在校期间横扫了清华的图书馆,书在他的眼中不是看过就过去的,而是了然于心中,已经和肉体合二为一的存在。只要随便给个关键词,就能列出一张长长的书单。

有一次,黄永玉约钱钟书一起去打猎,钱钟书拒绝了,他说,我可以给你列几部关于打猎的书。然后钱钟书一口气列了四五十本书,还有作者、出版社、内容特征等信息,黄永玉惊呆了。随手便是一个主题的几十本书,同时还能写出这些书的详细信息,可以推测钱钟书先生至少读了几百本此类的书籍,更是把所读之书读的通透,这样的“随手拈来”岂是只看过图书馆的书就能做到的?

你读过的书,能用上吗 | 浅谈对所读之书的使用

那是因为钱钟书先生有过目不忘的好记忆么?非也,杨绛先生曾道出了钱钟书“过目不忘”的秘密,是因为他读书非常的认真,而且特别的喜欢做笔记,他看一本书做笔记的时间比看书本身的时间还有长的多。钱先生通过笔记的方式,把书拆开了,揉碎,吸收,重新定义,再组合,直到它彻底彻底属于自己。

我们做不到心中有一个图书馆,但需要对自己所读过的书“过目不忘”,书不是无聊时的消遣,也不是摆在家里面的背景墙,除了看书,我们还有消化书中的内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相结合,才是人书合一的境界。

你读过的书,能用上吗 | 浅谈对所读之书的使用

形成多元化思维模型,进行思维整合

什么是多元化思维模型?将单一的思维模型例如经济学、历史学、生物学等整合起来全面进行分析的思维模型。我们总是希望一种理论就能将事情全部都解决掉,可这是不可能的,股市上的任何赚钱方法,只要它是单一的,容易理解并被许多人采纳,那么,这种方法本身就会因太简单,太容易而无法持久。斯宾诺莎说,所有的东西都是“极罕见又复杂的”。那解决所有东西的方法也是相对的,需要多元的的思维方式。

查理芒格先生向来喜欢多元化思考,他会以主题来读书,例如《枪炮、病菌与钢铁》《自私的基因》《冰河世纪》和《达尔文的盲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竞争性毁灭”的问题,研究为什么有些事物能够适应环境,存活下来,甚至在经过很长的时间之后占据统治地位。芒格先生把这个主题中的方法应用于投资当中,他会偏爱一些通过消灭竞争对手而达到繁荣的企业(就像《自私的基因》里描绘的那样),还会偏爱通过合作而兴旺的企业(《达尔文的盲点》)。

他把所读的书通过自己思考的再次加工,应用到投资领域,使困难的问题简单化。

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能够引发北美洲的龙卷风”“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通过多元思维模型,了解到事物之间各种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产生的效应,才能有应对的方案去解决。

你读过的书,能用上吗 | 浅谈对所读之书的使用

反过来,逆向思考

为什么要逆向思考?很多事情通过反向思考,问题往往容易解决,正向推进不下去的事情,反过来思考,反而能够想的更加清楚。芒格经常说,“如过我知道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反向思考能让我们避开很多问题。

对于减肥,我们正向的思维是我该怎样减肥呢?我要控制饮食,锻炼身体。反过来思考呢?吃油炸的容易长胖,饭后久坐容易长胖,暴饮暴食容易长胖,饮食不规律容易长胖,知道了这些容易长胖的行为,那我们就可不吃油炸,饭后多溜达,规律饮食,更具体明白的避开减肥路上的大坑。

对于读书来说,哪些读书看似读了,其实毫无意义呢?一些毫无新意的鸡汤文对增长知识毫无用处;单纯的看书无总结无复盘,再次看到这本书宛如初见,这样和没有读过有什么区别;只看一个类型的书,这样怎么打通知识壁垒,形成多元化思维。知道了这些对我们读书没有意义的行为,我们就可以绕开选择正确的书籍和方法。

你读过的书,能用上吗 | 浅谈对所读之书的使用

你读过的书,怎样读的书,读的什么样的书,都会在每个人的身上体现出来,那些名人大家出口成章,“一语道破天天机“,随手一指便是通途,代表的都是智慧,这些伟人的身上都”藏“着读书的秘密宝典,读好书,读有用的书,多学习伟人的读书和使用方法。

参考书籍《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中信出版集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