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体制内,35岁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转折点”?

有人说,在体制内,35岁不到副处级,仕途基本就这样了,现在很难一概而论这种看法是对是错,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基层,35岁,确实是一个“转折点”。在35岁这个时间节点前后,你的职业生涯,或者说你对你的职业生涯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种情况在基层尤其突出。

在基层体制内,35岁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转折点”?

我们都知道,在县级以下的基层,副科级是个大台阶。在乡镇,副科级就是副镇长、副书记等等,在县直部门,副科级就是副局长、副主任等,总之一句话,到了副科级,就是“进了班子。”

那么,在基层,副科级以上公务员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呢?这个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但是,据笔者在个人所在的地区看,这个年龄是远大于35岁的。也就是说,在基层,你四十几岁提拔成个副科级干部,也算不上“失败”,甚至也能算是基层的“成功人士”了。

那么,究竟为什么,总是有人说在基层,35岁是个转折点呢?

在基层体制内,35岁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转折点”?

其实,这里说的,并不是说35岁没有提拔到副科级,这辈子就这样了,而是说,在基层,35岁左右,你的心态、看法、重心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决定了你的职业生涯下半场是什么样子的。

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很多人在到了35岁之后,心态会从“我一定要如何如何”转变为“能如何就如何吧”。比如,35岁之前:“我一定要当局长。”35岁之后:“当不了局长,副的也行,无所谓。”

在基层体制内,35岁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转折点”?

这种心境上的变化,会在你的工作中不经意的展现出来,不是你可以隐瞒就隐瞒得过去的。

这样,如果你能在35岁,抵抗住这种心态上的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你将在一半以上人已经掉队的情况下,在后半程加速上升,这就是我们说的“大器晚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