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到底谁之过?

视动你心


大家好,不争不吵不讽刺,我是一个爱说游戏的少年,喜欢记得关注我哦~

2018年8月30日凌晨0点47分,南通海门13岁男孩从四楼坠下。

2019年广州某地,因不让其玩手机,十岁左右的男孩公共场所几秒内连着踹妈妈。

2020年3月9日,福建大田县,15岁男孩因父亲没收手机从五楼跳下。

……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全球网络游戏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更因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网络游戏的载体、游戏的类型不断丰富,游戏品质在不断提高。这种大环境下,好像所有的人都在追逐游戏行业所能带来的收益,而很少有人愿意探寻快速发展之下,游戏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一方面,中国的游戏玩家群体是非常庞大的,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年龄段,这也是整个游戏产业能在现阶段获得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我个人感觉里,游戏的主要群体大可分为三种:大学生、成年的工作者,未成年人。

我们所要重点说的未成年人,其实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玩家群体,不管是手游,端游还是单机游戏,他们都会有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去适应,去迷恋,所以越来越多时候,我们看到不大的孩子对着电脑,抱着手机,或者举着平板,沉迷其中,真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游戏中。

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因为游戏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这个责任到底该有谁来承担?

一:家长的监管不力。我相信都不需要考虑别人,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种情况,家里有客人或者在公共场所,因为一些问题让孩子不听哭闹,家长为了快速简单的哄好孩子,就很自然的拿出手机交给孩子玩游戏,只要不哭,玩就是的。时间一长,孩子对游戏产生依赖,越哭越给,越给越上瘾,久而久之,那就离不开了。

二:游戏的开发商、运营商缺少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游戏的开发者,运营者,追逐利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未成年人还缺少足够的自控力,在各种优秀的道具加成和酷炫玩装的吸引之下,往往会毫无节制的在游戏中消费,而充值的过程也异常轻松,各种对未成年人的限制也显得很鸡肋,缺乏足够有效的限制手段。

三:孩子自身的原因。从红白机到单机游戏,再到网络游戏,再到现在的手游,可以说从很早很早之前,游戏就出现且伴随了一代代人的成长,但大部分的孩子还是能听从家长或者学校的教育,懂的适度游戏。而少部分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自控力,沉迷游戏,别人说不听,别人管不了,这时候可能就不能把他当成小孩子来看,或许强制的一些干预和教育,才能管控的了。

综上而言,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的责任,不能单一的责怪到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身上,与其讨论是谁的过错,倒不如家庭社会共同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懂的适度游戏,意识到沉迷游戏的坏处。


丫她叔


1、因缺乏自控力而陷入网瘾。

由于青少年自身的意志比较薄弱、自控能力还不强,一旦投入到网络游戏中,因为在网络游戏中获得的为所欲为的放纵和发泄的快感及虚拟的成功感带来的陶醉,无法抗拒虚拟的世界带给他们的这些在现实中很难获得的感觉。就会逐渐沉溺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

2、为了获得尊重而沉湎于网络游戏。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

3、因同伴交往困难而迷恋于网络。

尽管青少年从主观上有独立的愿望,但实际上却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独立的生存状态。青少年通过网上交友获得了满足感,成长过程中对于朋友的需要只能从网络虚拟的世界中获取,从而使他们无法摆脱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4、因缺少与父母间的沟通而沉溺于网络。

如果父母习惯于用“强迫命令式”的教育方式管教孩子,父母不能理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孩子也会因为无法与父母沟通,情绪得不到释放、困惑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指导而沉溺于网络游戏。

5、因过度溺爱、疏于管教造成的上网成瘾。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习惯于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的孩子,就会把满足自己的欲望作为自己行为的唯一准则。




穿行世界的风


要说过错 我觉得家长问题最大,首先要管好孩子,要多关心孩子,游戏固然不对但是游戏对于未成年也是控制的,未成年不能超过四个小时,但是很多孩子都是拿了家长的身份证注册账号,家长管理不到位,给他一部手机让他随便玩,像初中这个阶段一定让他养一个成良好习惯,尤其是到了初中绝对不能给他买手机,一旦上瘾无法自拔,家长就是忽略了互联网 网游对孩子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孩子就连大人也是一样,当下正是网络时代,不可能为了你一个孩子让互联网关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就应该做榜样。


天南地北赤峰人AQ


我认为不存在沉迷一说,只是使用工具的不恰当罢了。

网络游戏本质上是人类使用的工具之一,和DP有本质区别,工具无害,关键看人怎么使用了,我认为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会使用工具,这是一代一代进化而来的,所以本就应当由上一代传授给下一代,如果传授不当,必会引火上身,所以若已经出现了问题那一定是传授之人的过错。

人出生就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写满有用的东西,画满好看的画,那他就是一张好纸;可如果你随便写,将就画,现在成为一张坏纸时你能怪纸吗?还不是动笔之人的过错。

希望每个青少年都能接受正确的指导,不要等他们完全自我意识后发现自己是个败笔!


大桶汽水会爆炸


一个孩子的成长,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来自于家长。所以首先追责家长。如果家长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陪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让孩子明白电子游戏的危害,相信孩子一定会远离电子游戏,或者在家长的监督下适度参与。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鸣的结果,所以国家应当加强游戏开发的管理,游戏开发商应当多开发对青少年教育有帮助的游戏,寓教于乐。而不能一味向钱看。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候,社会大环境对他们的影响非常重要。多传播正能量的知识才对。


彩虹在云端


我认为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有下列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全社会对教育过于功利化的驱动。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生命得到内化的发展,就是让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创造精彩的人生。而现在的教育从学生一开始就被分数所奴役,接着要上什么样的好大学,要做什么样的好工作,成为家长和社会对孩子们的绑架。孩子们天天在为分数学,为父母的要求学,为老师的期望学,没有了自我,谈不上自己真正的爱好和兴趣,天长日久,孩子们需要有一块自己做主自由的空间去释放,去虚拟化的实现,自然就喜欢上网络游戏。二是学校和家庭普遍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引导。由于学校要成绩排名次老师要成绩上职称,家长要成绩和名次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从整个社会到家庭都不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和需求。孩子从学校到家庭在很累很烦的状态下,隐藏在心里的是极大的孤独。当没有人去呵护孩子的心灵,没有人和他谈心和沟通,他就会寻找自己安慰的方式,就是网络游戏。三是我们的教育束缚了孩子们的手脚。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孩子们没能有时间和机会用手去实践,用脚去寻觅,他们的内心平时是被动的,自然对网络游戏就比较有兴趣。四是孩子们从小没有奋斗目标,人生规划。孩子们习惯了听父母的安排,听老师的要求。只顾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而只有网络游戏这块空间,可以自己做主,自己去奋斗,而且还不断有成就感。

总之要向孩子不迷恋于网络游戏,就需要不断的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不断地呵护孩子们的心灵,让他兴趣广泛,积极动手,积极实践。





佳家有教


适当游戏,放松身心,过度游戏,害人害己。

青少年匮乏自我约束控制力,思想还不成熟,很容易游戏上瘾,一旦上瘾就不管不顾,想尽一切办法来玩游戏,耽误学业不说,还影响身心健康。

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把这些过错怪罪给游戏开发商,但站在公正的立场来说,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们,比如我国发明了火药,用来做烟花爆竹,使这个世界更美好,更热闹。然而列强却引进了火药从而发明了枪炮,进而侵略中国乃至世界,难道这也要怪罪中国吗?

当然开发商不是完全无辜的,他们的问题不是因为开发出了游戏,最大的问题是不应该只为盈利而做大肆的宣扬与广告推广,明星站台。

父母方面:缺乏正确的教育及引导方式,很多甚至父母自己也喜欢玩游戏或者经常当着孩子面玩手机,而缺乏与孩子沟通、陪伴、亲子活动的时间,导致孩子也喜欢玩手机,有的父母甚至不希望小孩影响到自己,就把手机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玩耍,哪怕孩子还很小很小,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甚至亲自上阵,时间长了就养成习惯了。

孩子方面: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并且缺乏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意识,思想也不成熟,容易迷失。

学校教育方面:除了必修科目外,没有其他引起学生感兴趣和个人特长能力,团队活动的项目,基本都是学习成绩为主。缺乏自身素质素养提升引导教育。

社会方面:缺乏适合青少年健康发展或者有益于成长的环境和公益项目活动。

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不是某一方的责任,但个人觉得最大的责任在于父母。


谈谈钱


孩子沉溺网络游戏影响学习,绝对是家长的过错,家长不能给孩子营造理性思维和崇尚学习的家庭环境,孩子任性、贪玩、不爱学习的表现就可能成为必然。不要抱怨社会存在网络游戏,即使没有游戏,你的孩子也有可能沉溺其他不务正业。毕竟沉溺网络游戏的孩子是极少数,尚未成为社会问题,从大学生待就业和公务员报考的竞争难度就说明了这一点。


0543yu


游戏给青少年带来的伤害是不可逆的。青少年沉浸在游戏中,完全不知身心受到的伤害。要说谁的过错谁的责任,是方方面面的,家长,老师,社会,还有青少年自己,都有责任。


平常心L


最大的过错就是父母没有很好的引导孩子,另外就是因为孩子没有了爱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孩子就在游戏里找,孩子在游戏里的真相并不是出于好玩,而是在其中有成就幸福感和存在的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