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孩子,你不是家裡最重要的人”:這句話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週末老母親打電話過來,聽她說最近老鄰居王婆婆又添了個孫子。

王婆婆是個閒不下來的人,年輕的時候生養了3個兒子,把兒子們都拉扯大,成家立業了,又開始了新的一輪盼孫子,養孫子。

兒媳婦們一個接一個的生,才把老大看完,老二又來了。都是親生兒子,幫著看了一個,自然還得看另一個,老太太退休之後,真是一天都不得閒。

我打趣我媽,羨慕不羨慕人家老太太抱孫子?

我媽在話筒那邊嗤笑一聲:“羨慕啥?羨慕人家腳不沾地看孩子?好不容易退休享享清福,讓我給你帶孩子,門兒都沒有!”

“年輕的時候就把孩子太當回事兒,一心撲在孩子身上,等到老了,孫子又變成第一位了,那老頭放哪兒了?”

這樣的人生太可怕了。

等孩子長大了給他買房子娶媳婦,老了帶孫子,一輩子為孩子而活。

“對不起孩子,你不是家裡最重要的人”:這句話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對不起孩子,你不是家裡最重要的人”:這句話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愛的順序裡,伴侶永遠是第一位

之前姐姐姐夫創業很忙的時候,我曾經兼職過一段時間小外甥的放學接孩子以及管飯的“業務”。

那段時間我不忙,外甥唸的小學離我公司也不遠,我把他帶到公司會議室,他一個人安安靜靜寫作業,我管一頓晚飯,然後把他送回家。

那段時間每天都在小學門口等著打鈴放學,他們班上的同學家長都混了個臉熟。

他同學小胖和豆豆的媽媽,每天都會早早到,兩位年輕的媽媽總是湊在一起嘀嘀咕咕,話家長裡短。

有一次我偶然聽到小胖媽媽問:“你們現在還分床睡嗎?孩子都這麼大了啊!”

豆豆媽媽一邊踮腳盯著喧鬧起來的校園,一邊說:“分啊,這都分了八年了,不分怎麼辦?”

“豆豆剛出生那會兒鬧覺,晚上醒的次數多,孩子他爸嫌吵,自己搬去了小屋睡。這一晃豆豆都二年級了,我們再想住到一起,總覺得哪兒哪兒不對勁。”

“孩子小的時候不覺得,現在孩子也慢慢懂事了,我也不能總是和他一起睡了。一切都越來越不需要媽媽的時候,再想去經營夫妻感情,都沒用了。”

“那你們怎麼辦?孩子越來越大,這也不是個事兒啊!”

“我當然知道啊!實在不行去住書房吧。回不去了,怎麼努力都沒有用,漫長的分居分床,耗掉的不光是曾經的青春年少,還有彼此之間的感情。”

“現在的我和豆豆他爸,就純粹的戰友,一起培養豆豆,在一起特別客氣,純友誼。”

我不是有意偷聽媽媽們的閒話,但是豆豆媽媽那種無所謂的態度真的讓我大吃一驚。好像夫妻分房睡、發展成戰友關係很理所應當一樣。

越來越多的夫妻,為了孩子撫養、陪讀,開始分床、分居。為了孩子,沒有夫妻時間沒關係;為了孩子,沒有夫妻感情也沒關係。

多少丈夫把妻子撫養孩子看做天經地義,多少夫妻明明天天吵架還要拿“要給孩子完整的童年”做藉口不分開,多少夫妻把孩子看得比命重要,卻一次次忽視伴侶對愛的呼喚。

不是這樣的,正常的家庭、婚姻,是以夫妻為中心的,夫妻才是穩定家庭的基礎。父母關係和諧,孩子才能健康成長,父母恩愛,孩子才能懂感恩。

在一個正常的家庭裡,夫妻永遠是第一順位的關係,然後才是父母和子女,所以結婚之後避免矛盾,也是要離開父母建立自己的家庭。

把孩子的重要性置於伴侶之前,只會催生巨嬰,因為你要知道,孩子是夫妻愛的結晶,是夫妻的孩子。只有處理好夫妻關係,一體同心,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出好孩子。

孩子與父母緣分一場,畢竟要漸行漸遠,有自己歸宿。如果家庭排序亂了,夫妻關係就亂了,孩子的生活也就亂了。

“對不起孩子,你不是家裡最重要的人”:這句話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對不起孩子,你不是家裡最重要的人”:這句話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父母恩愛,孩子才能安心快樂成長

曾經參加過一次讀書會,一位女高管為我們分享家庭事業兼顧的經驗。

她說她女兒平時在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爸爸對你真好啊!”

兩口子都是上市公司的高管,但是平時工作再忙,也會抽出時間將女兒送去老人處看護,小兩口去過二人世界。時間不長,有時候是一場電影,有時候只是一次燭光晚餐。

就是這一次次的“二人世界”,兩個人從未因為聚少離多而爭吵過。看似經常“撇下女兒”,小姑娘卻粘爸爸媽媽跟什麼似的,一點也不覺得收到了冷落,反而經常說自己在家乖乖學習,讓爸爸媽媽出門去玩。

她說:“有了女兒後,我們更是沒有在孩子教育上面吵過嘴,紅過臉。雖然在女兒學習上我們態度有點不一致,其它方面她爸爸一直都把我當第一位,女兒還是第二。”

“我很多曾經的朋友有了孩子之後都辭職做起了家庭主婦,一門心思地陪孩子。不是說家庭主婦不好,但是如果照顧孩子佔據了你所有的時間,你還用什麼去經營夫妻感情呢?”

“伴侶才是陪伴自己一輩子的人,而孩子終將要獨立,有自己的生活。夫妻之間的融洽與親密,其實孩子一直看在眼裡。”

她說女兒讀初中時曾說過這樣的話:每天晚上做功課的時候,父母都在旁邊的屋子看書輕聲聊天陪伴,自己覺得心很踏實,學習特別專心。

不要覺得愛是有限的,分給了孩子就沒法分給愛人。愛其實是一個麵糰,多一個人,就多一分發酵的速度。

家庭和睦,父母恩愛,這樣的孩子才心思柔軟平和。而那些夫妻關係缺位的家庭,孩子敏感多疑,變得不相信任何人。

孩子生活在有愛的家庭才能幸福,父母感情不好,家庭氣氛就不好,雖然都愛孩子,但孩子也體會不到完整的愛。

父母在家感受不到對方的愛,對家也不會有太多的留戀,這樣家裡的愛才會減少。孩子體會不到愛,沒有感知愛的能力,也就更不會創造愛。

“對不起孩子,你不是家裡最重要的人”:這句話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對不起孩子,你不是家裡最重要的人”:這句話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最好的家教,是讓孩子擁有創造幸福的能力

中國父母為什麼會更愛孩子而不是配偶,因為大多數中國父母之所以結婚,並不是因為愛情,有的可能是年紀大了將就的,有的可能是因為父母之命,有的可能是利益使然。

他們互相之間並沒有愛情,但是卻不得不生活在一起,如果沒有孩子,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離婚,如果有了孩子而沒有離婚的話,就把全部的愛都給孩子,把孩子當做唯一的寄託。

孩子有孩子的一生,那些一切為了孩子的家庭,穩固性極差,為什麼不好好陪伴好伴侶呢?最終一起老去的時候陪伴你的只有老伴。

這輩子最適合自己的,就是老伴。

老伴老伴,老來相伴。

人啊,嘴上都說老公是別人家的優秀帥氣,老婆是別人家的賢惠漂亮。可心裡最清楚,外面的好男人再多,也比不了家裡的這個;外面的好女人再好,適合自己的就這一個。

家常飯,粗布衣,知冷知暖結髮妻。兩個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什麼脾氣,什麼喜好,一清二楚。不需要偽裝自己,不需要小心提防,彼此就是相處最舒適的人。

就算曾經吵架時說“這輩子瞎了眼”“上輩子欠你的”……可過一會還是會端上一桌ta喜歡吃的飯菜,叮囑ta按時吃藥。永遠都是眼睛裡為ta下著雨,心裡卻為ta打著傘。

好的夫妻關係如同基石。上面承載著父母的愛和格局,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未來才可以厚德載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一個家庭裡,當親子關係超越了夫妻關係,夫妻一方或雙方只為了孩子,這個家庭就開始向畸形發展,很大一部分巨嬰就是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

孩子看到爸爸媽媽恩愛,對婚姻就會有期待,有希望,就願意在以後的生活中創造愛。

夫妻關係永遠大於父母關係、子女關係,有了堅不可摧的夫妻關係,才有家的延續。

只有理順夫妻關係,才能創造愛,創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