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魏太祖武皇帝曹操

曹操

忆魏太祖武皇帝曹操


以我们对三国文化的认知,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正史,如三国志,二是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二者同源于历史,却又带给我们不同的历史认知。

先从对大众更为熟知的《三国演义》来说,描写曹操可谓“奸绝”,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千年,曹操就是正统思想中的不安因素。挟天子令诸侯,乱世中的枭雄。在小说中,曹操生性多疑,切可算作是天下混乱的始作俑者之一,让读者感觉似乎没有了曹操,天下就会太平。同时,对曹操反派角色的刻画,恰恰衬托了刘备,诸葛等一众正面人物的光辉,这也是小说创作的需要。但正是如此描写带给了我们一个不可多得的曹操,一个在书中传承几百年,甚至刻进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人物形象。

狡猾奸诈,生性多疑,残酷无情的曹操。“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大杀一阵,斩首万余”。"刺卓逃难",曹操明知自己错杀吕伯奢全家,依然用阴谋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挥剑砍死."杀吉平",将其残杀后,又"分其肢体号令"。

珍惜人才,以诚待人的曹操。用现在的话讲,曹操是一个政治智慧高到极点的人。单从待人这方面说,曹操礼贤下士,“赤脚迎许攸、两祭典韦、三哭郭嘉”,对待明知不会归顺的关羽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爱惜,甚至是敬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性格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以上两段就能概括的,也正因此,小说带给了我们一个值得细心品味,回味无穷的人物形象。

再说正史中的曹操,毛主席评曹操:“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在政治及军事方面:曹操统一了北方地区,客观的说曹操也是以相对弱小的实力起家,结束了东汉末年北方地区的军阀混战,建立魏国。在当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平衡氏族与新生精英的矛盾,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从三曹诸多流传千古的诗章中不难发现,曹操的气魄,抱负,以及他对其继任者和后世的影响。

文学造诣方面:

《观沧海》——何等的家国情怀!

《龟虽寿》——何等的壮志豪情!

《短歌行》——何等的心怀天下!

《蒿里行》——何等的悲天悯人!

曹操的诗句大多表达都是对那个时代的悲悯,也是心中壮志豪情的流露。若无人间疾苦在心中,何以凯歌流传了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