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方式,一旦用错,太伤人。


01 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这是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是在评判人。

诗人鲁米曾说:“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语言使用不当,会让我们陷于是非之中。价值判断反映我们的信念,这种判断决定我们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这4种方式,一旦用错,太伤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价值判断标准也不同。我们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可以不认同,但不能作为道德的衡量准则。

例如:有人开车横冲到你的面前,你就认为他是一个混蛋。这只能说明这个人的行为不符合你的价值观,他不礼貌的做法,违背你的价值判断标准,这是你对这个人无礼行为的一个价值判断,而不能作为道德评判的准则,对他做出评判。

这4种方式,一旦用错,太伤人。


02 进行比较

拿一个人的外在或是成就,去与其他人进行比较,人们就会用心体会差别。一旦某个方面不如别人,难免会失落,灰心,感到沮丧。因此,容易蒙蔽对他人或是对自己的爱意。

03 回避责任

“不得不”、“你让我”这两个短语,我们都很熟悉吧,生活中经常用到。

例如:领导让你完成一份工作,你心里不想行动,又不得不服从。

再如:需要你出面平复一场闹剧,你看待当事人的态度是,你让我伤透了脑筋。

以上两种表达方式,其实都是在试图回避责任。

这4种方式,一旦用错,太伤人。


04 强人所难

强人所难,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暗藏威胁。容易混淆请求和命令。常用的词汇有“应当”,“不应该”等。

例如:一个人犯了错,你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应当为他所做的事情受到惩罚。

强人所难,往往会造成人与人心灵的隔阂。

我们并非要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做任何评论,只是要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不要给他人定义标签。标签会妨碍我们全面的去了解一个人,无论这个标签是正面的、负面的,还是中性的,都是一种人际障碍。

这4种方式,一旦用错,太伤人。


生活中,人们习惯把预测当做事实。

例如:如果你饮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会出现问题。这种说法是把预测当成是事实的评论。

如果你饮食不均衡,我就会担心你的健康会出问题。这种也是观察可能出现的结果。

一些常见的词语,会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

例如:“每次”、“曾”,都是属于观察的结果,而“总是”、“从不”、“经常”、“很少”,这些都是评论的词语。

如果我们平常多留意收集一些表达观察的词语,在与他人交流时多加以运用,有助于更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感受,方便他人理解和接纳我们。

这4种方式,一旦用错,太伤人。


日常表达时,我们还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我们经常说“我觉得”,这个词语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例如:我觉得你这个人很过分!我觉得那人太自私!

我们常说“被人误解”,就是对他人观点的判断,而不是感受。

再如:我是个没用的人。这个“没用的人”,是发言者的自我评价,也不是感受。

这4种方式,一旦用错,太伤人。


通常哪些词语是用来表达感受的呢?

1、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感受的词语

例如:兴奋,甜蜜,感激,幸福,愉快,舒服,自在,安全,温暖,放心,踏实。

2、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感受的词语

例如:害怕,着急,沮丧,灰心,绝望,悲伤,烦恼,生气,寂寞,尴尬,难过。

总结

以上所说的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这4种表达方式,都是异化的表达方式,如果用错了,就会蒙蔽对自己对他人的爱意,还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身边的其他人。

不过也不用担心,只要我们与他人进行沟通时,多使用表达观察和感受的词语,就可以避免蒙蔽爱意,伤害他人了。

这4种方式,一旦用错,太伤人。


我是橙木,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你关注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