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战舰百科

内华达级战列舰是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一型战列舰。

该级舰采用重点防护概念的装甲设计,是战列舰防护设计上的重大革新,其设计思想被后续其他各国海军所借鉴。舰上安装10门356毫米口径主炮,双联装和三联装主炮炮塔各两座,采用艏艉对称的布置形式。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内华达号战列舰(BB-36)

内华达级战列舰共建造两艘,首舰内华达号(BB-36)于1912年12月开工,1914年7月下水,1916年3月服役。另一艘是俄克拉荷马号(BB-37),1912年10月开工,1914年3月下水,1916年5月服役。

研制背景

美国海军在1911至1912年间进行的火力试验表明,以前的战列舰传统防护体系的中等厚度装甲,无法防御无畏型战列舰的大口径火炮发射的穿甲弹。

内华达级战列舰体现了美国海军战舰防护设计上的重大革新。内华达级战列舰采用了当时颇具争议的被称为“重点防护”的理念,其主要设计特点是,战舰的非重要部位减少或没有装甲防护,而重要部位则得到最大限度的装甲防护。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内华达号战列舰(BB-36)

重装甲防护区域集中在主炮塔、轮机舱以及指挥塔等要害部位上,还加强装甲甲板和弹药库的防御装甲。这种设计思想也被其他各国海军所借鉴。

内华达级安装10门356毫米口径主炮,双联装和三联装主炮炮塔各两座,采用艏艉对称的布置形式,两座三联装炮塔位于较低的位置上,两座双联装炮塔则呈背负式位于其之上。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纽约(布鲁克林)造船厂

该级两艘舰分别命名为内华达号(BB-36 )和俄克拉何马号(BB-37)。1912年1月22日,两舰的订单分别被马萨诸塞州福雷河船厂以及新泽西州卡姆登市的纽约造船厂获得。俄克拉何马号率先于1914年3月23日下水。不过由于在第二年7月的舾装中不幸发生火灾,完工服役则拖延到1916年5月2日。内华达号于1914年7月11日下水,在完成试航后,分别在波士顿以及纽约的布鲁克林船厂安装武器设备,最后于1916年3月11日竣工。动力方面,内华达号采用蒸汽轮机,俄克拉荷马号采用往复式蒸汽机。

舰体结构

内华达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是在1911年开始,和前一级纽约级相比,内华达级标准排水量增加大约500吨,全长也增大3米,舰首则采用长艏楼型。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BB-37)

这级舰的设计在美国海军中拥有多个首次:首次采用单烟囱,首次安装3联主炮的战列舰,也是首次单独使用燃油的战列舰。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级舰首次放弃全面防护而采用重点防护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试验数据,设计方预测到今后海战的炮战距离将超过10000码(1码=0.9144米)。由于海战距离拉大,最明显的结果是射击仰角的增加导致炮弹落角的加大。

这样,真正对战列舰可以起到破坏作用的,不是高爆弹而是穿甲弹。这对战列舰防御设计中的装甲防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平防御,也就是装甲甲板变得至关重要。(这是通过1911年对旧装甲舰"圣马可"号,也就是著名的老"德克萨斯"号进行的射击试验得出的结论)。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内华达号战列舰(BB-36)

根据这些数据获得的一系列分析结果,内华达级便装备了双重装甲板,总计厚度达到了114毫米到127毫米。比前型纽约级多出了近两千吨!

对此采取的缓解对策,便是采用了划时代的集中防御设计,也就是对弹药库,机舱等要害区域实行重点防护,而舰首尾,甚至副炮的炮廓则几乎不设装甲,非装甲防护区域采用细化水密舱的方法进行弥补。在装甲部分,水线装甲厚3度43毫米,宽度大致水线上2.9米,水线下也可以覆盖2.6米,主装甲带大大深入水线之下,这也是因为在对靶舰的射击中,观察到大射角炮弹对水面下舰体所造成的威胁,因而强化了水下防御。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BB-37)

除了加宽主装甲带外,还采用了其他一系列水下防御的强化方式。首先是水线下的舰体内侧设置38毫米厚的防雷纵隔壁,这些纵隔壁一直从水平防护装甲向下延伸到双重底的内侧,这层纵隔壁与外舷之间还有一层隔壁,这之间便便成了双重地重油舱。

防御隔壁和外舷之间的距离为2.7米,其外侧尚有1.5米的防雷舱,这样合计便有4.2米的厚度,一旦在水下遭到鱼雷袭击,可以对爆炸引起的冲击进行一定的吸收。当然,防御隔壁的内侧没有设置防水区域,而直接就是舰内的要害舱位,这不得不说是该级舰防御设计中的不足。

正是由于划时代的设计理念,内华达级在美国战列舰发展史上开创了"标准型战列舰"的先河。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内华达号战列舰(BB-36)油画

所谓"标准型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将内华达级基本性能特征适用在随后设计的新舰上,以便有利于编队作战。这些基本性能包括,适用于远距离炮战的防大落角炮弹的装甲甲板,集中防御设计,大致21节的最高航速,最高航速状态下640米的战术转弯半径以及损管能力的改善。

除内华达级,这种所谓的"标准型战列舰"还包括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新墨西哥级战列舰、田纳西级战列舰和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也有资料将未完成的南达科他级也置于这个范畴内,可见直到1922年华盛顿条约带来的所谓海军假日为止,内华达级的设计一直贯穿了10余年的美国战列舰设计路线,其影响力之深远不言而喻。

武器系统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BB-37)

内华达级战列舰的武器装备也独具一格,虽然和纽约级一样采用了10门356毫米主炮,但却首次采用了3联装炮塔,用两座3联装和两座双联共4座炮塔,相比纽约级节约了一个炮塔。这些炮塔的装甲为229~457毫米。炮座装甲为343毫米,3联装炮塔的采用不但减轻了炮塔的装甲重量,也缩短了要害区域长度,同样起到了降低装甲总重的作用。

动力系统

内华达级战列舰的动力装置采用完全燃油锅炉,"内华达"号使用的是12台亚罗型,"俄克拉荷马"号则为12台B&W型,都比纽约级减少了2台,这样烟囱也被整合为1个。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同时根据日俄战争的教训,本级舰在烟囱下增加了圆锥型的305毫米的烟路防护装甲,锅炉的减少以及完全采用燃油,使得机舱人员与前级相比骤然减少了一半,约200名。同时,也节省了大约500吨的重量。

本级两艘舰是美国战列舰中最后一型采用双轴推进的,马力和航速也基本保持了前一级的水准。不过,"内华达"号为柯蒂斯型汽轮机,而"俄克拉荷马"号则成为美国海军中最后一艘使用往复型蒸汽机的战列舰。

内华达级设计过程中所预计的远距离炮战,在5年后的日德兰海战中以极为令人震撼的形式,铭刻在世人心中。这时,世界其他国家的战舰设计师如梦初醒般地改变了设计思路,然而,这些所谓"晚日德兰型"战列舰的绝大部分理念,都早已在内华达级上付诸实施了 。

各舰概况

内华达号(BB-36)

内华达号(舷号:BB-36)是本级舰首舰,1912年12月开工,1914年7月下水,1916年3月服役。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内华达号战列舰(BB-36)

最初内华达号曾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舰队服役。1927年到1930年进行现代化改装,而后一直在太平洋舰队服役。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内华达号停泊在珍珠港瓦胡岛战列舰群的末尾。在第一波空袭中,内华达号率先投入反击,并且是港中还能开动的战列舰,内华达号试图开出珍珠港,为此她成为第二波袭击的主要目标。在第二波空袭中,内华达号被命中了6枚以上的炸弹后,为避免在港口出口沉没,内华达号在福特岛的西南抢滩搁浅。其后在西海岸进行现代化改装,重新改建上层建筑,撤去全部旧式副炮,改装高平双用炮。内华达号于1943年5月加入北太平洋收复阿留申群岛的火力支援任务。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珍珠港中搁浅的内华达号战列舰(BB-36)

1943年6月,内华达号再次回纽约进行改装。改装后1944年,内华达号在大西洋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火力支援。任务完成后,又返回太平洋。1945年3月,内华达号参加了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登陆战的登陆火力掩护任务。被神风自杀飞机击中。内华达号是一艘战功卓著的战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获得7枚战斗之星勋章。

战后,1946年,作为靶船参与比基尼环礁的原子弹的试验。1948年7月,作为"衣阿华"号的靶舰被击沉 。

俄克拉荷马号(BB-37)

俄克拉荷马号(舷号:BB-37)是内华达级的2号舰。1912年10月开工,1914年3月下水,1916年5月服役。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BB-37)侧视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其姊妹舰内华达号参与护送美国军队去欧洲参战,而后参与护送总统赴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克拉荷马号交替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舰队服役,完成了各种训练和显示武力的使命。

1927年至1929年,俄克拉荷马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改装后,俄克拉荷马号继续带着海军学院的学员和预备役人员在各大洋训练。

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参与了人员的撤离任务。而后一直在太平洋服役。

1941年12月7日晨,日本偷袭珍珠港,俄克拉荷马号由于停泊在马里兰号战列舰的外侧,而至少承受了5条鱼雷。

由于俄克拉荷马号的气密性问题,致使该舰在进攻开始20分钟后向左倾覆。当时舰长和许多高级军官均在岸上,有410多人随舰体沉入了大海,只有其中30几人获救。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翻沉的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BB-37)

1943年,俄克拉荷马号被打捞上来,但已无维修价值,该舰即从太平洋舰队注销。1944年,在拖曳回美国西海岸解体途中沉没。因为珍珠港的战斗,俄克拉荷马号得到一枚战斗之星勋章 。

服役动态

前期行动

“内华达"号服役时,由美国海军著名的炮术家威廉·西姆斯担任舰长,于1916年5月25日加入大西洋舰队。"俄克拉荷马"号的首任舰长则是罗杰·威利斯海军上校。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威廉·西姆斯

两舰先在美国东海岸以及加勒比海进行训练,直到1918年8月13日才双双跨越大西洋,成为美国最后一批遣欧舰艇。

两舰参加的著名行动就是护卫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搭乘的"乔治·华盛顿"号邮轮前往法国布雷斯特,参加决定欧洲命运的凡尔赛会议。凡尔赛条约的签署,使世界形成了新的战后秩序。为了避免新的海军竞赛,海上列强签定条约暂时中止了主力舰竞赛,迎来了长达15年的"海军假日"。

在此期间,由于不能新造主力舰,各国都将力量放在了改造旧舰上。两艘内华达级战列舰也分别在1927年8月和9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装。

长期以来成为美国海军战列舰标志的笼式桅被粗大的三角桅取代,桅顶上加装了新的火控装置。和其他改装的美国战列舰一样,内华达级也在舰尾和3号炮塔的顶端加装了两部弹射器,以搭载3架沃特公司的O2U-3"海盗"观测机。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BB-37)明信片

同时,由于51倍径127毫米副炮安装在侧舷,航行时会受到波浪的影响,因此改造时效法后建的新墨西哥级,被移到了上层建筑上。为了对付日益增加的空中威胁,舰上还加装了8门25倍径127毫米单装甲板高炮。此外,内华达号还更换了锅炉,俄克拉荷马号则更换了主机。

在防御方面,两舰都强化了侧舷以及水平装甲,加宽舰体增加防鱼雷凸出隔舱以增加浮力和改善水下防护,增设了防水区划,这样其舰宽也随之增加到了32.9米。改装工程分别于1930年1和1929年7月完成。在两次大战之间,两舰分别奔走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俄克拉荷马"号还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执行了撤离难民的任务。此后,两舰就一直隶属于太平洋舰队。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清晨,在珍珠港中央的福特岛东南侧,停泊着美国太平洋舰队8艘战列舰中的7艘,除了单独停泊的"加利福尼亚"号外,有6艘战列舰密集停靠在一起,其中"俄克拉荷马"号位于最前端的外侧,而"内华达"号则独立停在最末尾。"内华达"号是当时港内最老的战列舰。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偷袭珍珠港中内华达号战列舰战斗油画

7时58分,日本军队突袭机群到达珍珠港上空,空袭开始。

内华达号战列舰甲板军官陶西格海军少尉在紧急关头当即下达"各就战位,进入Z状态"的命令,随后指挥防空火力进行迅猛射击,当即击中数架日本鱼雷机。

8时02分,一架"加贺"号航空母舰上的日军97式舰载攻机还没来得及投弹,就被内华达号上的机枪击中,坠入左舷尾部90米外的水中。

然而,停泊在外侧的战列舰遭到了集中的鱼雷攻击。俄克拉荷马号在一刹那间被3枚鱼雷击中,顿时产生了30度的横倾。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画作《勿忘珍珠港》

8时08分,"俄克拉荷马"号倾覆在珍珠港的淤泥之内,全舰1345人中,包括一名牧师在内,有20名军官和392名水兵丧生。


此时,内华达号上的最高指挥官为托马斯预备役少校,他当即下令开动军舰。在珍珠港的第二次空袭中,最鼓舞美国海军的就是内华达的奋战了。


8时10分左右,正当主机启动产生蒸汽之际,一枚鱼雷击中了左舷42号肋骨处,距离舰底大约4.3米。这条装药200千克的航空鱼雷造成大约14米长,9米宽的破口,将防雷舱、舰体外壳以及双重底的内底甲板炸穿。虽然没有击穿防水隔壁,但是水下防御设计的不足在此也暴露出来,爆炸在防水隔壁上造成了一个457毫米的凹陷,这个凹陷将铆钉撬开造成了破口,海水以及重油便通过这个破口灌入舰体,并造成了4~5度的倾斜。所幸及时进行了注水修正。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内华达号战列舰(BB-36)侧视图

8时40分,内华达号战列舰在珍珠港冲天的火焰中,开始缓缓开动,至此,已经有4架日本军机被其击落。珍珠港内竟然有战列舰开始航行,内华达号顿时成为第二波日机集中攻击的对象。等到驶近福特岛中部附近时,军舰已经被几枚炸弹击中。

9时10分,在驶近对岸1010码头处时,大批日军99式舰载机开始对其进行俯冲轰炸,顿时又有3枚炸弹在舰首炸开。

首部几乎没有装甲,所有炸弹穿入舰体内部发生爆炸,有两枚还从内部炸穿了左右舷。这些炸弹引发大火并造成了大量伤亡。

斯坎兰舰长终于赶到舰上,他继续指挥军舰一边扑灭烈火,一边前进。但是,日机依然不断对其进行袭击,企图将其击沉在珍珠港出口而起到封锁港口的作用。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内华达号战列舰(BB-36)

此时,内华达号的消防系统因损坏无法有效工作,最终由于进水与火灾,军舰已经无力驶出港口,于10时30分在韦波角自行搁浅。空袭中,"内华达"号共被6枚炸弹和1条鱼雷命中,同时还有无数航空炸弹在其周围爆炸,全舰有60人阵亡,109人负伤 。

后续战事

珍珠港事件后,和其他在空袭中受损的舰只一样,内华达号战列舰于1942年2月12日重新浮起,并进入船坞进行维修。而完全倾覆的俄克拉荷马号虽然也被扶正而打捞出水,但由于受损过重而一直搁置在珍珠港内。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内华达号战列舰(BB-36)

经过整修后,内华达号自行驶向西海岸的布雷默顿普吉特湾海军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在这次改装工程中,该舰加装了新型电子设备,两个巨大的三角桅杆以及装甲司令塔被拆除,原先的副炮以及高射炮也被换成双联装127毫米两用炮,舰上还见缝插针地装满了防空机炮。另外还在烟囱的上方安装了一个后倾的导管,形成了独特的舰形。

改装完成后,该舰首先驶向阿拉斯加参加了1943年5月的阿图岛登陆作战,此后又转战大西洋,投入了船队护航任务。

1944年6月,在诺曼底海岸,也可以看到内华达的姿影。在这场登陆作战中,该舰在遭到27次德国岸防炮反击的情况下逼近海岸,以"出奇精确"的炮火有力支援了登陆部队。整个作战中,它共发射了1216发主炮炮弹,3531发副炮炮弹。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土伦港

两个月后登陆法国南部的作战中,内华达号还参加了拔除土伦港外圣芒德里耶岛上对登陆部队构成巨大威胁的"大威利"岸炮群的行动。这个岸炮群由从法国战列舰"普罗旺斯"号上卸下的两座双联340毫米炮塔构成,射程达35千米。

8月23日,内华达号率领强大的支援舰队对其进行了长达6个半小时的轰击,终于拔掉了这个危险的障碍,让登陆部队在25日占领了土伦港。

欧洲战事结束后,内华达号返回纽约,将其舰首的3联炮塔换上原"亚利桑那"号的2号炮塔,随即再度回到太平洋,参加硫磺岛登陆的支援任务。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BB-39)

1945年2月19日硫磺岛登陆时,内华达号在炮术专家出身的舰长格罗斯柯普夫上校的指挥下,从9时25分开始对岸进行炮击。不过舰长发现127毫米副炮不能对岛上巧妙隐蔽的钢筋水泥火力点进行有效打击,便首先改用主炮使用高爆炮弹,将暗堡外侧覆盖砂层全部扫空,让这些暗堡暴露无遗。随后,他再下令使用穿甲弹猛轰这些目标。

下午3时12分,内华达号发现滩头东面的高地上有个洞窟里闪出火炮发射的火光。于是,其356毫米主炮对着这个洞口当即打了两个齐射,猛烈的爆炸甚至将整个断崖的一侧全部炸飞。

在作战过程中,内华达号一度逼近海岸500多米处实施炮击,被评价为当时最佳的火力支援舰。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1945年3月,内华达号作为第54特混舰队中的一舰参加冲绳登陆作战。火力支援舰队于23日夜晚到达指定海域,24日拂晓开始炮击。

整个行动中,该舰于27日遭到一架"神风"特攻机的撞击,并于4月5日被岸炮击中,共造成13名官兵阵亡,49人受伤。7月10日到8月7日,还参加了炮击日本沿岸的行动。9月2日,该舰也是进行东京湾参加日本受降式的美国战舰之一。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东京受降式

核试验靶舰

1946年,内华达号战列舰被指派前往比基尼环礁参加一场名为"十字路口"的核爆炸效应试验的特殊行动。

英国“每日快报”的特派员卡梅伦目睹这次核试验行动而写下的文字:"比基尼环礁内,一眼望去,73艘排成各种角度准备承受多样损伤的靶舰充斥视野,那是一个硕大凶险无比的死囚牢!在那些灰色舰群的正中央,是一艘从桅顶到水线都涂得火红的战舰。这就是'内华达'号战列舰,她身着艳俗的衣装,是为了在环礁内制造一个醒目的标记:靶心!"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全舰被漆成红色的内华达号战列舰

这艘当年在战列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军舰享受了一次特殊待遇,除了涂成白色的炮身,她的全身被油漆涂成了醒目的朱红色,宛如身批罪袍等待处决的死囚。


1946年7月1日当地时间上午9时,一架B-29轰炸机投下了一颗当量为2.1万吨的原子弹。但核弹偏离了标的舰西面大约560米,在预定的158.5米的上空爆炸。冲天的蘑菇云散去后,这艘战列舰没有消失。这次爆炸造成了5艘舰艇沉没,包括"内华达"号在内的14艘军舰严重损伤。

该舰主炮塔内的119号山羊虽然有厚装甲保护,然而核辐射仍使之在4日后死亡。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次试验对于日后在核时代的舰艇设计有重要的价值。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水下核爆位置图

1946年7月25日当地时间8时25分,又一次更惨烈的水下核试验开始了。这次,同样当量的核弹被悬吊在LSM60号登陆舰下27米,这次的"内华达"号停泊于爆炸中心正北大约1000米处。

水下核爆炸形成了极为独特而壮观的菜花状云团和水墙,巨大的水压将附近的”阿肯色"号战列舰掀到了半空,周围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长门"号战列舰等9艘舰只沉入海中,然而距离"长门"号不远的"内华达"号却没有受到严重损伤!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作为靶舰下沉的内华达号战列舰

试验结束后,这艘挺过了两次核试验的老战列舰于8月29日被拖回珍珠港解除现役。一直搁置的俄克拉荷马号舰体被卖给加利福尼亚的一家船厂。1947年5月13日,两艘拖轮将该舰拖往旧金山。


1948年7月,在完成放射性检验后,伤痕累累的内华达号又被拖往夏威夷西南海域进行历时4天的常规武器试验。其中7月30日,一架PBY大型巡逻机对其发射4枚"蝙蝠"空对舰导弹,但这种性能极为不稳的武器有一枚当即坠海,两枚完全脱靶,一枚仅仅在"内华达"号附近落水。

美国海军的钢铁巨兽(三):开创先河的功勋级舰—内华达级

衣阿华号战列舰(BB-61)

作为试验的最后环节,也就是清场的工序中,"依阿华"号战列舰率领"阿斯托里亚","帕萨迪纳"和"斯普林菲尔德"号轻巡洋舰向他们伟大却不幸的前后连连射击,然而这艘不屈的老战列舰还是挺立在海面上,最后不得不用鱼雷机投下鱼雷,给这艘遍体鳞伤的老舰补上最后一击。

1948年7月31日,珍珠港西南大约100千米处,"内华达"号沉入海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