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年前在云南发生的马嘉理事件,差点演变成一场中英战争

143年前在云南发生的马嘉理事件,差点演变成一场中英战争

19世纪的旧中国,犹如待宰羔羊,引众多列强磨刀霍霍而来。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俗称“通商战争”,它掀开了旧中国割地、赔偿的耻辱序幕。

这场最早源于中英贸易战的战争,开启了诸多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在中国“薅羊毛”的历史!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在豪强强势碾压下,越陷越深,清王朝就此走上下坡路,直至末路穷途。

继发生鸦片战争35年后的1875年,在云南发生了一起外交事件,又一次给了英帝国主义重度掠夺旧中国口实,亦为此差点演变成一场中英战争。

这起事件,就是发生在1875年的马嘉理事件。

马嘉理,英国人,时任英国驻华使馆职员。1875年左右的马嘉理,恰逢20多岁,风华正茂、绝对地自信和自傲,还讲得一口流利的中文。

那个年代的英国,是海上霸主,也是当时最强悍的国家。

因为1840年的通商战役,清王朝在自己领土上不得已对英国点头哈腰,割地、赔偿、开放口岸。

那时的英国,在中国风头无两。

紧接着,英国又有了新的计划,准备开辟一条从缅甸直达云南普洱的铁路,通过快捷的铁路运输,将云南的普洱茶、矿产运输至缅甸皎漂港,然后再通过海运,运往英国。

说直接点,英国就想在云南开通一条更便捷的贸易通道,多方夹击,最终实现快速掠夺中国资源和财富。

无论是放在过去,还是现在,于中国人而言,这都是奇耻大辱之事。

只不过,当年的旧中国积贫积弱,再加上清王朝的腐朽堕落、闭关自守、不思进取,且英军军事力量远甚于清军,在英帝国强权下,清王朝只能认怂,无奈地同意了英国的无理要求。

于是,从1874年起,英国开启了从缅甸到云南修建铁路的勘探之旅。

英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马嘉理就是这条计划线上其中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1874年,马嘉理从上海出发,行经重庆、贵州、云南,最后准备在中缅交界之处,与另一个英国同事——上校军官柏郎会和,完成最终任务。

除了查勘路况,马嘉理一行还有沿途收集中国内地矿产、水资源、植物资源、地理环境等各种数据的任务。

故而,从上海出发,到云南,马嘉理一行全程采取步行模式。

在英帝国强势威逼下,马嘉理随行所经之处,受到中国各地政府官员的积极接待。他每到一处,当地政府立马派驻军随行保护。中国话倍溜的马嘉理,在19世纪中叶的旧中国,算是个异数,他很快就和当地人熟络,亦引起诸多国人的啧啧称奇。

年轻的马嘉理,这一路和中国人打交道下来,实在是太顺畅了,他愈发自信甚至自傲,且优越感十足,甚至有些得意忘形了。

马嘉理觉得,中国人实在是太容易糊弄了。

1874年年底,走了快一年的马嘉理,来到了云南。

在云南,他的到访,得到时任昆明巡抚的热情接待。昆明巡抚还派了20多人的队伍,护送他到目的地,临行前,巡抚也告诉他,中缅边境太复杂、局势不易控制,劝他经过边境时,最好按兵不动,以免引发不利影响或后果。

马嘉理听闻此话后,微微一笑,觉得昆明巡抚有些小题大做。

但并未反驳。

随后,马嘉理离开昆明,顺着安宁、楚雄、南华、大理、保山、德宏等路线行走,在走到腾冲的中缅交界地带,也有人说在盈江的中缅交界之处,一意孤行的马嘉理,不听随行人员劝阻,依旧往前走,终在中缅交界处遇害。

143年前在云南发生的马嘉理事件,差点演变成一场中英战争

遇害前的马嘉理,在一路的行走过程中,每天都写日记,还留下了《马嘉理日记》,一路记录他沿途所行所遇。他的日记对于我们了解19世纪的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作为英帝国公民,马嘉理在云南遇害,后来便在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的操控下,愈演愈烈。

威妥玛想利用马嘉理事件,逼清政府让步,为英国攫取更多利益。他不仅要求清政府割让更多港口城市开放,还要求清政府把昆明巡抚以及一大串官员引到北京处理。

此事件亦逼迫清政府大开杀戒,杀死不少与此事牵涉的官员和平民。

放到现在来看,一个小小职员的马嘉理,违背当地官员劝诫在先,且盲目出行、孤注一掷,他虽然遇害,但绝对地不占理。

而在英国人看来,英国人在中国领土遇害,意味着故意地严重地侵犯英国。

亦因此,中英双方引发一场外交博弈。

当年,代表清政府与英国驻华大使洽谈的,也是一名英国人,他叫鹭宾.赫德,时任大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最高长官,也是大清帝国海关总关长。这个部门是为了适应当时日益增长的国际化贸易,用“以夷制夷”政策,大量聘用英美欧洲等外籍人士为海关工作人员,以方便清王朝的海关工作。

143年前在云南发生的马嘉理事件,差点演变成一场中英战争

鹭宾.赫德(1835-1911),时任大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最高长官

当年选派英国人鹭宾.赫德任清朝海关最高负责人,一是英国是当时最强势的列强,英国在中国享有利益最多,其二是鹭宾.赫德(1835-1911)自20多岁来到中国,一直在烟台、青岛、北京等地工作和生活,他非常勤奋且中文功底深厚,老谋深算的他,善于和清政府和各国斡旋。

亦因此,他从1863年执掌清王朝海关总负责人开始,到1908年离开中国,执掌生涯超过45年,他将清王朝海关打造成现代企业管理制的政府部门,他直接听命于恭亲王。

在清政府统治者眼里,鹭宾.赫德比其他外国人更值得信赖。

马嘉理事件,经过鹭宾.赫德和李鸿章的斡旋,中英免战,但清王朝亦为此与英帝国主义签订了《烟台条约》,清王朝再次重金赔偿,又开放了更多口岸。

143年前在云南发生的马嘉理事件,差点演变成一场中英战争

鹭宾.赫德,统帅大清国海关总税务司最高长官长达45年时间

不过,也就因为马嘉理事件爆发,让英国在缅甸和云南之间修建铁路的计划告吹。当英国在中国享有更多开放口岸后,投资巨大的中缅铁路计划,暂时可以搁置了。

只不过,走了英国,后来,又来了法国。

从19世纪末,法国从勘察、修建、筑路开始,用了10余年时间,终于修建了一条从越南河口到云南昆明的铁路,就是大家现在熟知的滇越铁路。

143年前在云南发生的马嘉理事件,差点演变成一场中英战争

滇越铁路,人字桥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部分资料源于《马嘉理日记》及{英}玛丽.蒂芬著《中国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