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荃:民国陪嫁丫鬟的爱情,倾尽一世去爱你

梁启超背后的女人,既不是他的母亲,也不是他的妻子,却是一个陪嫁丫鬟。她从一个陪嫁丫鬟蜕变成顶起梁家半边天的女人,她的世界里由始至终都只有家人。他就是梁启超的第二夫人——王桂荃。

王桂荃原名王来喜,盼望孩子一生喜气,是标准的乡下儿女的名字。但她的身世坎坷如无根浮萍,4岁时父亲去世,忍受继母虐待,从来没有感受过家的温暖,几年之间,她被转卖多次,最后一次,是京城的顺天府尹李朝仪家,她做了李家大小姐李蕙仙的小丫鬟。小姐出嫁时,她年仅十岁,尚是懵懂无知的小姑娘。她只是听人家说,小姐嫁到了广州,姑爷是名满京城的大才子梁启超,才气纵横,睥睨一世。

有一年,李蕙仙回京探亲,惊喜地发现,当年的小丫头王桂荃已经长成了大姑娘,为人干练,乖巧伶俐,遂将她带往婆家,协助自己料理家事。去往遥远的岭南,这是王桂荃从来都没有想过的,她忐忑不安地走进梁家的大门,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等着夫人的梁启超。

果然跟传言中的一模一样,“郎艳独绝,世无其二”,她的脑海里只浮现出这一句,已经记不清是从哪里听来的,但用来形容他,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梁启超嫌王来喜这个名字太过俗气,还为她亲自改名桂荃,虽然不懂,但既然是他取的,必定是好的,她开开心心地接受了他给的名字,仿佛走向了新生。

王桂荃:民国陪嫁丫鬟的爱情,倾尽一世去爱你

梁启超

王桂荃是聪明的,亦是勤快的,多年的颠沛流离与丫鬟生涯使她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知道自己的本分,从不违规逾矩,因此深得梁启超夫妇的喜爱,家中事务,事无巨细,皆由她一手掌管。

梁启超是传统的知识分子,但是他却很开明,十分尊重女性,并无男尊女卑的旧观念,比起其他人的等级森严,梁家民主自由,和谐安宁,在梁家,王桂荃才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她贪恋这种温暖,沉浸于其中,依依不舍。一直以来,王桂荃始终本分守己,她一生只做了一件出格事,那就是爱上了自家姑爷。不能说孰是孰非,在感情面前,一切真理都失去了理智,有些东西,无法言明其中情理。

梁启超站在那里,光芒夺目,王桂荃的眼睛没办法绕开他,她看着他慷慨激昂地讲演,看着他专心致志地工作,看着他悠然自得地散步……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落在了她的眼里,刻在了她的心中。

王桂荃:民国陪嫁丫鬟的爱情,倾尽一世去爱你

梁启超

王桂荃怀孕了,肚子越来越大,藏不住了,可她不敢同梁启超说,她知道他的性子,更明白李蕙仙的脾气。梁启超是怕夫人的,况且此事错在于他,他怎敢开口帮她求情?

很快,李蕙仙发现了她的秘密,面对夫人的大声质问,王桂荃始终一言不发。李蕙仙何等聪明,自然明白她与梁启超的事,毕竟是名门千金,不能因为此事大哭大闹,失了风度,所以她并没有难为王桂荃,只是在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梁家。她并不贪心,能够继续留在梁家,留在梁启超的身边,她就已经对夫人感激不尽了,以后的岁月里,她对李蕙仙恭敬备至,一如既往。

王桂荃生下了一个女儿,梁启超亦是欢喜的,他喜欢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他心头的宝。或许是因为多年来的相处感情颇深,或许是因为她毕竟是梁家的人,又或许是因为她肚子里的孩子,总之没过多久,王桂荃就被李蕙仙派人接回了梁家,事实上,李蕙仙已经默认了她与梁启超的关系。

王桂荃:民国陪嫁丫鬟的爱情,倾尽一世去爱你

梁启超和孩子们

梁启超心在国家天下,立志于变法图强,他和老师康有为“公车上书”光绪皇帝,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可惜由于慈禧太后的干预,“戊戌变法”不足百日,即宣告失败,维新派人士遭到通缉,谭嗣同等人被逮捕入狱,康有为和梁启超不得不逃往日本避难。

1899年,王桂荃跟随李蕙仙东渡扶桑,带着全家人寄居异国他乡。梁启超流亡海外十四年,主要靠卖文写稿维持生计,时常入不敷出,梁家生活清苦异常。李蕙仙是娇生惯养的大家千金,又体弱多病,所以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全都落在了王桂荃一个人的肩膀上,很难想象,在最困难的日子里,这个柔弱的女子,硬是一极大的毅力支撑起了整个家。

王桂荃从未读过书,大字不识,但到东京不久,她竟然奇迹般地学会了日语,用一口地道的东京话替梁家解决了语言不通的麻烦,着实令人惊叹。

在日本期间,梁启超的二女儿思庄不幸患上了白喉,幸有王桂荃的精心照料,才转危为安,但她自己的亲生女儿却因为她分身乏术、照顾不周而早早地夭折,她在暗地里流泪,却从未同别人诉过半点苦。

1903年,王桂荃又怀了身孕,次年秋天,她生下了梁启超的第二子思永,于是李蕙仙做主,将她正式许给梁启超为妾。

李蕙仙此番做法,自有她的用意所在,一方面,王桂荃精明能干,持家有道,梁家的确离不开她;另一方面,梁家也需要她来延续香火。

虽然没有花轿和礼乐,但纳妾仪式颇为体面,王桂荃忍不住喜极而泣。她想要的很简单,不需要华丽的装扮。

梁启超有了空闲,也会手把手地教王桂荃认字,读书,给她讲故事。王桂荃深知自己并不能做他文学与精神上的红颜知己,于是她就更加努力地做他生活中的贤妻良母。

王桂荃:民国陪嫁丫鬟的爱情,倾尽一世去爱你

梁启超是政学两界的名人,向来主张一夫一妻制,当年曾与谭嗣同一起创办过“一夫一妻世界会”,他不能违背自己的主张,因而不能张扬纳妾之事,所以外界很少有人知道王桂荃的存在。她为他生下七个孩子,他却连一个名分都不能给她,这是他的遗憾,但她却毫不在乎,从未有过怨言。

只要能陪在他身边,没有名分又有什么关系呢?名分不重要,陪伴才重要。

1924年,李蕙仙病重,王桂荃怀上幼子思礼,梁启超在给好友蹇季常的信中,才第一次用“小妾”来称呼她:“思永既行,小妾又临月,现在狼狈万分,望思成归如望岁。”

梁启超共有九个孩子,李蕙仙生长女梁思顺、长子梁思成,次女梁思庄。其余六个孩子,思永、思忠、思懿、思达、思宁和思礼,均为王桂荃所出。孩子们称呼李蕙仙为妈,称呼她为娘。对于梁启超和李蕙仙的孩子,她从来都是视如己出,关怀备至。李蕙仙是严母,她是慈母,总是将孩子们护在身后,所以梁家的孩子都对她最为依赖,梁思成后来回忆起她时曾动情地说:“娘是个很不寻常的女人。”

李蕙仙病逝后,梁启超悲痛欲绝,王桂荃陪着他一起哭。

梁启超对李蕙仙情深义重,曾为亡妻写下一篇感人涕泪的悼亡文,而对于王桂荃,他则很少流露自己的情感。但毫无疑义,王桂荃在他心中绝对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存在。

晚年的梁启超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豪气冲天的气概,站在空荡荡的庭院里,秋叶飘落在他的肩头,显得寂寥而凄清,王桂荃远远地看着他,既难受,又心疼。

梁启超温文儒雅,风度翩翩,是难得一见的谦谦君子,他那么温暖,那么美好,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所以这么多年以来,王桂荃就一直站在梁启超的身后远远地仰望着他,为他生儿育女,为他洗衣做饭,为他忘了自己,为他委曲求全,为他欢喜为他忧。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王桂荃陪他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守着他的遗物,她久久不语,仿佛失掉了魂魄。

梁启超一生著述讲学,名动天下,但身后并无钱财积蓄,他留给王桂荃的是一大家子负担,是九个尚且年幼的孩子,其中最小的思礼还不满五岁。

梁启超走后,王桂荃变得异常坚韧,她辛苦持家,努力将子女抚养成人。梁家九个子女,个个都是英才人杰,在各自的领域里建树非凡。

一门三院士,一时传为佳话,王桂荃功不可没。

1966年,王桂荃85岁了,“文革”的风暴才不会顾忌她年老体迈,冲着她滚滚而来,因为是“保皇党梁启超的老婆”。她听到“梁启超的老婆”这个称呼,不觉得有辱,反倒心中大喜,她喜欢这个称呼,至少在世人眼里,她是他的妻子,为了他,再苦再累,也甘之若饴。

王桂荃:民国陪嫁丫鬟的爱情,倾尽一世去爱你

王桂荃和外孙

世人都说她爱梁启超爱得太卑微,爱得卑微又如何?她心甘情愿地为了他而低到尘埃里。

世人都说她痴情,于是她将痴情演绎到了极致。

受到亡夫的牵连、又与子女失散的王桂荃被红卫兵小将抄了家,无处可去,被赶到乡下,躲在一间阴暗狭小的草棚里,病体缠身的她,无人照料,无法医治,不久便孤独地死去。好心的村民将她简单地葬在附近的山丘上,没有墓碑,没有标记。她的子女后来找到了那片山丘,却找不到她的遗骨,她的骨灰,至今不知所踪。

“文革”结束后,梁家子女在梁启超与李蕙仙的合葬墓旁,立下一块卧碑,碑上刻上王桂荃的名字,碑后种下一棵白皮松,称为“母亲树”,以此来纪念她。

最后,她终于以这样的方式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那个人的身边。

他给了她一个名字,她还给他一世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