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汉末农民起义?

军豪君951


其实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是一群可怜的草根无路可走的悲壮之举。汉末的农民起义也不例外。

当时政治的昏暗一定是到了非常严重的境地,这时候再来一个什么自然灾害的话,就具备了起义所有的客观条件。然后缺的,不过是一个振臂高呼的人。当张角兄弟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时候,未来怎样?他们并不清楚。

黄巾起义的最终结局是被东汉末年的军阀和朝廷联手剿灭了。起义虽然失败,但却正式敲响了汉王朝的丧钟。天下开始狼烟四起,军阀混战,终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随着魏文帝曹丕的即位,汉朝宣告灭亡。


任十三读史


汉末黄巾军起义,如果在我初看《三国演义》抑或是初知汉末历史,我毫不犹豫的认为这是一次简单的地方农民的暴动,他带来的影响只会是影响地方的发展以及带来一方的战乱!那时我天真的认为,后来也就只是把此平定下去了!可现在看,并非如此。

黄巾军起义的标志性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多么凸显当时起义的神圣性!也结合当时,东汉末,朝纲混乱,外戚、宦官干政,中央集权衰落,地方分权加剧。连年旱灾,赋税却无见减少。农民暴动已在不远,地方军阀也开始磨刀霍霍。

而我现在想的却是黄巾军起义是否是正义抑或是值得被人们像秦末农民起义那样被人们所歌颂?在我看来,他们值得被人们所钦佩!

历史没有假设,它已经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起义没能成功是必所当然,首先在于自身的管理不利!起义遍布六州七十二郡,声势浩大却无有效管理!其二,我在上文已经提到,汉末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学历有限,我实在没有学到别的),从分权的加剧来看!分权,分财权,军权,法权,赋税,盐铁。地方上犹如出现了一个小国家,并且在拥握着军队在完善的运行着。简单来说,军队有了地盘是什么?军阀!黄巾军起义之所以没能成功,在于他们遇到了一个个蠢蠢欲动的军阀准备借他们开刀,给汉室下马威,以及赢取更多的权力。军阀们没能像秦末那样的共同迎敌来帮助他们,而是为了道义上的匡扶汉室而攻击他们!但道义,在权力与欲望面前是啥?私义!他们所面对的是训练有素的汉朝政府军,以及野心勃勃的地方军阀!

农民们为了吃饭,为了活命,拿起了自己锄头农具跟着天公、地公、人公一起去讨伐汉朝的昏庸无道,最终他们失败了,失败了也不能说完全败了!他们体现了农民为了争取自己的安定生活而去抗争,他们没有任何错误,是统治者的错!皇帝用的是农民所创造的,从地上住的到身上穿的;从手里用的,到嘴里吃的!皇帝从农民身上获取抑或是剥削,却还压榨着人民!农民何罪之有?在后世的各个王朝,哪一个王朝的末世不是因为解决不了对底层百姓的问题而被掀翻!若无外族入侵的前提下。

他们的失败也证实了军阀们打完他们,也开始了互相的争斗了!“我们只是现在能吃米了,就不会再想着回去啃树皮过穷苦日子了!你看那些诸侯吃的血肉,若是不能在吃我们的血肉,必定会去互相吃对方的!”

如果看前后朝的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打出了西汉王朝,元末农民起义,出现了明朝开国皇帝,明末农民起义,出现了攻占北京城的李自成,晚清农民起义,太平军夺占半个中国。(如果说能连上的话,毛主席的红军???)

王朝的末期,像极了杜甫的一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啊,奈何朱门酒肉臭,哪管路有冻死骨!天已失道岂奉天,苍生泣血有谁怜?农民的起义成功了,是改朝换代,又出王朝!失败了,是一次改良、革命的牺牲品!黄巾军起义,它加速了一个时代了来临“三国乱世”结束了一个时代“汉末混斗”,百姓若继续处在汉室的昏庸下,不如在划区治理下,有个着落!这正是它的伟大之处!






高高在下哟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汉高祖刘邦所灭,建立了大汉王朝,定都长安。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打通西域,成为了和秦始皇一样欲以天公试比高的最伟大的皇帝!但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任何朝代都跳不出往复更迭的周期律。

以王莽篡位为标志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即史称的“西汉”。然而短命的王莽好景不长,有着西汉宗室血统的刘秀借助绿林赤眉起义趁势而起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末年汉灵帝在位时,宦官干政、母鸡司晨、昏庸无道、横征暴敛,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镇压。

汉灵帝有刘辩和刘协两个儿子,因为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一直想立刘协为嗣。汉灵帝驾崩后,刘辩的母亲何皇后凭借以张让为首的十几个宦官(即“十常侍”)和他的兄长大将军何进的力量使得刘辩继承了帝位。但作为外戚的何进与宦官的矛盾永远是不可调和的,何进终被宦官所杀,宦官劫掠皇帝而去。

被急招进京为何进壮大声势的董卓此时出现了,而且走了狗屎运,于北邙山救驾抢得头功。董卓也可能是因为要主持正义,也可能就是单纯因为刘协幼时称“董侯”和他同宗,便废掉了刘辩,立刘协为“汉献帝”!

此后董卓便以太师自居,特别是有了吕布的加持仿佛开挂一般,从此权倾朝野、为所欲为、飞扬跋扈、一手遮天了。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时间董卓成为众矢之的,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讨伐逆贼,就连董卓手下的曹操也借献刀为名刺杀未遂而亡命天涯另起炉灶了!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董卓终被司徒王允巧使美人计,唆使吕布将其诱杀于辕门外。

董卓死后,东汉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实际已不复存在,从此便群雄割据,天下大乱了!


石门李曾


汉末农民起义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它第一次把农民战争和宗教结合起来,宗教强化了农民战争的动员能力,包括思想的号召力,这是一次在宗教思想支持下的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那么农民战争和宗教结为什么会结合起来?以及它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东汉流民:

“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这是东汉晚期流传的一首歌谣。大意是说:小麦还在生长,大麦已经成熟,在田间收割的只有妇孺。家里的男人在哪里?男人都在西北胡地服兵役。基层官吏自备车马,一路向西。百姓苦不堪言,控诉无门,只能含泪吞声,私下论议。

国家有边患,男儿服役从戎、保家卫国,本来是寻常之事。可是,东汉后期的西北兵役为什么会让百姓如此痛入骨髓而怨声载道呢?

这主要是因为战争给东汉王朝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汉安帝时期(106—125年),为平息羌乱,花费二百四十多亿。汉顺帝时期(125—145年)的一场战争,又耗资八十亿。而当时,东汉王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大约八十亿。这无休无止的庞大军费,自然都出在百姓身上。

旷日持久的对羌战争,成为东汉王朝始终无法甩掉的沉重包袱,也给黎民百姓带来无限痛苦。男子出生入死,奔命边关;妇孺劳作田间,还得负担巨额军费和多如牛毛的杂税。战争之外,东汉后期的土地兼并问题愈演愈烈,“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加上连年灾荒瘟疫,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为了活命,不得不扶老携幼,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乞食,成为流民。

太平道:

早在西汉成帝时,一个名叫甘忠可的人,从滨海齐地千里迢迢来到京城长安,向朝廷献上了一部名叫《包元太平经》的书。朝廷认为他假借鬼神欺上惑众,将他关进大牢。东汉顺帝时,齐人宫崇向天子奏上《太平清领书》,被没收封存在帝国的书库里。桓帝时,著名的方士襄楷又向皇帝提到这部书,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也没有追究他的过失。到了灵帝时期,张角接受并宣传《太平清领书》的思想,创立了一个宗教组织——太平道。

张角的太平道,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道教组织。位于巴山北麓的午子山,壑幽林密,溪水潺潺,风景秀丽。相传,东汉人张修曾在这里创立了“五斗米道”,在百姓中收徒传道。百姓交五斗米,就可以加入组织,“五斗米道”由此得名。张修在徒众中建立起严格的管理组织,俨然成为一个与地方政府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

太平道用符水疗疾,给老百姓治病,正是当时广大生活在死亡线上的老百姓生活上和心理上的一种需要。太平道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与东汉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广大人民群众困苦不堪有很大的关系。

黄巾举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太平道发动起义的战斗口号,也是他们起义前的舆论准备。“苍天”,代表腐朽的东汉政权;“黄天”,则代表新生的太平道理想社会。“甲子”,是184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为农历甲子年。实际上,“苍天已死”的口号并不是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时才发明的。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安徽亳州的曹氏宗族墓地发现了一块墓砖,上面赫然刻着四个字:“仓天乃死”。“仓天”,也就是“苍天”。“苍天乃死”,与张角太平道宣扬的“苍天已死”口号如出一辙。这块墓砖有明确的纪年——汉灵帝建宁三年(170年),比张角起事早了十几年。这说明,早在张角起事之前,下层百姓中间就普遍弥漫着绝望和仇恨的情绪,这也是太平道迅速发展的群众基础和时代背景。一旦有星星之火,就会形成燎原之势。

总之,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全国性农民暴动。它虽然没能推翻东汉政权,但是使这个老迈腐朽的封建王朝遭受重创,奄奄一息。第一,东汉政府的统治秩序受到巨大冲击,国家财政出现了巨大危机,宦官与士大夫群体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统治更加黑暗。第二,黄巾军开启了一个持续动荡的时代。在边疆,汉族豪强与羌人、乌桓、鲜卑势力联合,边陲再无宁日。在中原,小规模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官军疲于奔命。第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大大小小的军阀,他们逐渐由帝国秩序的维护者演变为东汉王朝的掘墓人。后来开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曹操、刘备及孙权的父亲孙坚,都曾参与过镇压黄巾起义。


小染学历史


汉朝末年,戚宦斗争、豪强割据,农民失地、民不聊生。通常一个朝代走到尽头,会有各式各样的乱象,农民起义只是其中的一种。

农民由于其文化素质、见识格局、军事组织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起义几个月或几年之后会被打压或者消灭。它对一个王朝也能起到流血割肉的作用,但是力量有限。

纵观中国历史上力量特别强大的几次农民起义,比如黄巾起义、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它们当中都有文人的参与。有了文人的出谋划策,其起义力量和持续时间都厉害了许多。

没有文人参与的农民起义,例如陈胜吴广起义、赤眉农民起义、陈硕真起义等,都是来势快,去势也快。这与他们缺少专业的军事组织能力和小农思想决定的。

农民起义最后少有成功者,一般都被地主豪强、官僚阶级夺取了胜利果实。即使暂时胜利了,也是能打不能守,农民在政治上是没什么远见的,农民起义也没怎么推动社会发展。

汉末的黄巾起义算是一次比较有水平的农民起义。带头大哥张角信奉道教,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借助传教布道,广泛发展信徒。

而宗教在乱世能慰藉人心,张角的武装力量因此一度发展到一百多万人。人数众多,地域分布广泛,张角的黄巾军让很多州郡失守,官吏仓皇逃命。

由于农民起义本身的性质,大家来自四面八方,没有经过正规严格的军事训练,一群乌合之众打起仗来结果可想而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张角病死,张梁、张宝被杀,黄巾起义被镇压平息。

黄巾起义是汉末诸乱象中,对朝廷很沉重的一次打击。汉朝廷为了尽快镇压起义,将权力下放至地方,这也为后来的豪强割据、军阀混战种下因。

农民为什么要起义?因为穷,吃不饱饭。钱都在谁手里?豪强地主。朝廷咋不管他们?管不了,没能力管。

土地都悄咪咪私有化了,压榨和剥削就会随之产生。朝廷中央权利的弱化,地主的崛起,都预示着这个王朝的根基不稳了。

这就是汉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起义对于推翻旧王朝有点作用,但不明显。真正推翻旧王朝的还是有野心的将领和官员。也就是说,谁组织能力强、谁能汇聚天下的财产,谁就能建立新的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