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有人说:“如果你手里总有一把雨伞,还担心下雨干吗呢?”在人生中,如果用“晴天”代表顺境,那么“雨天”就代表逆境。“晴天”人人向往,但“雨天”却总不可避免。雨天里,手里有伞的人可以继续前行;逆境中,心中有“伞”的人敢于迎难而上。这把心中的“伞”就是坚强、不怕困难的品质。

一般来讲,4~5岁的孩子还不能有意识地用自己的意志来支配和调节行动,往往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比如,冬天到了,一些孩子开始怕冷,不愿意上幼儿园了;一些孩子弹琴,一个地方弹不好,就不愿意继续练习了……

这些都是害怕困难的表现,需要家长正确引导。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品质呢?

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是否能成功解决自身遇到的困难,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所以,家长最好不要太过包办代替,尽量让孩子尝试去独立完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

孩子做到这一点时,大力表扬。对于自己尝试出来的办法,孩子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有利于经验的积累以及能力的增长。另外,注意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一种不行换另一种,认真动脑筋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另外,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适合在游戏中学习、成长。所以,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品质,还可以借助游戏。比如,郊游爬小山时,开展比赛,看谁能坚持走到山顶;玩积木时,比赛完成较有难度的造型⋯⋯

二、让孩子养成做事有目的的习惯

目的是我们做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做事的最终追求。如果在做事时,连为什么要做都不知道,那就只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了。因此,在孩子做某件事时,请问问孩子,他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他去努力实现目标。在他要放弃的时候,可以提醒他:“你不是要⋯⋯

吗?”

三、让孩子学会忍耐和吃苦

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在喝水、吃东西、玩玩具这些事情上,都可以适度让孩子学会忍耐,而不是有求“即”应。如果凡事都有求“即”应,那么孩子就很难养成等待、忍耐的习惯,吃不了苦,今后遇到困难时就可能很难坚持。

四、不要将孩子置于“无解”的困境中

孩子有时会自己走入“困境”,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家长不要有意给孩子“无解”的困境,这样非但不能磨炼孩子的意志,反而会挫伤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如果孩子遇到的困难较大,一时难以解决,家长应鼓励并及时给予帮助。不过,不要代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给孩子提供一些可选择的方案。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试试⋯⋯

这个办法看看?”依然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解决问题。

总之,多鼓励孩子遇到困难都尽量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其实有仅是克服了眼前的困难,更重要的是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知道如何去面对。

父母要有意识地留一些问题让孩子去自己面对,看他们如何去解决,然后给予建议和分析,而不是自己全部代劳。

孩子遇到的困难可大可小,有些靠孩子自己解决还是有困难的,父母就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但是千万不能颠倒了角色,只能充当配角,给孩子适当的指导。

孩子遇到困难迷茫的时候,我们父母要鼓励孩子不要气馁,迎难而上,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孩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