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100%攔截,美攔截率更是跌破眼球,高投入低迴報為何要堅持?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導彈的發展。導彈和火炮有著本質的區別,火炮精準程度遠沒有導彈那麼高。簡單來說導彈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導彈推進裝置,而第二部分則是導彈彈頭。而在導彈的彈頭處安裝制導雷達通過衛星以及地面給出的信息座標,從而確定目標的具體位置對其造成打擊。海灣戰爭中美國打擊精準度明顯提升了不少,這就是導彈的強大之處。

無法100%攔截,美攔截率更是跌破眼球,高投入低迴報為何要堅持?

當然導彈也分很多種,比如說巡航導彈、彈道導彈、反坦克導彈、反潛導彈等等。而巡航導彈顧名思義可以在空中盤旋、鎖定目標對其發起攻擊,但是巡航導彈也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巡航導彈的飛行速度太慢導致容易被攔截。比如美國對敘利亞發射了105枚巡航導彈,結果有69枚被攔截下來,攔截率達到70%左右。

無法100%攔截,美攔截率更是跌破眼球,高投入低迴報為何要堅持?

而彈道導彈更難以被攔截,彈道導彈又可分為短程彈道導彈、中程彈道導彈和洲際導彈。這類型導彈射速快,甚至有些彈頭存在末端變軌以及多個彈頭設計,對於反導系統來說是一項巨大的考驗。據悉美國對於洲際導彈的攔截成功率只有50%左右,這還不包括具備末端變軌和分彈頭的洲際導彈。

無法100%攔截,美攔截率更是跌破眼球,高投入低迴報為何要堅持?

既然攔截導彈的成功幾率只有50%-70%,那麼美國為何還會瘋狂研發反導系統呢?首先來說,即便是隻能夠攔截50%-70%那麼也可以拯救30%-50%的生命,減少本國傷亡、損失。其次反導系統之所以不斷進行發展,就是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測試得出的相關數據,只有掌握真實有效數據才能夠讓反導系統向前推進。

無法100%攔截,美攔截率更是跌破眼球,高投入低迴報為何要堅持?

中國當前在中段導彈的攔截實驗中,攔截成功率百分之百,但其他導彈尚未有突出的成績。有句俗話說,有矛就有盾,有可能現在的矛還比較鋒利,但是相信隨著盾牌的不斷測試,一定能夠得到巨大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