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把一把爛牌打活了的君王?

汪汪讀史


提及中國歷史,泱泱千年,主其沉浮者前撲後繼。但歷史就是這樣,你可以用權來稱王稱主,可你不一定有讓後人記住你的資本。所以,稱帝不過是暫時的,而只有將一片山河改顏換貌,令敵不敢來犯,那才是中興之主。

根據統計,歷史稱帝的人數約四百多位。除去世襲制的繼承之外,也不排除朱元璋、劉邦等這樣白手起家的人物。但今天我們要回顧的是那些可以將一座搖搖欲傾之大廈,通過自己的能力最終盤活的君王。

當然,歷史如此浩瀚,這樣的人還真不少,比如婦孺皆知的康熙大帝,比如西遼創業大伽耶律大石等等。不過過熟於耳的人物已經被聊太多了,下面不如談談這幾位。

從小家小業做大起來的苻堅君王

提起前秦人們自然會想到苻堅的名字,沒辦法國家太小了,人就那幾個,不讓人記住都難。當然,關鍵還在於苻堅這個人的能力,雖然在位時間不算太長,但國家發展之速度卻讓人驚掉下巴。若用投資理念來看的話,當年苻堅將一個割據小國用二十年時間打造成北方龐大巨國,那絕對是理財巨鱷了。

其實,苻堅剛上位並沒什麼資源與後盾,當時國家小,又逢旱災,加之關中平原胡漢雜居的現狀,民族之間針尖對麥芒。在這樣寸步難行的情況下,苻堅先從休養生息,養大內局開始,等到國內國民生存條件大大提高之後才對外開始謀求壯大,很快,燕、蜀、代、涼等一些周邊小國被歸屬於他的旗下。如此一來,原本孱弱的北方割據小國就成了一方霸主。這樣的苻堅不得不讓人點贊,但後期行為就自動忽略吧,畢竟創業容易守業難呀。

靠一戰鞏固政權的世宗柴榮

在歷史上,周這個朝代很多見,不知道人們為什麼這麼喜歡它。不過,周與周不同,我們說的這位周世宗是親自用武力打造後周政權的柴榮,他上位的時候,國家危如累卵,北漢與契丹那是急欲致其死地而快之。面對這樣的政局,國內百姓人人自危,大臣們也很憂慮,深怕皇帝讓他們去打仗禦敵。

在這樣的情況下,柴榮就大手一拍:我自己上吧。原本這是件英武之事,可大臣卻不怎麼上路,潑冷水說:你以為自己是唐太宗呀,你有什麼能力和人家北漢、契丹人打呢?這話說的真是刺耳,柴榮極不服輸,率兵而出。先是北漢,再是契丹,竟然讓柴榮一鼓作氣都給打了回去。這下後周揚名在外,柴榮之名也威鎮天下。自此,後周開創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中興之局。可惜還是後輩不給力,最終硬生生將世宗的中興之國給亡掉了。

最會韜光養晦的北周武帝宇文邕

說起韜光養晦,歷來大人物都深諳其道。不過,韜光養晦的過程極為不易,真正能將它演繹的恰到好處的人不多,其中北周武帝宇文邕就是其中一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上位時是被人當成一個傀儡來對待的,面對權臣當道,手中無權無兵的現狀,宇文邕就選擇了韜光養晦這條路來自保並興國了。

當時權臣宇文護那是霸道的不要不要的,說是臣子,實則比天子權位還堪。不僅如此,北周的鄰居南陳與北齊,同樣也虎視眈眈,時刻都有要吞掉北周的野心。另外,突厥也是不好惹的主,打起仗來讓人頭疼。

宇文邕必須一一應對,他先利用聯姻的方式,與突厥先取得和緩關係,然後於內和宇文護周旋,一舉將其剷除。最後是外境治理,北齊終成囊中之國。這樣一副爛牌,放在宇文邕手中就打得風聲水起,要不是死得太早,指不定有什麼更大作為呢。

《晉書》


汗青正浩


在歷史上,有許多人把一把好牌給打爛了,比如崇禎皇帝,後唐莊宗李存勖。但是反過來,把一副爛牌打好了的卻不怎麼多,歷史上只有幾個人,位面之子劉秀,洪武大帝朱元璋,但是今天,我們想談的是蜀漢昭烈帝劉備。

三國時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但是我們看一看這些雄霸一方的諸侯們,不難發現,這些風雲人物很少有白手起家的,曹操和孫權都是官二代,袁紹袁術更是官五代,真正白手起家的只有劉備。

劉備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用曹操的話說就是編鞋販履之徒。他的起點比曹操等人要低很多,所謂的宗室身份,沒有給他帶來多少真實好處。

劉備名氣和能力,都不如曹操,又是一個常敗將軍,戎馬生涯半生,竟然沒有一塊立錐之地。但是劉備依然成功了,因為他找到了一個合格的CEO諸葛亮。

劉備不是一個好的牌手,但是是一個非常好的天使投資人,他完全信任放權自己的CEO諸葛亮。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最強大腦,他一出山,就指明瞭劉備集團的發展方向,一奪荊州,二打益州。有了明確的目標以後,整個劉備集團就不和以往那樣如同沒頭的蒼蠅到處亂竄,到處碰壁,開始有了主心骨,有了行動的方向。

緊接著諸葛亮在劉備的支持下也開始著手整合劉備集團的力量。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諸葛亮也遇到了阻力,在開始的時候,根本指揮不動關羽張飛。在這個時候,劉備體現出了他的價值,親自開導這兩位大將,為諸葛亮做好整合工作,打開了局面。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來說,諸葛亮就像粟裕,劉備就像我們的陳毅元帥。

在諸葛亮的整合之下,同樣的班底,在劉備親自指揮時期,連戰連敗的這一批人卻成了不敗名將。先是參與赤壁之戰,然後又是席捲荊南四郡,打的曹操落花流水,隨即劉備入川,成功打敗劉璋,劉備奪取了西川,終於有了一塊自己的地盤,為後期建立蜀漢帝國打下了基礎。

再接著就是東出漢中,老將黃忠,很黃很暴力將曹軍漢中部隊主將夏侯淵斬首,基本確立了蜀漢帝國的版圖,也使得劉備從一個小商販成為了帝國皇帝,擁有了叫板曹操孫權這兩大勢力的能力。

至此,劉備的一手爛牌終於被打成了好牌!


歷史評說


無疑,要論到把爛牌打活,這裡需要提名——雍正皇帝。

有人可能要好奇了,為何“康乾盛世”都不包括的雍正朝,卻能算作在兩個盛世之下把爛牌打活的君王呢?

今人提到雍正,一般有五個印象:

1、愛賣萌;

2、得位不正;

3、殘暴不仁;

4、迷戀丹藥;

5、勤儉節約,討厭貪官。

雍正繼位時,雖然之前便是“康熙盛世”,但實則康熙晚年,這個盛世早已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事情要從康熙晚年,縱容官吏貪汙有關。

在雍正即位之初,國庫嚴重虧空,戶部徹查時,發現有虧空二百五十萬兩白銀。

入不敷出,對於盛世而言,實在有點名不副實。

雍正在清查虧空時,發現江南織造曹家挪用公款300萬兩,山西巡撫蘇克濟貪汙450萬兩。

這種貪汙現象,落實到地方上,還要更加嚴重,畢竟錢都是從百姓身上出的。

這位雍正帝一生節儉,便是源自於想要勵精圖治,他曾發佈聖旨,告誡朝野:朕於一切器具,但取樸素適用,不尚華麗工巧。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歷史上,把一手好牌打爛的君王大有人在,如唐玄宗、乾隆帝、楊廣、朱允炆等等,幾乎每朝每代都會出來一個甚至幾個,他們接手了大好江山,卻一味地瞎搞,瞎折騰,結果搞壞了江山。

與好牌打爛的君王相比,能把一把爛牌打好的君王就鳳毛麟角、屈指可數了。

漢宣帝劉病已應該算一個。


劉病已接手的牌不可謂不爛,簡直爛透了,他剛一出生,就發生了巫蠱之禍,父親劉據慘死,兩個哥哥慘死,祖母慘死,母親慘死……一大家子只剩了劉病已一個。

劉病已的童年是在監獄中度過的,像小蘿蔔頭似的,好不容易苟活了下來,長到了五歲之時,又有好事者聲稱監獄有天子氣,漢武帝命人仔細尋找,一一剷除,好在劉病已有貴人相助,才倖免於難,這個貴人是邴吉。

後來,邴吉又把劉病已從牢裡撈了出來,送到了其祖母的兄長史恭家撫養,這時候,劉病已終於接受了正規的教育,日子才算順當起來。

劉病已長到了17歲的時候,政局發生了大地震,先是漢昭帝死了,沒有子嗣,權臣霍光擁立了昌邑王劉賀為皇帝。


但劉賀的表現實在令霍光不爽:太急不可耐了,為了趕到京城,累死了一匹又一匹的馬;途中還順道搶了幾個民間女子;見到漢昭帝的靈柩,假模假樣地哭了兩聲,一點悲傷之意都沒有……

種種劣跡,讓霍光覺得選錯了皇帝,其實,劉賀昏庸不可怕,無能不可怕,霍光若想大權獨攬,找一個低能兒似乎更容易控制。

但劉賀不是一個低能兒,而且似乎很有想法,他還把封地的這些文武百官,好幾百口子,都帶來過來。

這下子,霍光擔心了,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是劉賀站穩了腳跟,肯定任用自己的親信,那他怎麼辦呢?宰相之位肯定保不住了!

於是,僅僅幹了27天的劉賀,就被以“荒淫無行,失帝王禮宜,亂漢制度”為由,硬生生地下來了,丟人丟到家了!

霍光重新選皇帝,選來選去,盯上了劉病已。


劉病已最令霍光側目的,不是他聰明伶俐,不是他少有壯志,不是他身體健康,而是他孤苦無依,勢力弱小,沒有背景,而且年齡偏小,便於控制。

霍光要找的是傀儡。

劉病已繼了位之後,手上的這副牌依舊是爛牌。朝堂之上,到處都是霍光的親信,就連身邊的太監、宮女都是霍光安插的,他的一舉一動都在霍光的嚴密監視之下。

這樣的皇帝,十分不自在,不自由!甚至連拜祭高廟,都有霍光陪同他一起前往,劉病已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如芒刺在背,有鯁在喉。

劉病已知道,他不是霍光的對手,要想幹下去,只有隱忍,否則劉賀就會是他的下場。

霍光曾經虛情假意地要將大權還給皇帝,但劉病已立即一口回絕了,謙虛地說道:

“大漢不能沒有你!”


而且,劉病已事無鉅細,都一一向霍光請示,待霍光提出意見之後,劉病已才敢安排下去。

甚至於,霍光的女兒霍成君害死了劉病已最喜歡的女人許平君,劉病已不僅不加以責罰,還封了霍成君為皇后。

劉病已這一系列舉動,一步步地消除了霍光的戒心和猜忌。

劉病已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唯一的優勢就是年輕,他能等,但霍光不能等。

果然,六年之後,霍光死了!

劉病已先穩住霍光的這些爪牙,按皇帝的規格給予厚葬,並委任霍光侄孫霍山為尚書,總攬朝政。

這下子,霍光家族其心稍安,繼續作威作福,殊不知,劉病已早已磨刀霍霍。


一步步地,劉病已先是提拔自己的親信,如御史大夫魏相,數次有恩於己的邴吉,還有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並一步步地架空霍光的子侄霍山、霍雲。

霍光家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於是鋌而走險,孤注一擲,發動了叛亂,而這正是劉病已想要的結果。

劉病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平定了叛亂,霍雲、霍山自殺,霍禹被腰斬,霍家一族被滿門抄斬,霍成君被廢,後自殺。

至此,霍氏一族被徹底剿滅,劉病已終於大權在握,可以一心一意謀發展了!


一半秋色


開局一個破碗、一根打狗棍,一路打怪升級,最後統一天下,成為一代雄主。

這樣的人,在中國歷史上僅有三位,其他兩位開局好歹還能吃得起飯,可是今天要說的這位真的端著破碗討過飯、還被瘋狗追著拿打狗棍防身。

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締造者,朱元璋。

朱元璋開局的牌有多爛呢?三人中的另一人,這樣評價他:

“朱洪武是個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最終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放牛娃出身,小時候還因為弄丟了地主家的牛,被地主老財暴打了一頓。

1343年,朱元璋15歲的時候,老家濠州爆發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朱元璋的老爹、老孃、老哥,先後被瘟疫奪走生命,只剩下他和二哥相依為命。為了增大生存幾率,朱元璋和二哥各奔東西、各自求生。

朱元璋走投無路,跑到濠州附近的皇覺寺當和尚。在皇覺寺裡,朱元璋每天還是得忍飢挨餓、天天被老和尚欺負的命。

當了三年和尚之後,朱元璋實在無法忍受老和尚的壓榨,撿了個破碗,走上乞討之路。

別的開國之君在朱元璋這個年紀,都混到什麼程度了呢?

西漢創立者劉邦,已經認識了一大幫狐朋狗友,為創業打下積澱;東漢創立者劉秀,閱盡天下兵書,只待時機一到揭竿而起;蜀漢創立者劉備,已經認識了日後十八路諸侯中的至少5路,可謂關係網槓槓滴硬…

為啥一直說老劉家呢?因為老劉家的“窮”,在古代開國之君裡,很有代表意義啊!

相比之下,朱元璋是真的慘,都快18歲成年了,還在拄著打狗棒滿大街要飯;稱他是古往今來起點最低、手牌最爛的開國之君,估計沒有人會質疑!

1352年,朱元璋投奔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正式踏上反元之路,也開啟了他的“開掛”之路,最終當上皇帝。

朱元璋之所以能“一路開掛”,就像評價裡說的,因為他得了“民心”。通常,“民心”是最難得的東西;一旦得到,天下豈非囊中物?

洪武十八年(1385年),大明王朝發生了一件這樣的案子。

話說,有一個名叫唐潤山的兵油子,他的大哥小時候跟鄰村一姑娘史靈芝定了娃娃親。誰成想,唐潤山的大哥還沒見到姑娘長開的樣子,就因病夭折。姑娘長大之後,就嫁給了洪洞縣的一個農民,姚曉武,並給他生了3個孩子。

唐潤山當兵回來之後,因為年歲已大、人也不咋樣,就娶不到媳婦。

當時,元朝還苟活的時候,有個破規矩——哥哥死了,弟弟可以繼承哥哥的媳婦。唐潤山就以此為理由,強行要求史靈芝與姚曉武離婚,並且要求她孤身一人嫁給唐潤山(不要3個孩子)。

姚曉武能願意嗎?倆人自然是大打出手,唐潤山捱了一頓啐。

要不怎麼說唐潤山是個兵油子呢,打不過人家,就開始使陰損的招——跑到兵部去鬧,強行要洪洞縣令將史靈芝判給了唐潤山。對於史靈芝的男人姚曉武,也以“滋事”為由關進大牢。

姚曉武出獄之後,開始為自己和老婆討回公道。

最後,這件案子直接將洪洞縣、兵部、刑部、皇帝全部驚動。皇帝朱元璋諮詢刑尚書王峕(音shi),問他這件案子該怎麼辦?

王旹答曰:古往今來,大家都是這麼辦的,微臣看來,洪洞縣令辦的並無差錯。

言外之意,史靈芝不過一介村婦,姚曉武只是一名村夫,而唐潤山則是為大明江山立過功的軍人,給這樣的人“分配”一個老婆,那還不是應該的嘛!

朱元璋聽了王旹的回道,大怒!但是,他還是忍住了內心的憤怒,覺得堂堂刑部尚書精通律法,絕不會提出如此違揹人倫的論調。於是,朱元璋板著臉、耐著性子問道:“這是為何?”

王旹一聽,皇帝竟然問他原因,那還不是表現自己的好時候?遂,放開話閘,滔滔不絕地列舉先賢婚姻狀況,又洋洋灑灑地細說前朝的婚姻法,最後得出一個論據:唐潤山娶史靈芝,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到這時,朱元璋才明白,這幫狗官心裡想的什麼了!元朝的敗亡一點都不冤,就憑這幫狗官,不亡了才怪!

一怒之下,朱元璋下了道聖旨:

“其史靈芝,系人倫綱常之道,乃有司之首務。故違不理,所以有司,盡行處斬。”

翻譯過來就是:史靈芝這個案子,按照天理人倫、三綱五常,她都是姚曉武的妻子,有關單位沒有如此判決,那就是失民心!因此,為了維護天下百姓的利益,所有參與這件案子的官員,全部砍頭!

於是,從唐潤山,到洪洞縣令,再到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全都被判處死刑。

朱元璋如此判決史靈芝案,在民間引起極大反響,使他在老百姓裡的威望更高!像史靈芝案這樣的例子,在朱元璋的一生中比比皆是,對於貪官汙吏,從不手軟。即便是開國功臣+親家公藍玉,也敢將他剝皮實草,以儆效尤。

朱元璋的開局爛歸爛,可他通過“民心”,終使自己得了天下,實現古往今來最強逆襲。


祗樹


我認為把最好的牌打出最爛的結果的崇禎皇帝,明本不該滅亡,明是最不該亡國而亡國的封建王朝,下面我來具體分析下

歷代王朝滅亡大多數是皇權落榜,比如兩漢 唐 清 只有宋明是例外,宋是武備鬆弛一點點被蒙古消滅了,但明朝直到滅亡皇帝依舊大權在握,兵力遠超滿清和農民起義軍,那麼明是如何被崇禎一手好牌打爛的呢?


1不會玩弄權術,不懂制衡各方勢力

崇禎上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了魏忠賢,這直接導致滿朝皆東林黨,東林黨失去制約,東林黨只代表江南大地主階級利益,雖然有人說殺了魏忠賢明就滅亡了,這只是事後諸葛亮,在當時看來魏忠賢殺不殺都沒多大影響,只是崇禎錯在不應該徹底剷除宦官集團,如果單單殺了魏忠賢在立一個自己親信宦官那麼東林黨人也不會肆無忌憚,到了最後東林黨人完全可以駁回崇禎命令,甚至拒不執行各種措施,

2性格多疑濫殺武將

崇禎殺了袁崇煥導致面對後金失去了優勢,雖然有人說袁崇煥該殺,但非常之期當行非常手段,劉邦打天下時韓信多次讓他痛心殺心但是都忍了,打了天下立馬殺了韓信,崇禎也應該這樣殺了袁崇煥沒有人能抵禦的了後金。

3性格懦弱,缺少鐵腕手段

崇禎上位沒多久正值小冰河期,北方寒冷,南方乾旱,北方很多莊稼顆粒無收,北方農民很多暴亂,此時如果崇禎從南方運糧救濟北方,農民有了吃的自然不會起義,但是東林黨人自私自利面對百姓生死存亡卻不肯解囊相助,崇禎也徵求南方地主捐錢捐糧,遭到拒絕,崇禎沒武力也沒魄力,導致李自成領導農民軍發動起義

李自成農民軍起義了,兵力並不多隻有十幾萬人,明境內有正規軍七八十萬,崇禎曾請求左良玉出兵鎮壓,但要求提供軍餉,崇禎拿不出想著讓京城百官捐款,但是百官無一人捐款,崇禎也是無可奈何,崇禎難道就不會找幾個貪官抄家?真是一點皇帝權威都沒有

4好謀無斷,被東林黨人士左右決定

一開始李自成一路往北京方向打北京,曾派人秘密給崇禎和談,要求崇禎給自己封王,他就可以歸順朝廷,然後可以為朝廷效力攻打後金努爾哈赤,(這是當時李自成的真實想法,後來崇禎拒絕了他才被迫造反)崇禎把這事告訴了大臣,崇禎當時也有意放下內部矛盾專心攻打後金,畢竟農民軍都是吃不飽肚子被逼的才造反,而後金兵強馬壯是為了奪取大明江山的,孰輕孰重崇禎還是掂量的清楚的,但是這事一說就遭到東林黨人士反對,崇禎竟然拗不過東林黨人士,這事就不了了之了,最終李自成帶領農民軍一路打到北京,崇禎上吊自殺,

5遷都南京是最後一個可行方案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完全可以遷都南京,重振軍威,力圖收復江山,但他卻來個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一鼓作氣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性命


月影青霜


說到將一手爛牌打好的皇帝,是真的少之又少,漢宣帝劉詢就算一個。

為什麼說漢宣帝劉詢打好了一手爛牌呢,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漢宣帝劉詢剛剛登上皇位的時候,可謂是內憂外患。內有權臣霍光當權,這主可是廢過一位皇帝的狠人。外有帝國內部各種矛盾突出,雖然前面漢武帝劉徹常年的開疆拓土,將漢朝推至巔峰,但是巔峰過後,卻是滿目瘡痍危機四伏的帝國。


漢武帝之後的漢昭帝在位13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漢武帝時期遺留下來的各種社會矛盾,但漢宣帝面對的挑戰依舊很大。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漢宣帝並沒有任何根基,因為是戾太子劉據的孫子特殊身份,所以漢宣帝從小在獄中長大。還被取名為劉病己,等到成為皇帝的時候才改名為劉洵。而霍光能選他為新皇帝,就有一部分原因在於他毫無根基,很好控制。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漢宣帝劉詢是漢廢帝劉賀那樣的人,甚至只是露出一些權力慾望的話,那麼肯定還是會被霍光給廢了的。 但漢宣帝很聰明,面對霍光的時候雖然如芒刺背,但並沒有表達出忌憚的意思,反而一直偽裝的很好。在霍光掌權的既定事實下,並沒有露出任何抱怨之情,反而是承認這個事實,事事依仗重用霍光,這樣一來最起碼保住了自己的帝位。


最後漢宣帝靠著年輕的優勢,耗死年老的霍光,並且掌握大權,得以實施自己的抱負。


事實證明漢宣帝不只是心機深沉並且善於隱忍,他在治國上面也是很有作為。對內是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還重視吏治,並且選賢任能,可謂是能人輩出,形成“麒麟閣十一功臣”。對外上面,本始二年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可以說將漢武帝時代對匈奴的用兵暫時劃上一個圓滿句號。而且漢宣帝在漢武帝開拓西域的基礎上,進一步設立西域都護府,等於是正式將西域納入大漢版圖。




漢宣帝統治時期可以說是漢朝最為強大的時期,不只是恢復了漢武帝時期對外連年用兵所造成的各種後遺症,更是政治清明,國力強盛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因此史稱“孝宣中興”。


李好說歷史


歷史上不乏把一手好牌打爛的君王,比如隋煬帝、唐玄宗等等,但是卻很少有把一手爛牌打活的君王。

從亡國到建國

漢光武帝劉秀是位面之子,他本來是沒有機會當上皇帝的,最多是個親王。但是王莽篡權建立新朝,頒佈的法律光怪陸離不適應當時的歷史環境給了劉秀光復大漢最好的機會。

王莽末年,天下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很多有能力的人都起兵造反,當時比較厲害的綠林軍更是選出了比較軟弱的劉玄當了更始帝。劉秀也投身綠林,贏下了著名的昆陽之戰,就是隕石流星都過來幫忙了。劉玄對劉秀起了殺心,劉秀以平山東起義軍為名,逃離了是非之地。到了東方之後,劉秀開始拉攏地方勢力,招攬人才,打敗並收編了銅馬軍,便宣佈稱帝。稱帝之後南征北戰四面出戰勢如破竹。最後拿下成都之後,劉秀統一了天下。

相當於劉秀再一次統一了全國,但作為劉家子弟,也為了正統的傳承減少阻力,依然定國號為漢,但是劉秀已經是開國式的君王了。一手爛牌在他手裡打的行雲流水。

在他統治之下,經過12年的統一戰爭,滅亡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的割據勢力,結束了農民戰爭、軍閥割據和地方割據局面;平定叛亂之後勵精圖治。政治上,改革官制,整治官風吏治,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開創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漢武中興時代。


不務齋


歷史的發生,為歷史發聲!

土木堡之變,明朝差點步入北宋後塵,隨時有亡國的可能,代宗朱祁鈺算是把一手爛牌打活了。




臨危授命接手殘局

明朝傳到英宗朱祁鎮手上,國力昌盛,四海昇平,可偏偏經過他的折騰差點亡國!

英宗羸弱,寵信宦官,造成王振隻手遮天,凡是不孝敬他的官員,紛紛被制裁,于謙就是個例子。

北方瓦剌崛起,侵犯邊境,明軍大敗,邊關告急。王振慫恿英宗御駕親征,而英宗幻想成為漢武帝一樣的皇帝被後人銘記,不管不顧率文武百官統領二十萬大軍出征。

英宗昏庸,王振指揮,明軍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百官戰死,英宗被俘。

瓦剌越戰越勇,企圖進攻北京,危難之際,于謙等人擁立朱祁鈺為皇帝,即明代宗,力破瓦剌利用英宗作為人質相要挾的陰謀。

代宗用人不疑,任用於謙、王直等賢臣,剷除王振殘餘勢力,消除宦官專權所帶來的影響。于謙不負眾望,京師保衛戰明軍大勝,北京城保住了!



代宗對明朝功績

代宗臨危授命,任用賢臣,穩定了混亂的政治局面,使明朝避免南遷甚至滅亡的危險,避免更多的地方遭受生靈塗炭,對百姓而言功績卓越。

改革軍事,鞏固邊防,使明軍逐漸恢復元氣。建立統一的指揮制度,一改太監監軍的弊端,完善邊防督察制度,減少吃空餉的存在。

減免受災地區的稅收,興修水利,重視農桑,經濟發展步入正軌。開源節流,減少朝廷開支,勵精圖治。



結語

明代宗將英宗留下的殘局盤活,避免了明朝過早滅亡,為明朝的延續立下功勞。


歷史的發生


把一手爛牌打活了的例子很多,但是打得最有智慧、打得還能創新,而且打得影響最深遠的,應該是西魏權臣、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他不僅把一手爛牌給打活了,而且還打出了隋唐大帝國。

01.宇文泰手中的關中牌到底有多爛

北魏孝武帝元修,為擺脫權臣高歡的控制,於是離家出走,跑到了宇文泰控制的關中地區。此後,歷史上就不再有什麼北魏了,而是東西兩魏並立,分別是高歡控制的東魏和宇文泰控制的西魏。

西魏的重心在關中地區,統治範圍可以延伸到河西地區。但是,此時的關中早已經不是秦漢時的關中。而且,關中殘破從東漢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先是羌人作亂,再是魏蜀爭雄;五胡十六國又是氐人稱雄又是羌人稱霸,還有赫連勃勃掃蕩一番,再經歷南朝劉裕攻略和北魏兼併;再後來就是六鎮起義引發的關中民變。西魏就是在關中民變的基礎上建立起來了。從東漢到五胡十六國再到南北朝開始,關中戰亂就沒停過。所以,千里關中平原早就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了。

非但土地荒蕪、人口稀少,而且這裡的人口比例已經出現了深刻的變化。擅長農耕的漢族人口大量外流,入主而來的全是以遊牧為主的南遷或東遷的胡人。這個問題在北魏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秦地戎夷混並,虎狼之國,裕亦不能守之。

正是因為這個人口倒掛的形勢,所以劉裕能攻略關中,但是他守不住,因為搞不定關中胡人。

關中殘破,得跟其他對手比較,只有比較才會有意義。一個是跟死對手高歡的東魏比,一個是跟龜縮在建康的南朝比。

最具比較意義的就是人口,因為古代地廣人稀,土地有餘但人口不足。公元577年,北齊人口2000萬、南朝陳的人口1500萬,而北周到580年人口才有900萬,開放估計也就1250萬。這還是發展了將近50年。

要是比疆域面積和土地開發,關中就更沒法比。

宇文泰的西魏,基本上就鎖定在關中。而高歡的東魏呢?中原、山西、河北、山東,全是東魏的國土。而南朝呢?一手控建康、一手控荊州,還兼四川這個大糧倉。

再說土地開發,關中這個地方在秦戰國時代就開發了,但是開發的基礎早被戰爭給打沒了。而高歡控制的太行上以東的華北平原,在東漢時期就已經開始成為帝國的經濟中心,光武帝劉秀是因為得了河北才得了天下的;曹操也是佔了袁紹的河北才能稱雄北方的。南朝雖然一直很弱,但是從來不愁糧食的問題。

一塊小小的關中之地、一群不好管的雜居胡漢、一副殘破的經濟形勢,還要面對一個強得不能再強的死對手高歡和一個富得從不愁糧食的南朝。這就是宇文泰手中的爛牌。

02.宇文泰是如何經營關中的

東魏、西魏以及南朝梁,這是一個後三國時代。在這個後三國時代裡,宇文泰的西魏最弱,高歡的東魏最強,南朝梁居於二者之間。三國博弈,這就是當時的格局趨勢。按照這個格局趨勢自我演化,那肯定是最強的東魏以及後來的北齊能夠統一天下。

但是,在格局趨勢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歷史趨勢,也是一個時勢問題。就是胡漢矛盾,誰能解決這個矛盾、誰就能混一胡漢,然後獲得最大的力量支撐。而宇文泰就恰恰解決了這個矛盾,實現了混一胡漢。

解決的手段很多,比如府兵制、均田制度、清正吏治以及北周以後的解放奴婢政策。這裡只論宇文泰解決胡漢矛盾的方向原則。

一個原則是表面胡化、爭取胡人,實際漢化、爭取漢人。之所以要表面胡化,是因為北魏亡於漢化或過度漢化,所以宇文泰為了爭取胡人支持,也必須胡化,就是讓胡人恢復胡姓、讓漢人取胡姓。這個手段胡人肯定滿意,小區別的自戀變成了國家政策,自然要為國家拼命幹活。漢人取胡姓呢?也沒什麼不滿意的,因為關中早就胡化了,你漢人在人口比例上不佔優勢,再打著漢人標籤,肯定受欺負。取了胡姓,就基本上與胡人在名義上是自己人了。但是,宇文泰的西魏政權,可不是胡化部落制,而是清正吏治、拼命漢化。同時,為了爭取漢人,宇文泰還搞了復周禮,這也算名義上從根子上漢化了。

另一個原則是局部混一胡漢、全面取消胡漢標籤。混一胡漢是好,但直接這麼玩,前秦失敗了、北魏做不到。所以,守著殘破關中、面對一幫彪悍胡人的西魏,肯定也做不到。但是,宇文泰可以搞局部混一融合,具體就是西魏的上層精英,也就是統治階層搞混一胡漢,而手段就是通婚。跟宇文泰一起打天下的武川將領,無論胡漢全被封成柱國或柱國大將軍,然後內部搞通婚,結成了一個內部盤根錯節的關隴軍事集團。所以,在統治階層內部,西魏實現了混一胡漢。往往都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細腰而宮中多餓死,上層這麼玩,自然就會傳導到基層。而在基層,宇文泰也有手段,就是搞府兵,別管什麼胡人漢人,全部授田、編入府兵,然後上戰場跟東魏高歡幹仗。都已經豈曰無衣了,你們還怎麼有心思鬧胡漢矛盾。

總體上就是按照這兩個原則去整合,於是西魏雖然地少人少,但是能夠把資源充分集中起來,跟東魏在戰場上死磕。

而關中這一手爛牌,就徹底被宇文泰給打活了。

03.要把爛牌打活,必須得有豬對手配合

要是高歡以及後來的繼承者,就是不顧一切、非要滅掉西魏,宇文泰的這些什麼原則、什麼制度全都沒用。到最後,西魏還是必須得死。

但是,高歡以及後來的繼承者,要麼短命、要麼荒淫,就是沒下大力氣解決掉西魏。

宇文泰新建的六軍以及府兵,確實很能打,玉璧一戰就乾死高歡7萬精銳。但是,西魏的國力真得成問題,經不起一次戰敗。

公元543年的邙山之戰,東魏高仲密叛國獻關,宇文泰新建六軍正要一試身手,所以真是天賜良機。於是,宇文泰帶著關中兵馬,在高仲密的配合下,就殺進了中原,自以為能夠乾死高歡。結果,高歡反手一掏,就讓宇文泰的六軍全部報銷,損兵六萬、損將四百,西魏已經沒有可戰之兵、沒有百戰老兵。宇文泰這還怎麼玩?西魏只能等著被滅。

但是,結果呢?高歡帶兵入陝,召開戰前軍事會議。在此次會議上,東魏將領一直拒絕進兵關中,因為大家都想著趕緊分錢、趕緊回家睡覺。這就是高歡控制下的東魏,內部如此混亂,還怎麼外部稱雄。

高歡死後,就是他的兩個兒子高澄、高洋。這兩個人雖然荒淫殘暴得無可無不可,但是老高家這時候正迎來一波基因紅利,個個都是超級天才。所以,這兄弟倆能夠一邊各種荒唐,還能夠一邊各種文治武功。

但是,快樂地玩也快快地死。高澄活了29歲,然後就被自己的廚子給捅死了。這個15歲就是少年宰相的雄主,到底是怎麼玩的就真不知道了。高洋實際上比高澄還厲害,其主持修訂的北齊律,直接影響了後世中華文化的立法思想,但是活了33週歲,就在酒色中結束了自己快樂的一生。再之後的高氏子孫,與高澄、高洋一樣荒淫、一樣殘暴、一樣各種快樂,卻真得沒有他們的能力了。

所以,有著一手好牌的東魏,就是看著西魏窩在關中這個小地方慢慢做大、做強。滅西魏,開始還是動手去滅,後來就只能想想了,再之後就是連想也別想了。

還有南朝梁,八十歲的老皇帝蕭衍一邊吃齋禮佛、一邊老來多夢。突然一天晚上,鐵馬冰河入夢來。於是,醒來就要收復中原,正趕上北齊侯景要攜河南十三州投降梁朝。陳慶之以後,南朝再無猛將,夢醒之時竟然猛將侯景歸降;兩魏分立,南朝繼續捱揍,一覺醒來竟有河南十三州唾手可得。老皇帝蕭衍以為佛祖顯靈、夢想成真,但是卻招致了侯景之亂。

兩個豬對手的一通亂操作,關中的北周直接拿下了四川和荊州這兩個超級大糧倉。到這個時候,後三國的格局已經發生了物質層面的格局變化。大趨勢解決了胡漢矛盾,小趨勢迎來了格局利好,宇文泰以及其後世子孫就徹底把一手爛牌給打活了。

04.宇文泰打得這手牌打出了隋唐兩大帝國

北周代魏、隋代北周、大唐代隋,宇文泰留下的制度創新和關隴集團就一直被傳承了下去。

所以,隋文帝萬里戰線八道出擊平突厥、隋軍四千里長江列陣滅南陳,大隋能夠如此武功彪悍,因為國力允許。儘管被楊廣一通猛操作,把中原帝國折騰殘廢。但是,迴歸關中本位、回到宇文泰這條路上的大唐,仍舊繼續彪悍。公元626年渭水之恥、公元629年反擊東突厥,大唐一戰稱雄北方草原。再之後,這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大帝國,就開始四方攻略,向北開疆葉尼塞河,向西一度設置波斯都護府,向東攻滅高句麗,向西南征服南詔。

隋唐帝國之所以空前的強盛,就是因為宇文泰開闢了一條新的演化路徑。而這條路徑足以支撐他們走得越來越遠。在混一胡漢的底層邏輯支撐下,大唐成為唯一不修長城的中原帝國。因為這個帝國的目光早已俯瞰到長城以北,長城擋不住它的萬丈雄心。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宇文泰把一手爛牌打成了王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