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每個初入職場的小白,應該都聽過這句話,同事和朋友,似乎是天然的對立面。


“一入職場深似海,從此真情是路人”

“職場就是一個利益交換的地方”

“職場生存法則第一條:不要和同事做朋友”


有人對“職場無朋友”深信不疑,也有人堅定地相信“職場也有真感情”,誰是對的呢?


在我看來,能不能和同事交朋友的關鍵,其實是:與人相處的分寸感。


朋友 VS 同事,“不要追兔子”

真正的職場法則,不是不和同事做朋友,而是掌握與同事相處的分寸感。


豆瓣評分8.5分的日劇《這個不可以報銷》裡的主角森若,就是一個很有分寸感的人。


她的人生箴言是:“不要追兔子”,即不要去管超出自己職能範圍的閒事。


“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所以,上班時,她可以理直氣壯地懟所有人,較真什麼樣的發票不可以報銷;下班時,她也可以坦然拒絕所有同事的聚會邀請,過自己的生活。


“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但有分寸感不等於完全疏遠同事,像森若,她也會耐心幫助同事處理好結不平的賬目,用自己的業務能力贏得同事的認同和尊重。


所以,和同事做朋友時,你需要先想清楚,你是希望和對方做親密無間的朋友,可以分享彼此的小秘密,展示自己的另一面呢?


還是隻希望和對方做工作上的好夥伴,去一起成長,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鬥呢?


那些認為職場上沒有朋友的人,很多是因為沒有分寸感,他們認為朋友一定要推心置腹,無話不說,卻不知道朋友也分為很多種。


“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能成為志趣相投的知己固然讓人欣喜,如果不能;那麼成為相互信賴的搭檔,同樣值得開心。


朋友 VS 上司,“叫老闆,別叫xx姐/xx哥”


在職場上,不僅和同事做朋友離不開分寸感,和上司做朋友,更離不開分寸感。


《親愛的客棧》第三季裡,劉濤的表現令我印象深刻。


身為客棧老闆的劉濤,在第一集就對員工們說:“記住了,就叫我老闆,不要叫濤姐。”


看似不近人情的她,隨後解釋道“叫濤姐,我會心軟……我是老闆,也可以是你們的培訓師,也可以是監管甚至評判。”


“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是的,老闆就是老闆,我們私底下可以是很好的朋友,但在工作中,我們就是上下級關係,誰也不能搞特殊。


我初入職場時,就不懂得這個道理,當時的上司只比我大兩歲,很照顧我,人也很隨和。實習期的我,就一口一個姐,把當時的上司當成了可傾訴的朋友、可依賴的學姐。


直到有一次我犯了錯,忍不住和上司吐槽了一些人和事。上司對我說:


“我理解你的感受,我們之間除了同事的關係,還有一層朋友或者說學長學姐的感覺。但在我看來, 在職場上,需要儘可能地把工作和生活分開,少一些感性投入,儘量保持理性。”


當時我挺受打擊的,覺得上司傷害了自己的感情,之後的工作中,也開始刻意跟她保持距離,但在職場上經歷了更多事情後,才意識到當初上司的話有多正確。


“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的確, 在工作中,需要的是職業和專業,習慣性吐槽和抱怨的人,往往是職業化程度不夠高的表現,也是不懂分寸感的體現。


尤其是在一些扁平化管理的公司和內部氛圍輕鬆的公司,經常有人因為所謂的“我和上司關係好”,忽視了上下級關係,既失去了對自己的高要求,也保證不了工作質量。


到最後往往連同事的情誼也無法維持,反過來埋怨上司不通人情,做事不留情分,何必呢?只有把握好與人相處的分寸,才能在職場上贏得真正的朋友。


朋友 VS 工作,“和想法完全不同的人合作,很有趣”


日劇《我,到點下班》中,有這樣一段臺詞:


“進公司後最讓我驚訝的是,人們的價值觀會如此不同,有的人你可以理解,也有的人你完全不懂。


學生時代我們都會和價值觀相似的人交往吧,這倒沒什麼,工作時卻要和想法完全不同的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所以很有趣。”


“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在工作中,結識不同價值觀、不同性格、不同愛好的同事, 在與人相處中挖掘自己的潛能、見識更大的世界,這本身就是工作的魅力之一。


每個人都有社交需求,而我們與同事相處的時間,更是遠遠超過家人。在長時間的相處中,想與同事做朋友,是很正常的需求。


所以,一方面,我們沒必要把同事妖魔化,認為自己不能和任何同事交朋友,覺得同事之間只有利益關係,沒有純粹的感情;


一方面,我們也要明白朋友是有層級劃分的,不同層級的朋友,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和相處之道,要注意與人相處的分寸感。


所以,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和同事交朋友,我給你兩個建議:


1. 真誠待人


無論你是否想和對方做朋友,真誠都是為人處事的前提。真誠還是敷衍,他人很容易察覺出來。


遇到人品不行的同事,完全沒必要勉強自己,停留在工作層面的交集就可以了;而遇到價值觀契合、志趣相投的同事,為什麼不好好珍惜,做一對好朋友呢!


2. 給對方留有私人空間


再好的朋友、再親密的戀人,也需要給對方留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更何況是基於同事關係的朋友呢。


給對方留有私人空間,保留彼此相處的安全區域,友情才能更長久。沒有人會一輩子跟你做同事,但肯定有人和你做一輩子的朋友。


寫在最後


據說,我們的一生會遇到8263563人,會打招呼的是39778人,會和3619人熟悉,會和275人親近,但最終,都會消失在人海。


“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所以, 遇到了想成為朋友的同事,就去做朋友吧,去做一輩子的好朋友。


就像之前看過的一段話,也是當代很多年輕人的交友觀:


“我之所以這麼待你,是因為我願意,若能以此換回同樣的誠心,固然可喜,若是沒有,我也沒有什麼可後悔的。”


能和同事成為朋友,固然歡喜;若是不能,嘗試過,也沒有什麼遺憾的了。


希望你,悄悄在心底問自己一句,“我會和同事做朋友嗎?”無論答案是什麼,都是自己內心的聲音。


刺蝟大學,成就青年人的職業夢想。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刺蝟大學”,定期分享職場乾貨、技能學習、個人成長、能力提升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