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哥》薦影:是時候刷新下對哈士奇的認知了

多哥,一隻哈士奇的名字。


能被人類叫“哥”的狗子,可見其不一般,是註定要被拍成電影的,比如我們熟知的“公”字輩名犬,忠犬八公。


《多哥》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講述一人一狗一雪橇隊,拯救整個小鎮兒童的故事。


《多哥》薦影:是時候刷新下對哈士奇的認知了

故事原型:多哥與塞帕


看圖說話,應該有讀者懵圈了,這長得像德國黑牧的狗子,竟然....是一隻哈士奇?


雖然有點難以接受,但它確實是一隻哈士奇,也許牛逼的狗生,總該要有些與眾不同吧。


沒有二哈的憨逼模樣,多哥反倒顯得有些不太聰明的亞子,另外全身黑灰黑灰的,給人邋里邋遢的印象。


《多哥》薦影:是時候刷新下對哈士奇的認知了


Most important,多哥身材矮小,瘦弱,而主人塞帕是靠拉雪橇謀生的,塞帕斷定多哥是無法勝任拉雪橇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拉雪橇的,畢竟阿拉斯加對弱者是殘忍的。


《多哥》薦影:是時候刷新下對哈士奇的認知了


以貌取“狗”的塞帕,一心只想把累贅除掉,如果不是妻子護犢子,多哥說不定早已身首異處了。


狗子一天天長大,但只要有機會,塞帕就會把多哥免費送人。


第一次,剛送狗不二日,新主人就罵罵咧咧把狗退回來了。


第二次,多哥更是破窗而逃,奔襲幾公里兀自回家,這裡也順便交代了多哥記性好,識途能力強,為最後救主人塞帕埋下一個伏筆。


《多哥》薦影:是時候刷新下對哈士奇的認知了


魔丸歸來,正在訓狗的塞帕是又驚又喜,但既然來都來了,那就一起訓練試試看吧,塞帕先是把多哥安插在最後一排。


好傢伙,多哥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其它狗子幾乎是被它拖著走的,真真是“此狗本非池中物,一遇雪橇便化狼。”


一次訓練定終身,小個子多哥直接成了領隊,在最前頭領跑。


《多哥》薦影:是時候刷新下對哈士奇的認知了


去征服,所有不服。


無論是速度,還是力量,沒有一隻狗比得上多哥。


因此,多哥和塞帕在小鎮上名聲大噪,羨慕的羨慕,眼紅的眼紅。


《多哥》薦影:是時候刷新下對哈士奇的認知了


1925年,塞帕所在的小鎮,美國阿拉斯加州諾姆鎮,鎮上的兒童都感染了白喉病,一週內沒能得到血清救治,那將是一場斷子斷孫的災難。


遺憾的是,離小鎮最近的白喉血清,遠在1000公里外。


更遺憾的是,暴風雪封路,火車飛機全部停運了。


這時候,蜘蛛俠說了:“能力越大,責任也大”,他可以是人,它也可以是狗。


就這樣,塞帕帶著多哥,還有其他眾狗子上路了,在每一戶鎮民的目送下上路了,那時候多哥12歲,已相當人類70多歲的年齡。


《多哥》薦影:是時候刷新下對哈士奇的認知了


當時,共有20支雪橇隊參與了1925年的血清運送,其他19支隊伍平均跑了50公里。


只有塞帕和多哥所在隊伍跑了425公里,相當於廣東深圳到湖南郴州的距離,在零下50度的暴風雪天氣裡,一共跑了4天半時間。


《多哥》薦影:是時候刷新下對哈士奇的認知了


風雪瀰漫,主人塞帕幾乎看不清路,只能判斷大致方位,有一次判斷錯誤,差點衝入懸崖。


幸虧多哥足夠聰明,有主見,它根據自己的判斷,及時制止了向下衝擊,避免了悲劇。


《多哥》薦影:是時候刷新下對哈士奇的認知了


途中,塞帕為了節省一天的路程,選擇穿越結冰的海灣,但受洋流的影響,冰面並不結實,受力不均就容易炸裂。


穿越成功的關鍵,也全仰仗多哥對裂冰的快速判斷,急速前行,這樣裂冰的速度就追不上雪橇隊前進的速度。


《多哥》薦影:是時候刷新下對哈士奇的認知了


最後結果,自然是多哥和塞帕不辱使命,成功帶回了血清,拯救了鎮上的兒童。


但經此一役,多哥元氣大傷,便光榮退了下來,安享了2年晚年後,自然離世了。


《多哥》薦影:是時候刷新下對哈士奇的認知了


2011年,《時代週刊》評選多哥為“有史以來最英勇的動物”。


2019年,導演埃裡克松·科爾把多哥的故事搬上大熒幕,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討論的電影,讓多哥的英勇事蹟更廣為人知。


目前,已有3萬多豆瓣網友給出了8.8的均分,所以我也把這部電影推薦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