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孩子考不上好高中,如果可以你願意花10萬元讓他上個重點高中嗎?

桃李物理


首先亮出觀點:別說10萬,20萬也得願意。

家長們缺這個十萬塊錢麼?買學區房我花了200萬了,只是為了上個好小學而已。。。。當然這可能是一句氣話,畢竟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那到底值不值?該不該花?

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1. 我自己及周圍朋友經歷的重點高中高價生
  2. 我身邊同事目前在教育上的投資情況。
  3. 10萬塊錢多不多,值不值?該不該掏這10萬塊。
  4. 為教育投資,多少才是合適的。



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及身邊的重點高中高價生情況

這一次真的是又介紹自己了,我是1999年河南高考考入電子科技大學,現在一算。已經過去20年了。但是20多年前的高考,高中生活我歷歷在目。

咱就從高中說起。。。。。



1996年,我考入縣裡唯一的重點高中。就是現在的省示範性高中。。你知道難度有多大呢。

我縣共有20個鄉鎮,每個鄉鎮大概有三四所初中。每個初中基本有四個初三畢業班。縣城裡還有兩個實力雄厚的市直初中。每班大約是60人。

而當時重點高中總共收應屆初中畢業生人數:400人。其中200人不用掏錢。其他200人掏錢,分低的還不要。。。

每年初中班級近250個,畢業生人數是250x60=15000。

不用錄取比例大概是200/15000=1.33%。

當時的高中贊助費是3000元。1996年。

那個時候很多普通家庭收入都達不到2000元。一個初中老師的一個月工資是280元。

如果按照家庭收入的話,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0萬~20萬。當時高中我的一個月生活費是90快。現在高中是多少?據說大學生人均是每月1500。



身邊情況:

  1. 某表弟花3000贊助費。。。
  2. 某同學家花3000贊助費,但是中考太低,最後追加到8000,幾乎接遍了所有親戚。。
  3. 某同學復讀第二年沒考上,贊助3000元。

農村人為了教育都是不惜一切代價。。。

2.身邊同事在教育上的投入情況。



首先說,我同事基本都是985/211重點大學畢業的碩士博士(哈工大,中科大 ,科學院,兩電等),以及一些工作超過20年+老名校本科生。

  1. 同事1學區房300萬,目前小學,每年報班,英語3萬,數學2萬。。。
  2. 同事2,國際化學校,目前小學,一年學費8萬。。報班5萬。
  3. 同事3(領導),在美國某名校讀書,高中都在新加坡讀,每年學費大概50萬。
  4. 同事4(領導),小孩奧賽保送北大, 後去美國某世界名校。。
  5. 其他同事。。。基本除房子外,每年報班都花3萬+。。。一分錢不花的沒聽說過



.10萬多不多?值不值

我說,不多 肯定值,雖然我很窮。我一年收入也十來萬呢,這點小錢掏得起,就看有沒有資格掏了。

也不說廢話了,看幾個典型吧。






教育投入多少才合適。。。

個人認為,不超過家庭總支出的50%都可以。

當然每個人,每一個家庭情況不一樣,但是都是儘量做到最好。。。

中國人重視教育已經幾千年了。這是最好的投資,最大的投資,也是最划算的投資。

在世界上。也就中國人及其他東亞人,猶太人最重視教育,所以都非常厲害。

結論,10萬肯定願意。。。100萬就得思考思考了。。

期待你的關注,點贊,這是我寫這篇文章最大的期望。


高校專業那些事


我自己當年所在地縣城有兩所高中,一普通一重點。三年後,人生格局出來了。那麼今天回頭看,再往後想,我是不會花這個錢讓孩子上重點高中的。當年我們的普通高中是什麼樣的?歌唱比賽,足球運動會,籃球運動會,書法比賽,寫作投稿,文學社,爬山,戶外郊遊等,一句話,三年的高中生活用豐富多彩來形容的。

而不遠處的重點高中呢,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除了看書考試測試,講題,做題,應考準備等,連課間十分鐘活動都是趴著寫作業的。學生們的精神面貌,用蓬頭垢面來形容,毫無精氣神,但考試考的好,成績高沒辦法。高考過後,重點高中一半被錄取,我們普通高中大概是十分之一吧。有差距吧?有。

然後20年過去了。這個差距更大了,但凡是社會上有所成就的同學,無不是普通高中生,那些當年的高考“秀才”們,反倒平平庸庸碌碌無為。

所以現在我想,那些重點高中的學生,除了犧牲了曾經的青春,換來後面的飯碗外,什麼都沒落下。而普通高中同學,儘管在人生路上一時不得意,可青春不悔,精彩豐富的經歷,在頭腦裡留下更多寶貴的財富。所以,用高考衡量,就去重點,用一生衡量,就不去。


我是老碗哥


“考不上好高中,願意花10萬讓他上個重點校嗎?”這個問題特別好,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繆老師採訪了6位家長(畢竟我的孩子還小,哈哈),下面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答案,來聽聽這位媽媽的肺腑之言:

如果我孩子考不上好高中,我不願意花10萬元讓他上重點高中!因為我知道孩子成績的取得,不僅僅是送去重點高中就能實現的。

無需質疑,重點高中整體教學硬件條件好,師資水平高,學生素質好。但是,對我這個生活在有些偏遠的四五線小城市的人來說,重點高中離我家都很遠。我孩子從來沒有住過校,自理能力差,真把他送出去讀書的話,我怕他不適應,即使適應的話也要經過一段時間,我覺得他耽誤不起。

如果把孩子送到離家比較遠的重點高中去讀書,一些生活的小事都要自己負責,比如洗衣服,去食堂打飯,洗頭,洗澡等等。在高中時代,時間就是成績,我感覺這些時間不捨得浪費。

有人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如果把我孩子送到重點高中,人才比比皆是,他肯定會被淹沒在人群中,會得不到老師的關注,甚至處於邊緣位置,那麼對於從小被寵著的學生來說,他是否能夠習慣得了?

我觀察了我兒子這一級,出去到重點高中讀書的30個左右的個孩子,高考成績,比我兒子稍微強一點的,只有兩個。而且這兩個孩子的成績,初中的時候就比我孩子強一些,其他的孩子成績都不如人意。

身邊也有學生不斷的從重點高中轉到我們附近的普通高中,因為孩子在重點高中不適應,學習效果很差,不得已才轉到普通高中。

其實,孩子陪伴我們的時間並不長,考上大學以後,回家的時間就只有寒暑假了,我想有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一起經歷高中三年的這場無硝煙的戰爭。

我想讓孩子更得心應手的學習,在生活上給他力所能及的幫助,搭配好他的一日三餐,照顧好他身體的冷暖。在他需要我的時候安慰他,讓他有個肩頭可以靠一靠。

最後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我孩子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所985高校。所以家長朋友們在決定是不是把孩子送到更好的高中學校去讀書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考慮孩子的適應能力,孩子的學習狀況,孩子的意願等等問題,慎重做好選擇。

從上面的文字裡,我能感受到的是一位媽媽對孩子濃濃的愛。

那麼,如果是你,你又會怎麼去做呢?


繆老師妙筆生花


這個吧,你先問問自己,你覺得孩子是哪塊料。然後吧,你再去問問孩,他覺得自己是塊什麼料。碰好頭,再做選擇。我是秋歌,一個半大老頭。我小時候調皮,身體素質好,結果上當了,雞飛蛋打,幸虧母親及時止損。幹體育幹不上專門就立馬調頭,我那個年代連個雞蛋吃不上,把身體練垮了更可怕。這樣我損失了上學。後來光自己補學就三次,從小學一年級語文開始。到現在拼音也不會。我的意思你明白嗎,知識可以後來補學。要說孩子心靈手巧,叫我就不讓他上學了。不如學會當下吃香的手藝。十萬足夠了。這個的前提是,他到底是塊什麼料。這樣的孩子最好反正我是知道,中學那些狗屁不是的學生,上了社會一點都不差。因為學習不好和他智力沒有多少關係。這時侯弄擰了,耽誤兩三年,孩子就廢一半了。人的一生,擇學,擇業,擇婚,至關重要,還是把權力交給他自己吧!


秋歌988


如果你孩子考不上好高中,你願意花10萬元讓他上重點高中嗎?

這個問題從我的經歷來說,我不好說,因為我孩子考上了縣一中,理科自招A班,去年已經上了一所211大學。所以,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有想過。

不過,現在回過頭來思考,我覺得在重點高中讀書絕對比普通高中要好得多,所謂的“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那只是特例,雞頭畢竟只有一個,而鳳尾卻是一片!更何況,在普高當雞頭即使考上了985也並不能證明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學習成績的好壞更多在於個人努力的結果,少部分在於環境和老師的指點。

一個能在普高考上985名校的孩子,絕不是因為他在普高享受了稱王的優待,關鍵還是他有潛力又足夠努力!所有以這種例子來證明在普高當頭更好的家長都是短視!沒有想到,孩子在普高都能出息了,在重高為什麼不能更有出息?錐處囊中,必脫穎而出。一個註定要成大器的人,無論把他放在哪裡,他都會與眾不同。這是內因決定的,外因只是使內因更早發揮作用的條件罷了。

有的家長堅持認為自己孩子在普高考上了985是正確的選擇,認為孩子上了重點,成了尾巴,一定會跟不上,內心焦慮羞愧,最後自暴自棄,這實在是錯誤的想法,僵化靜止的想法。如果把孩子在普高時的奮鬥加上家長的陪伴都原封不動地移到重點高中來,這個孩子的成就決不止於家長自豪無比的985名校,憑什麼就不能是清北這種頂級名校呢?

我孩子有兩個初中同學,平時貪玩成績一般,家長都做好了花錢、找人進重點高中的準備,倆小子又挺爭氣,中考前努力了一個學期,都以本校切塊指標最靠近末尾的成績升入縣一中,去年雙雙考取一本,而且他們還是沒有出勁的那種!

我自己當年因為家裡窮,復讀的時候沒錢去縣一中,仍在普高復讀,結果考出那所普高最好的成績,上了大專。我父親迄今談到此事還很難受,說如果送我上一中復讀班,我的人生就會不同了。我每次都會安慰他這是命運的安排,但其實心裡仍有一絲遺憾。

總之,能上重高不上普高。但該不該花10萬塊買進去,要看幾個條件:

第一,孩子肯吃苦,有上進心;

第二,孩子有讀書的能力,有抗壓的毅力;

第三,家長有這個經濟實力和陪伴的時間。


劍客談教育


中考再有兩個月就到了,這個問題確實讓很多人想過,這個問題乍一看覺得不可思議,考不上幹嘛還要花那麼多錢?用10萬去賭一個看不到的未來,好像怎麼也說不過去。



但是如果你經歷過中考去某些好學校報名,你就會發現,其實這樣的人很多很多。

2018年某高中,在分數出來那天開始接受學生報名,開始520多分左右的每人每年一萬多塊錢,報名者一直延續到深夜兩點多。之後被人舉報,提前招生,然後學校被通報,為了控制錄取學生人數,分數漲到了550分以上,費用也漲到了三萬,饒是如此,報名者依然車水馬龍。而剛剛開始已經報名的人,因為分數達不到,學校要退費,家長自然不同意,之後經過一番理論,學校自然收下了這些學生,而且學費也沒有增加。因為這一天的報名,520多分的學生花了一萬多上了年費三萬多的學校,多划算。

中考報名對於不是特別拔尖的學生來說,往往就是那一日的運氣,過了那一日,家長就是有錢,可能也進不去這個學校。就像上面這個學校,520分到550分,30分的偏差,五大學科平均每科6分;30分的偏差,更是不知道在中考中又差了幾千人,幾萬人,當時如果猶豫的家長,沒有繳費,自然也錯過了這所高中。



人們為什麼要擠破了腦袋去好高中?去翻一翻每年的本一錄取人數,你就會發現,一類高中能達到百分之大幾十以上,而最末端的高中才百分之幾。就像一位培訓班老師說的:“在最普通的高中,你會發現,高考後,你就是考了全校前幾名,也只是擊敗了本校的學生。”而高考卻是全省,乃至全國的。這個問題想想確實挺可怕。

而究竟花十萬塊錢去買一個好高中值不值,肯定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對於基礎還可以的學生來說,家長根本不用擔心他跟不上。的確,在好學校臥虎藏龍,競爭壓力大,對手強,但是這些又何嘗不是優勢呢?學友強,不只是代表對手強,他還是孩子的學友啊!我就親眼所見,一個朋友的孩子用了一學期時間,幫他同桌補數學,從30多分一下子提到了90多分,滿分是一百分。那一刻,我明白了學霸宿舍的意義,好同學的意義。什麼培訓班也比不上有個好同桌啊!



而對於基礎落下太多的學生來說,其實是根本沒有機會進入當地重點高中的,除非是私立學校。但是就是私立學校,近些年也很少收底子太差的學生,除非家長的確有過硬的關係,不過那些太少太少了。對於大部分有些差的學生來說,還是進入了普通高中。

作為家長來說,我一直覺得,無論孩子到了什麼位置,作為家長,都不應該放棄孩子。花有花的天地,草有草的味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幫他們發現自己的專長,讓其發揮到最大的優勢,所謂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許許多多的藝術類行家不是正出自這些孩子嗎?

一位裝修界的朋友,就是高中時學習不太好,之後學習了美術,大學學了設計,畢業正好趕上房市熱潮,開始搞裝修,十幾年過去,現在過得也不錯。



所以,如果家長有實力,孩子也不太差,有能去好學校的機會,搏上一搏也未嘗不可!你認為呢?

文 / 哈你


對此問題你還有什麼見解?歡迎留言、點贊、轉發,更多教育問題,請關注有書教育!


有書教育


作為一個初中在不入流初中,中考考上北京TOP2高中的過來人,這道題在我看來是毫無疑問的願意。


1,不經歷的話你難以想象普通學校和頂尖高中的教育水平差距有多大。


用普通初中和重點高中的教育水平比顯然並不科學。不過因為我考上的高中幾乎有一半同學都是從初中部直升上來的,所以我用我這個從普通高中來的“優秀學生”和本校初中部直升的普遍水平相比,我認為還是能反映一些問題的。


比較結果是,從我個人來講,我全方面慘敗。


學習成績方面,初中的時候感覺隨便學一下就能保證年級前10,高中費勁全力也就只能是班級前30的水平。那些比你有天賦還比你努力的“神仙”暫且不提,最讓你覺得氣氛的是,有一些明明高一高二睡了兩年覺,墊了兩年底的同學,經過高三一年的努力,就可以考到600+的成績。


在這樣的環境下,暫且不提大家重視的“學習氛圍”會比普通高中好多少,就是出現了你不會的問題,你轉頭身邊就坐著“全國物理競賽X等獎”的獲獎者這種體驗,真的是你進步非常大的助力。


學習成績方面其實還不是敗的最慘的方面,在綜合素質方面,更是讓我抬不起頭來。身邊的同學,很難找到沒有一技之長的。鋼琴8/9/10級全班有將近10個,各個科目競賽獲獎者更是數不勝數,有些會主持,有些會跳舞,有些打籃球總能在籃球場引起尖叫。

初中的時候還覺得自己是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學生,上了高中就覺得自己是啥啥都平庸的芸芸眾生了。


要知道北京TOP 5的高中,基本可以保證一本率在95%以上的,10萬買這個環境,真的很貴嗎。


2,上什麼樣的學校,很大程度決定了你的朋友圈子。


這句話,是我一個鄰居花了遠高於10萬元把他自己的孩子送上重點高中的時候說的話。


同學情,應該是友誼裡面很堅固的一種了。


畢業很多年,即使很久不聯繫,拜年的時候聊上兩句也能感到字裡行間的那種情誼。


我們就不提“求人辦事”這種說出來不好意思的事情。重點高中裡之後你的同學事業有成,聊天時給你帶來的信息和視野,就已經是很寶貴的財富了。


所以,上重點高中不僅對他的學習和綜合素質有利,對未來的發展更是埋下了更好的人脈。常有種說法是高考一分一萬太多人願意掏了,您中考掏這十萬,得到的應該遠不止是“十分”的差距了。


雨木語


你的孩子考不上好高中,如果可以你願意花10萬元讓他上個重點高中嗎?

我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說“願意”。你以為這樣對孩子學習就有利嗎?那可不一定!請聽我一一道來。

先講一個我身邊的故事吧。我讀的高中是我們縣最好的一所高中,每年高考都有一大半的學生被雙一流院校錄取,因此,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當得知自己的孩子被我們學校錄取時都興奮得不能自已。

一些家庭情況比較好的學生家長,因為不滿足自己孩子的學習現狀,都希望能把他們送到我們學校來讀書。

之前就轉來了一位借讀生,他本身考取的高中是比較差的,父母也是良苦用心,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名校學習可以進步,而結果是:直到畢業,這位學生的學習水平仍是不進則退。

原因在哪裡,其實不難分析。為什麼差生送去名校讀書還是考不好呢?我想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重點班上課進度快

之所以是好高中,之所以是重點班,當然是因為學生資源好。這裡的學生普遍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因此,老師上課的進度自然就加快了,一節課的知識容量特別大,很多稍微易懂的知識點老師一般都只是一筆帶過。所以說,對於那些反應比較慢,底子比較差的學生來說,上課對他們來說完全就是全程自我折磨啊。

上名校學習壓力大

這真是我的親身體驗。可以說,高中的時候身邊真是高手雲集。由於臨近高考,每天大大小小的測試數不勝數。然而每次試卷發下來,自己的分數總是慘不忍睹,而同桌的分數卻總是比自己高出一截。沒有親身體驗,你永遠都不知道那是一種怎樣難以忍受的焦慮感和壓迫感。再者,好的學校的試題難度都會比普通學校有所提高,這些對於差生來講,都是巨大的壓力。

自尊心易受打擊

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可總是屢戰屢敗,屢戰屢敗,自信心一下子就消磨殆盡了。當然了,不光是自信心,自尊心也會受到嚴重的打擊。身邊的同學都一個個風風光光,自己卻總是渺小的像角落裡的一顆塵埃,還冷不丁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打擊和嘲諷,這樣的狀態對自身的學習怎會有利?

那麼說,即使有條件,孩子考不上好的高中,也不建議家長把他們送去好的高中嗎?

事情也不是絕對的。其實,能在名校就讀也是有好處的。比如說學習氛圍,好的學校學習氛圍自然是好,這對孩子的學習是十分有幫助的。再者,學校好,資源也就好,身邊都是學霸,有疑惑的地方想請教別人都是輕而易舉的事。

所以,假如你的孩子考不上好高中,假如有條件的話,你會花10萬送他去重點高中嗎?總的來說,我還是認為,去或不去都有利有弊,孩子未來的發展大多數還是與自己的學習積極性有關,望家長好好考慮。


糖炒栗子香


這個問題,作為父母的我,曾經也上過高中,都經歷過那段歲月。

問題要一分為二的看,首先,要確定孩子離重點高中的距離有多遠,5分,10分或者更多,其次要根據他初中三年在學校的成績,綜合判定他是發揮不好還是就是這個水平,再次,你還要看他對待學習的態度,如果沒有積極向上的態度,是不是週末回來埋頭寫作業,背單詞。

結合上面幾方面的因素,如果差5分,初中三年成績一直不錯,不說特別優秀吧,但還算排在前面,學習態度好,知道學,喜歡學,自覺性好,那就不用考慮,掏錢讓孩子上重點,最起碼他態度好,基礎可以,能跟得上課程。反之,就不行了,勉強讓孩子去重點高中,班裡大部分孩子都是優秀學生,學神,學霸的,老師講課進度快,就怕你家孩子跟不上節奏。

所以還是安安穩穩的找個普通高中上吧,至少他能跟上節奏,基礎也好,老師肯定對他也是很上心的。

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去綜合分析下,不是說隨便怎麼都行。


一卯當先


沒錢借錢給他上是有錢人的想法。我們這一共四所學校招生,第一所百分百都能上大學,分數線是六百七。不帶自費的。第二所是六百四,帶自費的,自費生一學期多交五千五百元。免費生一學期四千多。第三所分數線是六百三。第四所是職業學校,分數線是三百到四百之間。我孩子正好考了個六百分,上不了免費,只能上自費的。所以每學期將近一萬左右,再加上生活費,一年也得三四萬吧,覺得夠吃力的,又不想放棄她上大學的夢想。真的是很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